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农民工留守子女心理发展:困难与对策--以安徽石台县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心理测量法对石台县农村初中留守子女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专题调研。调查分析了农民工留守子女的心理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市农村留守子女的学习和社会性发展提供建议和指导, 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并探索新农村建设中留守子女心理援助的新思路及有效的措施。
详细介绍:
1、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心理测量法深入了解分析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发展的现状;2、通过个案研究,访谈留守子女中心理与行为正常和出现偏差的个案,深入探索留守子女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成因,帮助他们学会一些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并进一步提出预防、矫正留守子女心理与行为偏差的干预方案。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揭示农村农民工留守子女的心理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找出他们生活和学习上存在的实际困难,为我市农村农民工留守子女的学习和社会性发展提供建议和指导。 基本思路:1、研究被试的选取,选取池州市石台县大演中心学校这一农村中学的初一、初二留守子女作为研究对象;2、研究工具的选取,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表、心理测量表、访谈表;3、查阅相关文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采用自编的针对性较强的的问卷量表、访谈表及用单因素分析统计法慎重确定和编制而成的一种标准化心理测验量表即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在老师的指导下规范运用各种研究工具,数据及辅导对策实事求是。在研究过程中多种研究方法并用,如访谈、心理测量、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法,对石台县农村初中留守子女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专题调研。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从家庭来看,留守家庭父母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使得留守子女家庭教育缺位,亲情缺慰。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2、从留守子女自身因素分析,处于初中阶段的留守子女已经进入到青春期,表现出生理上的成熟与心理上的不成熟矛盾的特点。农村可以建立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3、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学校可以为留守子女建立心理档案。

作品摘要

随机抽取安徽石台县大演乡农村中学初一、初二留守子女作为调查对象,综合采用问卷法、个案访谈法、心理测量法等方法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1)留守子女在情感、学习、生活及社会性等心理发展方面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来自家庭的情感支持乏弱、学习和生活缺少直接有效的帮助与辅导、社会性发展失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三个方面;(2)家庭因素、留守子女自身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在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影响作用。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0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调研课题 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省教育厅、省学联联合发文 全省社会实践活动调研课题二等奖

参考文献

[1] 王丽芬. 福清市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D].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2,5 [2] 王东宇. 影响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J]. 心理科学, 2005,2 [3] 叶敬忠等. 关注留守儿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9 [4] 周宗奎,孙晓军等.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5, 1:71-79 [5] 胡进. 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干预[J].教育科学研究, 2002, 11 [6] 王东宇. 小学“留守孩”个性特征与教育对策[J].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2, 5(10) [7] 张志英. “留守儿童”的孤僻心理[J].健康心理学杂志, 1998, 1(6) [8] 吴霓.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 2004,10 [9] 庞文. 关爱农村“留守孩”[J].2004,12 [10] 王艳波,吴新林. 农村“留守孩”现象个案调查报[J].青年探索, 2003,4:7-10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个别交谈、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我国的研究主要结论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心理健康方面 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他们在躯体化、恐怖、敌对、偏执、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问题上的得分较高(王东宇,2005),且存在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 (2)自我意识方面   留守儿童自尊较低(郝振,2007),有严重的自卑感(范芳,2005),对自身的评价明显偏低,特别是在对自己的智力、外貌和幸福满意度方面(赵红,2006),而事实上,留守儿童在聪慧性上与普通儿童没有显著差异(范芳,2005)。 (3)情绪与社会支持方面   留守儿童情绪较不稳定(王东宇,2002),孤独感是他们报告最多的情绪体验(王良锋,2006),委屈难过(刘霞,2007),状态焦虑(刘正奎,2007)和抑郁(高文斌,2007)明显地高于非留守儿童。 (4)社会行为方面   留守儿童表现出相对较多的违法和违纪行为(刘霞,2007),社会适应不良问题较突出(黄爱玲,2004),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焦虑问题(王良锋,2006;张顺,2007)。 (5)人格方面   相关研究较少,主要研究结果显示留守儿童较为内向(王东宇,2002),具有下述一些人格特点:冷谈孤独、自卑拘谨、少年老成、抑郁压抑、冲动任性、紧张焦虑、自我中心主义(范芳,2005)。 (6)学业与校园关系方面   研究表明由于父母离开,尤其是母亲的离开,学业成绩确有显著下降(吴霓,2004)。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学习习惯不良者较多(庄美芳,2006;马艳琳,2007)。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容易下滑(叶敬忠,2005);学习兴趣不高(范先佐,2005;周宗奎,2005)。 (7)家庭与生活方面 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相对疏远(叶敬忠,2006),亲子关系上出现父母的榜样作用缺失,父母监控机制弱化(迟希新,2006)等问题,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性、文化知识性、娱乐性较低,矛盾性突出,独立性相对较强(范芳,2006)。 各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的留守儿童工作往往较多关注留守儿童外在的、物质方面需求,却较少关注留守儿童内在的、心理方面的渴望;多数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也只注重孩子的吃住穿行,而忽视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