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低碳视角下政府公共设施配置机制研究--沪杭甬主要道路路灯设置实证研究
小类:
管理
简介:
本文以沪杭甬城市道路路灯设置情况为个案,结合数学建模与国家标准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分析出沪杭甬三地路灯设置存在着建设过多、过于随意的现象,本着资源优化、节约实效的原则,政府应树立低碳意识,提高城市道路照明设计和建设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以此推动城市道路照明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完善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机制,使政府决策效能化、管理科学化,更好地贯彻落实低碳意识。
详细介绍:
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政府在公共设施投资建设过程中的一举一动成为打造“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公共设施方面的配置理念和机制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城市道路路灯设置情况为个案,作为政府公共设施投资机制方面的实例型探究。并以沪杭甬三地为例,通过对城市道路照明设施布局原则与标准的学习,采用大量的访谈调查与实地路灯设置情况测量,结合数学建模与《CJJ45...(查看更多)

作品图片

  • 低碳视角下政府公共设施配置机制研究--沪杭甬主要道路路灯设置实证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课题以城市道路路灯的设置作为具体的实证研究对象,挖掘在路灯建设过程中政府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解读政府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践行低碳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低碳城市发展理念的意见与建议,不仅使城市道路路灯设置上升到一个更为合理化、效益化的水平;更重要的是优化和完善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机制,更好地贯彻落实低碳意识,以推进低碳城市的建设步伐。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研究对象的创新性:国内现阶段对在对具体城市路灯设置间距合理性的实证研究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空白,本课题将沪杭甬三地主要道路路灯设置间距合理性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对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研究视角的独特性:本文着重分析三地路灯的实际设置合理性情况以及所造成公共设施的闲置和资源的浪费。以此为视角,探讨现阶段政府投资机制的总体情况和所存在的问题,具有在国内相关学术领域具有一定的前沿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课题通过对沪杭甬道路照明设置的调查,分析照明设置和运行现状,通过数据分析和理论建模得出可靠结论,将合理建议反馈给有关部门,为其合理设置城市道路照明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及参考意见。促使政府适度调整交通设施方面的财政支出,优化城市交通设施资源,使政府决策效能化、管理科学化。在控制减排的基础上,有利于更高层次上的环境保护,使环境品质更优,从而全面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实现气候变化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作品摘要

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政府在公共设施投资建设过程中的一举一动成为打造“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公共设施方面的配置理念和机制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城市道路路灯设置情况为个案,作为政府公共设施投资机制方面的实例型探究。并以沪杭甬三地为例,通过对城市道路照明设施布局原则与标准的学习,采用大量的访谈调查与实地路灯设置情况测量,结合数学建模与《CJJ45...(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0年10月 2010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立项项目 2010年12月 浙江工业大学第二十二届“运河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竞赛特等奖 2011年4月 发表于杂志《经营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国光主编,中外城市知识辞典[M],中国城市出版社,1991.03 [2] 戴亦欣,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和治理模式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第3期 [3]李农,科学规划城市照明体系,城市绿色照明[J],2005年 [4]贺昌军、傅慧英,城市路灯控制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的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7 [5]史兆培、王玉爽、严登俊,城市...(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走访,个别交谈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国外路灯照明研究 (1)CIE关于道路照明研究的进展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被公认为是光和照明方面的国际性权威机构,近年来,CIE在吸收各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道路照明有关的视功能、视觉舒适;道路照明装置的眩光和照明均匀度;道路照明与交通事故;商业照明与道路照明的关系;节能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2)道路照明的评价指标 欧美许多国家,运用缜密的逻辑思维,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