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群体性事件的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以抢盐事件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2011年3月16日至2011年3月17日,食盐抢购风潮以星火燎原之势从沿海一直蔓延到中部,再至西部。课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此次抢盐事件进行了多方面调查,共发放问卷168份,回收145份,回收率为86﹪,有效问卷143份,有效率为99﹪。在第一手数据的基础上,课题从心理原因、传播角度、政府管理以及公众自身四大方面对抢盐事件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意在对政府管理和群众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详细介绍:
群体事件的发生,不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也给社会成员的价值观等带来极大的冲击。课题以近期发生的抢盐事件为例,对群体性事件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意在对政府管理和群众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随着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规模不断扩大、表现形式趋于激烈,社会治安形势是不容乐观的,开始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理论界的重视。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发生群体性事件8.7万起,2006年约9万起,2007年超过8万起,2008年9万起,2009年突破10万起。群体性事件频发,已引起多方强烈关注。而在2011年3月由于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核电站的事故中,又引发了一场“抢盐”事件。 本课题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分析。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134人参与了抢盐,并对此持有积极态度。抢盐风潮以一种不客观、不理智的方式进行着。 据此,我们以抢盐为例,从心理角度,传播学角度,政府管理角度以及公众自身素质等方面分析了群体性事件的多发原因。抢盐事件说明我国民众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容易上当,随众心理强。市场体制还不够完善,致使奸商囤积居奇,乘势抬高物价。市场监管还存在缺陷,打击力度不够高,起不到警示作用,造成市场混乱。宣传工作没有到位,宣传范围和力度欠缺,致使一些人危言耸听,扰乱社会秩序。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多方面的积极配合和努力,才能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此类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人们的各种社会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群体事件的发生,给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也给社会成员的价值观等带来极大的冲击。本课题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最近发生的抢盐事件为例,深入分析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并且制作有关的问卷,对数据进行统计、总结,突出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原则,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和效果。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近年来,群体事件已经成为媒体中的热点话题,本课题针对此进行调查研究,具有很强的先进性和现实意义。通过问卷的研究方法,用统计学的方法将定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着重以抢盐事件为实例进行现状、原因的分析。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课题以最新发生的“抢盐”事件为例,深入到研究群体事件参与者的心理、态度、行为等,对群体事件进行深层次剖,时效性是本课题的独特之处。另外,调查方法、论点论据都具有时新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群体性事件日渐增加,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群体性事件作为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集中反应,往往具有明显的两重性。在很大程度上,群体性事件行为中既有人民群众相信党和政府的主观倾向,又有持众要挟的无理要求,甚至扰乱正常的工作和社会秩序的行为。经过此作品的分析可以很好的理解,让更多人避免生活和心理上的伤害,对社会乃至个人有很大的启迪和警戒作用。

作品摘要

近期发生的抢盐事件,在本来就重视群体性事件的学界和政府再一次引起轩然大波。3月16日起,中国各地忽然爆发市民抢购食盐的“盛况”,大量超市销售一空。2011年3月17日,食盐抢购风潮以星火燎原之势从沿海一直蔓延到中部,再至西部。 课题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进行了第一手资料的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168份,回收145份,回收率为86﹪,有效问卷143份,有效率为99﹪。其中,有134人参与了抢盐“活动”,并对此持有积极态度。抢盐风潮以一种不客观、不理智的方式进行。 通过调查数据的显示,抢盐事件的原因可以从心理原因、传播角度、政府管理以及公众自身四大方面来分析。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自朱力.中国社会风险解析——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冲突性质[J].学海,2009(1) [2] 于建嵘.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6) [3] 黄荣贵.互联网与抗争行动[J].社会,2010(2) [4] 廖海青.如何面对群体性事件[J].南风窗,2011(8)

调查方式

问卷、书报刊物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已在各级各类学术期刊中发表了600多篇论文,另外在公安金盾网及其他报告、调研材料中也能发现相关研究。所涉及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群体性事件概念的研究、群体性事件性质与影响研究、群体性事件成因、特点与对策研究、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研究、中外群体性事件比较研究。在这些群体性事件研究的成果中确有许多独特观点,但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群体性事件本身的特点、规律和形成原因,理论性较强,应用性较差,某些解决方案因过于理想化而难以操作,对政府在处理过程中的行为及存在问题的原因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因此,尚有更深层次问题有待广大学者研究。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