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陇东传统民居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窑洞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居住方式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在窑洞中繁衍生息、薪火相传。陇东黄土高原是窑洞的的发育地之一,在几千年甚至是几万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窑洞文化,成为陇东地区乃至全国一道亮丽的风景。
- 详细介绍:
- 作品全面系统的论述了陇东窑洞的种类,开挖技术,民俗风情等方面,突出了窑洞曾经在陇东社会经济发展起到过的重要作用。现阶段,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多的作用,陇东是我省文化底蕴非常丰富的地区之一,窑洞文化做为我省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得到大力弘扬,窑洞作为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得到保护。作品对开发和保护窑洞文化,弘扬窑洞精神都提出了十分积极的措施,对陇东地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甘肃省陇东地区传统民居之一的窑洞日益减少,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作品通过对陇东地区窑洞的种类,挖掘方法,传统习俗的研究,旨在揭示窑洞曾经对中华民族的重大作用,呼吁人们重新审视这正在消失的文明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作品以古老的“穴居”延伸到“窑洞”论述了窑洞文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特别是甘肃庆阳“窑洞”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本文紧密依据陇东地区黄土特性和当今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对保护和弘扬窑洞文化提出了科学的见解。对最为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弘扬文化精神意义重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作品从现实入手,深入提剖析陇东窑洞内涵,客观地指出了陇东窑洞正在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远见性的措施来保护和弘扬窑洞文化。这对于提升陇东地区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窑洞文化具有较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 窑洞是人类古老文明成果之一,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传统民居形式,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窑洞中生存、繁衍和壮大起来的。窑洞民俗风情是陇东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是陇东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深入陇东广大农村地区,通过走访和查阅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对陇东窑洞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了解到了陇东地区窑洞形成的条件、种类、开挖技术、民俗特色、并就陇东地区窑洞正在消失的现状提出了积极的保护措施.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在学院举办的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参考文献
- [1]唐晓军,师严灵.古代建筑【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200. [2]郭文奎.庆阳史话【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173. [3]庆阳地区志编纂委员会.庆阳地区志文物志【M】.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729-740 [4]王长生.正宁风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1. [6]赵航瑞.庆阳窑洞文化研究调查报告.武汉教育信息网,2005,11,9. [5][7]彭金山.陇东风俗【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208.322.
调查方式
- 走访、调查问卷、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当前,关于甘肃陇东地区黄土高原窑洞的研究颇少,在国内有曹燕,朱世广教授写的《论庆阳窑洞住宅的特征》一文,有徐浩艇的《论陇东窑洞文化的艺术价值》一文,涉及到陇东地区窑洞研究内容的还有甘肃宁县阳洼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挖掘简报等专著,文章以及期刊等。以上学者多从窑洞的文化层面上研究了黄土高原独特的传统民居方式,而真正涉及到关于如何开发利用,保护窑洞以及窑洞文化的方面甚少。本文正是基于这种基础上,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对如何开发利用保护窑洞和窑洞文化做了论述。虽然窑洞作为一种居住方式正在逐渐的推出历史的舞台,但它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继续弘扬,窑洞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值的我们保护。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窑洞曾经为人类的繁衍和生息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我们记忆。当前,在呼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保护好窑洞,弘扬好窑洞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