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满族5项舌运动类型的人类学研究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如今,舌运动类型已经成为人类群体遗传学的经典指标。近年来我国已对汉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民族进行了此方面的研究。满族是我国北方主要少数民族,由于民族自然迁徙以及历史政治原因,造成了满族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分布特点。然而,国内并未出现关于满族的舌运动类型的研究资料。因此,为丰富我国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资料,本课题组收集满族这方面的资料并进行研究。
详细介绍:
满族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其中辽宁省人口最多。因此,本课题组于2009年8月,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本课题组对抚顺清原县满族自治县401例(男197例,女204例)满族成人的舌运动类型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身体健康且父母均为满族,调查前向其演示5类舌运动类型,令其练习,再做调查。所得数据录入SSPS13.0软件包,进行频数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学处理。 结果表明清原县满族5种舌运动类型中,卷舌、翻舌、尖舌、三叶舌的出现率在国内外中属于偏低型,仅叠舌的出现率属于偏高型。同时,叠舌与尖舌的卡方检验显示出明显的性别差异,这与以往的叠舌、尖舌出现率不存在性别差异不符,本课题组认为,可能与调查标准不同造成的。但是,鉴于国内存在类似结果的研究文献,建议关于叠舌、尖舌出现率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可做进一步调查。表2可以看出,满族与鄂温克族的卷舌、叠舌、翻舌出现率差异性比较小,与汉族的尖舌、三叶舌的出现率差异相对较小。这种现象,可能与民族融合有关。目前,满通古斯语族的满族、鄂温克族大多已分散居住,与周围民族融合的情况比较多,而仍以游牧为生的鄂伦春族仍然保持着传统的语言对话、生活方式。因此,在汉化比较普遍的情况下,满族的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显示出与鄂温克族、汉族相近,而与鄂伦春族出现显著差异的现象。另外,由于满族与蒙古族、朝鲜族交流少的原因,满族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与这两个民族的差异性比较大。

作品图片

  • 满族5项舌运动类型的人类学研究
  • 满族5项舌运动类型的人类学研究
  • 满族5项舌运动类型的人类学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前,舌运动类型已经成为人类群体遗传学的经典指标。国内外学者已用舌运动类型做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满族是我国北方主要少数民族,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但是,目前关于满族舌运动类型的数据甚少。所以,我们选择在满族人口最多的辽宁进行满族五项舌运动类型的采集,为人类学群体遗传学积累资料。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满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其中辽宁省人口最多。满族仅次于壮族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第二位。然而,国内并未出现关于满族的舌运动类型的研究资料。因此,为丰富我国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资料,本课题组对满族的舌运动类型进行了研究。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次作品首次采集辽宁满族五项舌运动类型录入数据库并进行一定分析,为人类学群体遗传学积累资料。并且,经过分析得出满族与部分民族的群体差异性比较小,即基因遗传相似程度增加。这可以反映出在国家安定和谐的大环境下,满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频繁,且相处和睦。

学术论文摘要

目的:获得辽宁满族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5种舌运动类型的分布情况,为人类学群体遗传学积累资料。方法:在抚顺清原县调查了401例(男197例,女204例)。结果:1.满族的尖舌、卷舌、叠舌、翻舌、三叶舌率分别是54.5%、52.4%、46.4%、19.5%、9.7% ;2.除满族的叠舌和尖舌率外,其余舌运动类型无性别差异。结论:与我国其他民族相比,辽宁满族卷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出现率较低,叠舌出现率高。

获奖情况

本作品在《解剖科学进展》2011年01期 发表

鉴定结果

1 00000

参考文献

栗淑媛,韩在柱,郑连斌,等.兴安盟3个民族5种舌运动类型的研究[J].人类学学报,2001,20(1):76-78. 郑连斌,谢宾,陆舜华,等.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蒙古族3个人群5项舌运动类型的研究[J].人类学学报,2001,20(2):130-136. 李咏兰,郑连斌,陆舜华,等.内蒙古达斡尔族舌运动类型的遗传学研究[J].遗传,1999,21,(5):20-22.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940年Stuetevant最早研究了卷舌,1947年Urbanowski和Wilson发现卷舌存在性别差异,并确认卷舌对非卷舌为显性性状。1948年H su首先发现了叠舌. 1949年liu 和H su 在中国浙江省调查了大学生与中学生的卷舌与叠舌,他们认为女性卷舌、叠舌能力比男性强。近年来,多数研究认为卷舌与叠舌分别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卷舌对非卷舌为显性,非叠舌对叠舌为显性。卷舌率、叠舌率均无性别间差异。国内外对卷舌做了很多方面的研究,如利手与卷舌的关系、同卵双生的卷舌表型差异原因等。 1952年Gah res 在美国华盛顿特区调查了865例白人的翻舌性状, 翻舌率为36. 88% (男36. 83% , 女36. 99% ) , 无性别间的差异. Gah res 认为翻舌性状独立于卷舌和叠舌. H irschhorn 对1个美国人家庭进行舌运动类型的系谱调查时发现翻舌与性别有关, 女性翻舌率较高。1997年郑连斌等对内蒙古3个民族翻舌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翻舌率不存在性别间差异,翻舌基因与卷舌基因存在互作关系,且卷舌基因对于翻舌基因存在上位基因效应。而199年李咏兰报道达斡尔族,显示翻舌率不存在性别差异,且卷舌基因与翻舌基因之间、叠舌基因与翻舌基因之间均存在互作关系。 Hoch首先描述了三叶舌特征,随后Whitney认为三叶舌对非三叶舌可能为现行,但外显性低。Gahres后来报道华盛顿特区三叶舌率无性别差异。国内大部分关于三叶舌的研究支持此种说法,但是李咏兰调查结果显示,达斡尔三叶舌率存在性别差异。目前关于三叶舌的研究报道不多。 尖舌是郑连斌等首先报道的(1997年),目前研究显示,尖舌率不存在性别差异。关于尖舌与其他舌运动类型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