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浅谈城镇化建设中如何坚持“中国元素”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论文以“中国元素”为切入点,对在中国城镇建设进程中出现的“千城一面”、城镇定位不明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试图找到能够突出体现不同城镇特色的发展道路。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少数民族众多,因此,我们以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人文景观三种类型的城镇为例,对不同类型城镇的建设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对中国城镇的发展和建设有所助益。
详细介绍:
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城镇建设中的中国元素,第二部分介绍了中国元素在城镇建设中的应用,第三部分分析了城镇建设现阶段面临的阻碍,第四部分则是对本论文的总结。 对于城镇建设中的中国元素,我们认为,大到街道、广场、建筑,小到一个纹饰、一个屏风;甚至是当地居住者的心态都可以是 “中国元素”。为了将中国元素成功运用到城镇建设中去,我们选取了三种类型的城镇进行具体分析:对于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郁的城镇来说,城镇发展的方向是在保持城镇原有的风貌与特色的基础上,对城镇进行进一步的开发与建设,因此,我们的建议是在建设的过程中既要保护好城镇的原有建筑和古迹,同时又将新老建筑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对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城镇,我们以蒙古族聚居地区为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论述,我们认为对于这一类城镇应该突出其民族特色,我们的建议是:因地制宜,采用舒展型的城镇布局,在城镇的建设中进行一定程度的装饰装修,以此渲染出一定的民族特色。最后,在对城镇进行建设开发的过程中,一方面对已有建筑进行保护,另一方面对新的建筑进行细致的审查和规划,尽量体现该城镇应有的民族风情。 对于山水秀美、风光独特的城镇,我们认为,城镇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在开发和保护中寻求一个平衡点,尽力避免城镇的开发对山水风物的破坏。对此,我们的建议是将风景与城镇相融合,着力创造出“风景在城中,城在风景中”的境界,使悠然山水与城镇交相辉映,真正做到“天人合一”,将人与自然有机的结合统一。 在第三部分中,我们认识到,中国的城镇建设发展之所以出现了种种问题,是有着多种原因的,人才的缺失,文化的缺失,意识的缺失都给中国的城镇建设发展带来了困难。因此,我们的当务之急不是在城镇中大兴土木,而是转变思想观念,将小城镇的建设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国元素的应用作为值得重视的问题来对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上中国特色的城镇发展道路。 最后,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对整篇论文进行了总结,我们认为,城镇化建设已逐渐成为中国发展的重心。在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大潮之中,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将各地的特色表达和展现出来,唯有如此,才能让中国的城镇建设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让中国的城镇能够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在世界城镇建设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现有城市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求,因此,中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发展的重心由城市转向了城镇。但是,在城镇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城镇的建设出现了许多问题,许多城镇毫无特色,无法找到自己的定位与发展方向。因此,我们试图通过我们的思考,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城镇的发展之路,立足自身优势,体现中国元素,以此来突出和体现不同城镇的特色。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将中国元素与城镇建设相结合,提出以“中国元素”为特色,发展城镇自身优势的方法,以有效避免当今中国城镇建设中“千城一面”的现象,走出一条真正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建设与发展之路,打破城镇建设模板化的局面,使中国城镇得以走向世界。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发展道路,从而打破城镇发展无重点、规划无特色的局面,将中国元素应用于城镇建设的过程之中,以此挖掘每个城镇本身的特色和优势,找到适宜城镇发展的最佳方向,以有效避免“千城一面”现象的发生。

作品摘要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城镇化正逐步走向一个新纪元。在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坚持传统文明的中国元素,避免许多城镇出现的“千城一面”的问题;如何保持并发展地域不同城镇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让城镇建设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应多措并举,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建设道路。本文将以三类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城镇为切入点,通过阐述“中国元素”在城镇建设中的作用,找到切实提高城镇发展质量,使每一个城镇都能走上适合自己发展道路的方法,充分发挥城镇在城镇化进程中中流砥柱的作用。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 1)王士兰, 游宏滔编著 《小城镇城市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年 ,76页 (2)陈原川编著 《中国元素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3)何依编著 《中国当代小城镇规划精品集(历史文化城镇篇)(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03 (4)王克忠 等著 《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2009-11-1 第三章 第四节 (5)马保平,张贡生著 《中国特色城镇化论纲》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04-08 第四章 (6)张贡生 学界关于城镇化问题研究的综述【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3,(2);19-26 (7)鲁志强,统筹城乡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A】,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85.85 (8)王梦奎,冯并,谢伏瞻,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C】,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85.85

调查方式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我国学者对中国城镇化研究的实用性很强,这种研究对中国城镇化政策和城镇化发展实践都发生了重要影响。关于中国城镇化道路的研究成果有些直接成为国家制定有关城镇化政策的依据,如费孝通首倡的小城镇理论对中国20 世纪80 年代以后的小城镇政策的制定和小城镇发展的实践就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关于中国城镇化道路的争论的展开,我国的城镇化政策也不断调整和变化。理论研究的这种政策导向,彰显出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国内学者对中国城镇化的研究实际上许多还处于借鉴西方理论进行实证研究阶段,没有建立中国特色的城镇化理论和方法体系,尤其是未对中国小城镇的发展如何结合本身的地域性、民族文化做出具体阐述,而且,对体现区域差异性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方针、具体措施的研究严重不足。此外,现有的研究多以行政区或经济区为单位,而且偏重对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的研究,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对中国城镇化的走向、中国城镇化的“中国特色”进行研究的还比较少。 而国外方面,西方学者对中国城镇化的研究主要偏重于宏观分析,而且在解释中国城镇化的动力和特色,以及它为什么长期滞后于其工业化时,提出的各种不同的学说,虽然指出了西方既有的城市化理论存在的诸多不足,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但都难以完全阐释中国特色城镇化的独特规律。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