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危机应对中青年自组织“在线行为”研究--基于重庆市高校调查问卷样本分析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管理
- 简介:
- 本课题是关于危机应对中的青年自组织“在线行为”的实证研究。旨在通过对青年自组织、“在线行为”、校园危机等相关概念的梳理,对高校青年自组织应对校园危机“在线行为”在危机的潜伏期、爆发期、恢复重建期三个阶段中青年自组织“在线行为”的不同作用以及态度动机、谣言传播及“在线行为”与“离线行为”的关系转换等方面深入探讨了青年自组织应对危机的“在线行为”,为构建平安校园与和谐重庆提出建议。
- 详细介绍:
- 近年来,校园危机事件频繁发生,校园危机管理创新成为一个新学术关注点。同时,以网络为主要运行平台的青年自组织在青年中的影响不断扩大,为应对校园危机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通过研究青年自组织特别是其“在线行为”在校园危机事件中的影响,探求应对校园危机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达到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平安重庆的目的。 青年自组织是由拥有共同兴趣、目标或价值取向的青年基于一定的原则、宗旨和规范,自发成立、自主运行、自我管理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它具有运行方式网络化、管理模式自由化、成员平等、组织独立等特征。其“在线行为”是对校园危机的产生和应对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由“在线行为”转化而来的“离线行为”更能够直接引发校园危机甚至社会危机。本文所指校园危机是突发于校园内、外的紧急事件,已对学校组织或个人产生严重威胁,并可能造成全体或部分学校成员心理或生理的伤害,急需加以高度关注并迅速应对。尽管应对校园危机的措施已很多,但应对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创新应对措施,将青年自组织“在线行为”纳入应对主体,可以极大弥补其不足,达到更为理想的应对效果。 本课题探究了青年自组织“在线行为”在校园危机不同阶段的作用:预防预警阶段,主要表现为收集传递信息、引导舆论、增强成员危机意识、提高成员危机应对能力;危机爆发阶段,主要表现为沟通校方与学生、干预学生心理、组织危机救援志愿活动;复原补救阶段,主要表现为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表达学生利益诉求、进行危机公关。同时指出了青年自组织“在线行为”在校园危机应对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发布、扩散不实的危机信息和资金短缺这两方面。 为构建平安校园与和谐重庆,发挥高校青年自组织在校园危机应对中的积极作用,针对前述不足,课题组建议:提升青年自组织的责任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畅通青年自组织利益表达渠道,加大政府扶持青年自组织的力度,将共青团维稳工作范围覆盖至青年自组织,合理引导大学青年自组织发展。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课题旨在通过研究高校青年自组织的“在线行为”对校园危机的影响,为政府和学校在如何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规避消极影响方面提出建议,服务于和谐校园和平安重庆建设。 基本思路:1.简介青年自组织基本理论和分析高校青年自组织的现状。2.探索高校危机管理的主要不足。3.通过问卷调查和问卷分析,探究高校青年自组织“在线行为”在校园危机应对中的作用,以弥补高校危机管理的不足,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首次将青年自组织和高校校园危机结合起来,并尝试运用“在线行为”应对高校危机。 1.转变研究方向,将青年自组织纳入校园危机管理中,期冀为校园危机应对提供新思路和新路径。 2.阐释了青年自组织是否参与校园危机应对的心理动机,为发挥高校青年自组织维稳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3.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运用Epidata数据录入软件和Spss 17.0分析数据软件进行科学论证。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1.将高校青年自组织“在线行为”与校园危机应对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危机意识及应对能力。2.直面政府和学校在校园危机管理中的不足,提出有针对性地改善举措,并根据调查结果就政府和学校如何引导、联合青年自组织应对校园危机提出了建议。3.探讨高校青年自组织的优势与局限,使政府和学校能够客观地看待高校青年自组织的力量,以期更好地发挥青年自组织的维稳作用。
作品摘要
- 近年来,校园危机事件频繁发生,特别是以网络为主要运行平台的青年自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为创新校园危机管理方式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采取配额抽样和个案访谈的方式对重庆七所大学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681份有效问卷的分析,对青年自组织“在线行为”及其在应对校园危机中的作用、不足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若干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1][美]凯斯·桑斯坦:《互联网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2]简敏:《校园危机管理策略创新:当代高校稳定的现实选择》[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 [3][美]奥尔波特:《谣言心理学》[M],刘水平,梁元元,黄鹂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5][法]古斯塔夫·勒朋:《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M],冯克利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颜丙峰,宋晓慧:“危机管理:解决高校管理困境的组织创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7]王东:“美国校园危机管理的经验及启示”[J],《教育与管理》,2010年第2期 [8]董悦,李凌云,唐洁秋:“青年自组织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第3期 [9]蔡前:“以互联网为媒介的集体行动研究:基于网络的视角”[J],《求实》,2009年第2期 [10]曾润洗,徐晓林:“网络舆情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影响与作用”[J],《情报杂志》,2010年第12期
调查方式
- 走访、问卷、个别交谈、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Roger A.Lomann提出了要用超越学科研究限制的“民社理论”、“自由价值理论”来研究青年自组织的相关问题,但其没有从根本上揭示青年自组织活动的具体形式和途径。国外对自组织支持力度也很大,如俄罗斯《国家支持青少年社会组织法》就规定青年组织,可以享有国家专项资助;美国还常常通过合作、承包等方式以合作伙伴的身份邀请青年自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业建设。 我国对青年自组织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如《青年自组织问题探讨》、《浅论青年自组织的兴起、特征及对策》等文章主要是从对自组织本身的概念、特性、产生背景和分类几个方面进行了剖析。认为青年自组织属于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我运作、自我管理(高俊、董悦,2008;陆平、安建增,2008),没有提及对自组织深层次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网络配置资源的低成本、平等、自由是青年自组织兴起的具体原因(陈鹏庭、张泽峰,2006);青年自组织对高校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仇道滨,2010;阚宗兰,2009)或与舆情信息管理的关系(刘素林,2009)。《校园危机反应实战指南》(美国勒纳,1978)、《临危不乱:校园危机管理手册》(香港胡洁婷,1999)和《十大校园危机管理手册》(台湾吴莉玲 1988)等为教师提供现实状态下常见的校园危机应对办法,没有涉及虚拟网络环境下的校园危机管理。 近年来因为网络的广泛性、隐蔽性、开放性造成高校危机问题频频发生。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某些群体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利用网络大规模发布、传播某一方面信息。网络群体性事件有四种生成模式(杨永久,2010)或三种类型(何国平,2009)。Athina karatzogianni、Kurt Mills等大多从“网络冲突”角度分析群体性事件是指实体空间存在的冲突在网络上的集中体现,网络冲突如果不加以引导和控制,很可能会成为政治极端主义分子的新工具(Michael Whine,1999)。目前将青年自组织网络“在线行为”和高校安全稳定结合起来的研究,尤其是高校青年自组织应对校园危机“在线行为”的相关文献付之阙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