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四川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及配套制度研究
小类:
经济
简介:
林权抵押贷款是指林权所有人将其拥有的森林、林木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和林地的使用权作为抵押物,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借款。本研究着手于四川省的具体情况,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和计量分析模型,分析影响林农参与林权抵押贷款潜在需求的因素。通过总结分析现有的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创造性地提出适合区域特色的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并完善配套制度,以期为解决中小林农贷款难的问题提供参考。
详细介绍:
林权抵押贷款作为农村产权改革和农村金融的双重创新,不仅可以盘活森林资源,也可为林业发展提供融通资金。四川地处长江、黄河上游,是全国重点林区和林业建设的重点省区。林木总蓄积16.44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二,林业资源丰富。截止2010年底,全省林权抵押贷款面积139万多亩,贷款金额9.19亿元。项目组成员在四川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第一批试点县中随机抽取了三个试点县进行调查,调查地点分别为:沐川、大邑和南部县,调查方式包括深入林农的问卷调查和针对林业局及金融机构的访谈。共发放调查问卷330份,收回有效问卷281份,有效率为85.15%,共进行机构访谈19次。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四川林权抵押贷款仍处于萌芽阶段,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包括贷款模式单一、林权流转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欠缺、缺乏风险保障机制等。本作品基于实地调查数据,首先对林农林权抵押贷款潜在需求进行了二元logit模型分析,发现户主文化水平、对林权抵押贷款了解情况等5个因素对于林农林权抵押贷款潜在需求有着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四川林权抵押贷款现有模式并结合四川实际情况,提出了“购销合同+企业担保”“基地+公司+林农联保+集体森林保险” 、“批发式贷款+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三种林权抵押贷款新模式,并对保险、林权流转等相关配套制度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作品图片

  • 四川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及配套制度研究
  • 四川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及配套制度研究
  • 四川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及配套制度研究
  • 四川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及配套制度研究
  • 四川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及配套制度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1、撰写目的:通过实地调查及理论研究分析,探索出适合四川实际情况的林权抵押贷款新模式,提出完善配套制度的建议。从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农增收,拓展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促成林业和金融业的双赢。 2、基本思路: (1)通过实地调查,利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影响林农参与林权抵押贷款潜在需求的因素。 (2)创新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3)创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方式。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将logit模型和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运用于研究中,采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补充了此方面理论研究的空白,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在现有贷款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三种新的模式,引入了订单林业、企业担保和清洁发展机制,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新模式具有可行性和前瞻性。在资产评估方面,本项目将创新性地引入碳汇价值,认为林权价值=林木价值+林地价值+碳汇价值。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项目构建了针对中小林农的“订单林业+企业担保”和“基地+公司+林农联保+集体森林保险”的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其实用性、可行性强,能够直接投入实践;“批发式贷款+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模式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具有前瞻性;同时,林农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配套机制的改进建议对于相关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促进林权抵押贷款的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摘要: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化,林权抵押贷款对于林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本作品基于对四川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沐川县、大邑县、南部县的实地调查,首先对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潜在需求进行了二元logit模型分析,发现户主文化水平、对林权抵押贷款了解情况等5个因素对于林农林权抵押贷款潜在需求有着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四川林权抵押贷款现有模式并结合四川实际情况,提出了“购销合同+企业担保”“基地+公司+林农联保+集体森林保险” 、“批发式贷款+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三种林权抵押贷款新模式,并对其相关配套制度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农户林权抵押贷款的潜在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四川3个试点县实证分析》已投稿于中文核心期刊《林业经济问题》,现处于退修阶段。 《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创新研究——基于对四川三个试点县的调查》已投稿于中文核心期刊《林业资源管理》,审稿中。 《四川林权抵押贷款新模式探析》已投稿于中文核心期刊《林业科学》期刊,审稿中。 《关于四川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及其配套机制现状和问题的调研报告——基于沐川县、大邑县、南部县的实地调查》已提交至沐川县林业局,四川省林业厅。

参考文献

[1]姜林,曾华锋.林权抵押贷款风险管理探讨——以江西省崇义县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10,30(2):126-130. [2]李旻,黎治福.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现状及对策措施[J].四川林业科技,2009,30(5):76-78. [3]杨云.林权抵押贷款的几种模式及可持续性问题探讨——福建省案例研究[J].林业经济.2008(2):45-47. [4]四川银监局课题组.四川银行业金融机构林权抵押贷款的实践与研究[J].农村金融,2010(1):38-40. [5]吴盛光.林权抵押贷款探索模式综述——兼论林权改革的亮点、难点与基点[J].农村金融研究.2010(3):50-53. [6]肖建中.林权制度改革与抵押贷款的政策分析——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9(10):80-81. [7]李莉,黄和亮,吴秀娟.林权抵押贷款借贷双方的行为分析——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08, 28(1):81-85. [8]张林秀.农户经济学基本理论概述[J].农业技术经济,1996(3):24-30. [9]韩立达,王静,李华.中国林权抵押贷款制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9,29(30):197-200. [10]Young, S, The “Moral Hazards” of Microfinance: Restructuring Rural Credit in India. Antipode.42: 201–223,2009.

调查方式

1、文献法:包括阅读报刊、书籍、学术论文以及统计年鉴。 2、实地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包括针对农户的抽样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针对林业局、银行金融机构的访谈。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林农参与林权抵押贷款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现阶段从微观角度对于林农参与林权抵押贷款意愿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还很少。孟全省等(2010)通过对陕西省宁陕县的实地调查,利用二元logit回归分析,认为林农文化程度、风险偏好、贷款投资项目、林区交通情况、政府支持力度是影响林农参与林权抵押贷款的重要因素。 2、贷款模式 纵观全国范围内现有的林权抵押贷款的模式,主要有福建省的联户联保林权抵押贷款、信用基础上的林权抵押贷款、协会担保林权抵押贷款、合作经济组织、经营大户或企业林权抵押贷款(杨云,2008)和批发式资金模式;浙江省的小额循环贷款、林权直接抵押贷款和收储中心担保贷款(吴盛光,2010)和林农小额循环贷款(洪日强,2009);辽宁省的林权反担保贷款(吴盛光,2010)。就四川而言,现在采用的主要是林权直接抵押贷款、担保公司担保贷款、抵押人购买森林保险以及基地+公司+林农联保贷款模式(李旻、黎治福,2009)。 3、配套制度 第一,林权评估体系亟待完善。龙建平等(2007)指出目前,基层林权评估存在抵押林木价值评估的专业机构资质不够,林权评估结论不统一、随意性大,评估费率高等问题。第二,林权流转体系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不能适应扩大林权抵押贷款的需要。李剑平(2007)研究发现:(1)目前我国林业资源交易市场还没真正搭建和运作;(2)资产评估中介机构较多,林业专业的较少,部分机构偏面追求效益,收费太高,使得林农一般不愿出钱评估和贷款;(3)对林业资源监管不够,可实际监管操作办法少,监管队伍缺编。第三,缺乏风险保障机制。韩立达等(2009)指出目前中国保险机构还没有提供相关的林业险种,政府也未建立林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因此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或者出现恶劣气候就会导致抵押物资产缩水,林农收益减少甚至无法偿贷。 4、文献评述 目前对于林权抵押贷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模式建设和配套机制改革。从微观角度对林农林权抵押贷款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还很少。另外,现有的针对林权抵押贷款的模式研究普遍具有宽泛性,未能为解决广大中小林农这一贷款对象贷款难的问题提供实质性的解决建议。且研究多停留在对各种现有模式的简要介绍和分析评价,未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同时,一些学者对林权交易市场、森林保险、制度规范等进行了阐述,但大多只提出了方向型的意见,具体推进措施的研究仍需跟进。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