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适度普惠视野下城镇独居老人养老服务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本项目通过对适度普惠视野下重庆市城镇独居老人的社会养老的福利范围、福利程度,政策支撑及实施状况的详实考察,以及对相关政策的深入分析,详细了解到重庆市城镇独居老人对社会福利的需求和满意度及相关福利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有效解决城镇独居老人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进一步构建科学完善的城镇独居老人养老福利体系提出了具有实际意义的参考意见。
- 详细介绍:
- 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重庆市城镇独居老人养老现状的详细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对分析的结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最终形成调研报告。本项目通过对适度普惠视野下重庆市城镇独居老人的社会养老的福利范围、福利程度,政策支撑及实施状况的详实考察,以及对相关政策的深入分析,详细了解到重庆市城镇独居老人对社会福利的需求和满意度及相关福利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有效解决城镇独居老人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进一步构建科学完善的城镇独居老人养老福利体系提出了具有实际意义的参考意见。本调研报告通过量化的方式,准确评价了城镇独居老人的养老、医疗政策的实际作用;客观反映了独居老人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其他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详细考察了独居老人养老福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重庆市社会福利的适度普惠发展作出经验总结和理论判断。为政府健全和完善城镇老人养老福利体系、制定适度普惠的养老政策提供客观依据。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本课题针对城镇独居老人养老面临的系列问题和服务体系不健全的状态,特别是独居老人养老面临的物质上供给不足,健康和精神文化等方面供给缺乏等一系列福利服务问题,本课题研究力求在适度普惠社会福利的理念下,构建适合独居老人的养老的福利服务方式和体系。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本报告有助于通过量化的方式,准确评价城镇独居老人的养老、医疗政策的实际作用;客观反映独居老人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其他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详细考察独居老人养老福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重庆市社会福利的适度普惠发展作出经验总结和理论判断。为政府健全和完善城镇老人养老福利体系、制定适度普惠的养老政策提供客观依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本课题主要着眼于独居老人目前的生活状况及需求和社会为他们所提供的服务保障范围、项目、水平和运行机制,并希望通过搜集的各项调查资料探究出独居老人的需求及目前服务保障体系的缺陷,为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的相关组织提供适当的建议和具有参考价值的调研资料。
作品摘要
- 为了详实考察适度普惠视野下重庆市城镇独居老人的社会养老的福利范围、福利程度,政策支撑及实施状况,详细了解重庆市城镇独居老人对社会福利的需求和满意度及相关福利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城镇独居老人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进一步构建科学完善的城镇独居老人养老福利体系。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详细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对分析的结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对策。本报告有助于通过量化的方式,准确评价城镇独居老人的养老、医疗政策的实际作用;客观反映独居老人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其他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详细考察独居老人养老福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重庆市社会福利的适度普惠发展作出经验总结和理论判断。为政府健全和完善城镇老人养老福利体系、制定适度普惠的养老政策提供客观依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1]尚晓援.“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再认识. 中国社会科学2001(03) [2]许小玲 汪青. 城市社区服务体系: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的实现路径.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9(12). [3]郑会霞.我国应构建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制度.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01) [4]刘友华. 科学定位民政工作 统筹推进民政事业. 中国民政,2009(05). [5]赵峰海.城乡养老金冒领及防范对策.农村科技,2010(04
调查方式
- 走访 调查问卷 个别交谈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普惠型”社会福利是相对于“补缺型”社会福利而言的,这种比较流行的划分是20 世纪60 年代由社会学家沃伦斯基(Harold Wilensky)和莱博克斯(Charles Lebeaux)提出的(尚晓援,2001)。有学者认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是由政府和社会基于本国(或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向全体国民(居民)提供的、涵盖其基本生活主要方面的社会福利。这种社会福利的基本特征是针对全体国民(或者某一较大地区的居民)的,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普惠的。这一特征与我国社会政策的地区性特征有关,更深层地则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地区财政状况有关。这种福利涵盖了国民(或当地居民)基本生活的最主要方面,如失业保险、贫困救助、住房保障及老人等。这些是适度满足他们基本需要的,不是满足他们高级需要的(郑会霞,2009)。随着老龄化、少子化和单亲家庭的增多,中国的家庭结构出现了急剧地变化,使居于主体地位的传统的家庭照顾模式不堪重负。加之现代社会人们工作压力的加大和跨地区就业,都使家庭成员无力照顾老人(许小玲 汪青,2009)。 在国外比较推崇的独居老人养老模式是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这种模式在国外社区也普遍运用,在美国采取“社会化居家养老”方式的老年人远远大于居住养老院的老年人数量。 国内关于适度普惠下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借鉴:一.开展养老机构“民办公助”的做法,通过鼓励和引导性的资助,吸引社会力量,有效调动政府、市场、社会三方面的力量,为老人提供多元化的养老服务。(刘友华,2010)。二.建立科学系统的老年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手段,顺应老年服务需求,包括为老年人创造领取养老金的有利条件,为老年人建立专门的法律服务机构和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等。(赵峰海,2010)。三.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积极扶持社区养老的制度建设。提高社会对社区养老的认识,加强社区的基础设施和专业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引入市场机制,走福利性与产业性相结合的道路。同时探索和建设多层次的社会养老服务网络。(梁馨月,2010) 随着独居老人养老问题的日益突出,要想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实际调查中探索出适合独居老人的养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