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文章将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主体,分别与老一代农民工及城镇职工进行比较,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数据,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劳动权益保护、医疗和养老保险、其在城市持续发展三个视角切入,详细探析新生代农民工社保需求内容及迫切程度,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规范劳动力市场、建立切实可行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深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监督体制等层面设计对策。
- 详细介绍:
- 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农民工是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工出现了代际的划分,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成为外出务工人员的主导力量。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农民工总体数量为14533万人,而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达到8487万人,占农民工总数的58.4%。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最大的区域中心城市、最大的商业集聚地和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吸纳了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并且新生代农民工涉及行业广泛,数量较多,流动性较强,呈现出多元性、复杂性特征明显。 为了更加客观全面的了解武汉市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情况,此次调研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进行分析。我们采取随机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周边的商家、广埠屯到街道口的用人单位、武昌火车站等地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共发放330份,其中有效回收315份,有效回收率为95.5%,涉及行业有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农民工基本信息、工作状况、社会保障现状及需求、生活状况等四大版块。然后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社会保障需求进行归类和排序,描述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 最后文章立足于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分析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规范劳动力市场、建立切实可行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深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监督体制等层面设计对策。 本文的最大特点在于研究内容上突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需求,明确紧迫程度。我们以社会保障的需求及其紧迫程度行文,一改目前类似研究中以“五险一金”为框架组织内容的传统套路。内容紧凑有序,一目了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研究,发现城市社保制度中存在的缺口及原因,为政策设计提出理论依据和建议方案。 思路:通过查阅文献,调查和访谈等多种渠道,全面了解武汉市城镇职工社保现状,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和社保现状;将二者进行对比,寻找新生代农民工社保的不足,从劳动权益保护,医疗和养老保险,在城市持续发展三个视角切入,详细探析其需求及迫切程度,进行对策设计。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第一,研究方法多元化。通过查阅文献了解研究动态及社保现状,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获取第一手的真实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第二,切入视角新。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需求作为切入点,研究其进城困难,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视角。第三,研究内容独特,以社会保障的需求及其紧迫程度行文,一改类似研究中以“五险一金”为框架组织内容的传统套路,内容紧凑有序,一目了然。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本调查研究了解到武汉市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不足,明确城乡社会保障中应改进的方向和改进的重点,明确细化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社会保障需求的内容及迫切程度,一方面为决策提供丰富的现实依据,另一方面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专业的理论依据,提高政策设计的针对性。这有利于政府制定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效率化,对于武汉市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武汉城乡一体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作品摘要
-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80后、90后的异地进城务工人员,他们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中日益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由于受户籍制度限制和劳动力市场不规范等因素的制约,他们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文章将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主体,分别与老一代农民工及城镇职工进行比较,通过文献阅读、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多种渠道获取数据,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劳动权益保护、医疗和养老保险、其在城市持续发展三个视角切入,详细探析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需求内容及迫切程度。立足于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规范劳动力市场、建立切实可行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深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监督体制等层面设计对策。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2010年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办的第十二届博文杯实证创新项目中取得校级重点立项并荣获三等奖
参考文献
- 【1】董延芳,刘传江,胡铭.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与城镇化发展 [D]人口研究.2011年第1期 【2】邵劼,郭世英.发展与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探析 [J]现代财经.2010年第2期 【3】朱宇.新生代农民工.特征、问题与对策 [J]人口研究.2010年第2期 【4】李伟东.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研究 [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5】陈微.需求的跌落——第二代农民工培训需求与培训供给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8年12期 【6】刘俊彦.新生代——当代中国青年农民工研究报告.青年研究.2008年第1期 【7】张志胜.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研究[A]求实.2007年第 1期 【8】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论.中国劳动出版社. 2009-09-01 【9】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国家统计局网站 【10】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江苏纺织.2010年第8期
调查方式
-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亲临实践、图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从农村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出现了与80 年代初期进入城市的第一代农民工不同的特点,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或“第二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与特点、社会融合及市民化的进程、社会保障等问题引起了学者们广泛的关注。 当前农民工已不是一个高同质的群体,有学者从代际的角度对农民工群体进行纵向的研究,王春光(2001) 认为,农村流动人口已经出现代际间的变化,他们在流动的动机以及其他许多社会特征上存在差异,从而提出了“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概念。刘传江、徐建玲(2006) 指出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年轻的农民工和计划经济时代成长起来的年长的农民工,这两部分亚群体在文化、观念和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别,并提出了第一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的概念。许传新(2007) 对农民工进行分层研究,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群体中的“精英”,特指年龄在25 岁以下的农民工,是介于第一代与第二代之间的过渡性的农村流动人口。刘传江、程建林(2008) 根据2005 年农民工课题组调查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教育年限、婚姻状况、务农经验、未来归属倾向、自我身份判断等方面均与第一代农民工不同。高颖(2008)根据2007年在北京、广州等5 个城市的调查数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随着“第一代打工族”逐渐退出劳动力市场或回流农村,16~30 岁的“第二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劳动力转移的主体,在务工选择方面占更多的主动,他们平均工资较高,工作时间较短,同时流动性也较强,16-30 岁的新一代农民工平均在3.72 年的时间里辗转于2.52 个城市;获取高收入不再是新一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最主要的驱动力,开拓眼界、自由平等和个人发展机会是他们更为看重的因素。周正平(2007) 认为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显著变化集中体现在,由第一代农民工的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第一代农民工的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由第一代农民工谋求生存向追求平等转变。 总体来看,现有文献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特征研究较多,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社会保障需求”略有涉及但不够全面和深入,对相应的“政策设计”探讨也不够系统。所以探索新生代农民工与当地城镇居民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差距,明晰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需求的具体内容及需求的迫切程度,明确存在问题,设计对策变得极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