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基于猎酷视角的上海世博会社会影响力的研究——对世博会前后上海大学生的世博理念变化的调查分析
小类:
管理
简介:
伴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闭幕,这场“成功、精彩、难忘”的全球盛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显然后世博的影响不只局限于经济效应,更基于当代青年的体验与反映。 项目组成员不仅仅去过、看过了世博会,更希望在以“我“之眼、以“我”之感受体验了世博的精彩纷呈后,感悟褪去浮华的后世博所留给当代青年的“财富”。因此,有必要就世博会对当代青年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详细介绍:
伴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闭幕,这场“成功、精彩、难忘”的全球盛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显然后世博的影响不只局限于经济效应,更基于当代青年的体验与反映。 项目组成员不仅仅去过、看过了世博会,更希望在以“我“之眼、以“我”之感受体验了世博的精彩纷呈后,感悟褪去浮华的后世博所留给当代青年的“财富”。因此,有必要就世博会对当代青年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本调研历时整整2年,在2009年初,《上海世博会展会效果与观众评估的研究——猎酷世博•共襄美好》研究报告提出了猎酷世博项目(Cool Expo Hunt)的方案。2010年暑期《寻世博梦想,品未来生活》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我们首先开展了《以我之眼 期待世博》的上海高校关于参观世博的目的和兴趣的预调研工作,了解到了青年人在世博会关注什么。而后通过53名学生亲自入园调研记录下了青年眼中的世博会,并总结出十大猎酷世博的发展趋势,完成了《以我之眼 期待世博》、《我们的世博,我们的世界》、《不一样的心灵触碰》、《世博发现之旅》4本报告。在青年们体验了世博会后,我团队于2011年4月进行了《忆世博精彩,启青年人生》问卷调研活动,调查上海在校大学生对后世博影响的反映,探析世博会留给了我们什么。

作品图片

  • 基于猎酷视角的上海世博会社会影响力的研究——对世博会前后上海大学生的世博理念变化的调查分析
  • 基于猎酷视角的上海世博会社会影响力的研究——对世博会前后上海大学生的世博理念变化的调查分析
  • 基于猎酷视角的上海世博会社会影响力的研究——对世博会前后上海大学生的世博理念变化的调查分析
  • 基于猎酷视角的上海世博会社会影响力的研究——对世博会前后上海大学生的世博理念变化的调查分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研究以Cool Expo Hunt为视角,进行了对上海大学生世博前后的调查分析。世博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召开的那六个月,世博的理念已深入当代青年的心中,融入我们的生活,以其特有的影响力来改变着社会发展的轨迹。世博已为当代青年开启了一扇开创美好未来的愿景之窗。我们更希望社会能提供一定的机制帮助,促进青年融合吸收获取的理念,将理念付诸实践,让愿景成为现实,让世博的影响力真正推动世界的发展。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研究是依据《上海世博会展会效果与观众评估的研究——猎酷世博•共襄美好》,中设计的猎酷世博项目(Cool Expo Hunt)为理论方案,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后,使其具有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的实践方案。该方案整合国际著名趋势分析学者、荷兰Fontys大学博士Carl Rohde教授的Cool Hunt项目与世博会特点,设计了以Cool Expo Hunt为独特视角的对上海大学生世博前后的调查分析。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小组设计《上海世博会展会效果与观众评估的研究——猎酷世博•共襄美好》,将Cool Hunt与世博会特点相结合。依据该方案启动《寻世博梦想,品未来生活》项目,将猎酷人范围设定为在校大学生,对2010上海世博会的社会价值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评估。 调研小组发现2010年上海世博会令人感动的精彩瞬间虽已悄然远去,但本届世博的理念已融入当代青年的血液,已然影响一代青年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作品摘要

2009年初我们设计了《上海世博会展会效果与观众评估的研究——猎酷世博•共襄美好》,该方案整合国际著名趋势分析学者Carl Rohde教授的Cool Hunt项目与世博会特点,设计了猎酷世博项目。2010年6月~9月,我们启动了《寻世博梦想,品未来生活》项目,我们将Cool Expo Hunt范围设定为在校大学生。首先向上海23所高校投放537份问卷,从吸引力角度发现了青年对世博会低碳环保、科技创新、和谐人文的三大期盼,重新设计、完善了Cool Expo Hunt方案。然后57名成员根据方案流程和要求走遍了世博园ABC片区的184个国家馆,六易其稿最终完成4本报告,以我们所定义的COOL的概念总结了十大世博发展趋势,从感染力角度较详细地完整记录了青年眼中的世博会,有关成果已及时通过网站用英语、荷兰语、葡萄牙语发布。2011年4月,我们再次采取问卷的方式在上海各高校调研了400位学生,从影响力角度探索当代青年对世博的感悟。《忆世博精彩,启青年人生》结果显示令人感动的精彩瞬间虽已悄然远去,但本届世博的理念已融入了当代青年的血液,已然影响了一代青年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上海世博会展会效果与观众评估的研究——猎酷世博▪共襄美好》荣获第十一届全国“挑战杯”(航空航天)世博专项竞赛一等奖 《寻世博梦想,品未来生活》项目获得2010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项目”奖,刘洋同学获得2010年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参考文献

[1]邬适融、过聚荣:《基于上海世博会拉动的中国会展业发展的战略态势》,《上海企业》2006年第8期 [2]过聚荣主编:《2006~2007年: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4月 [3]过聚荣主编:《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4月 [4]约翰•艾伦(Johny Allen)等著,王增东、杨磊译:《大型活动项目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10月 [5]陈泽炎:《关于会展项目评估的若干基本问题》,《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内部材料》,2006年3月15日 [6]罗秋菊:《专业观众展览会参观动机研究》,《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月 [7]沈丹阳、陈泽炎:《“十五”期间(2001-2005)中国展览业发展报告》,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年 [8]许传宏:《构建中国特色的会展评估体系》,《中国展会》,2006年11期 [9]许传宏、吴亚生:《论会展评估的5w问题》,《2008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年论文集》,2008年10月 [10]杨斌:《德国展览会评估与认证初探》,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2006年9月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亲临实践、图片、照片、书报刊物以及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除了极少数例外,世博会一般都没有采取严格的评价方法对其举办结果加以评估。这一领域缺少专业研究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一旦世博会结束,负责承办世博会的机构没有进行深入研究的使命,相反,主要由于经济上的原因,这些组织多半在世博结束后的同时也匆匆解散了。 其责任主要是推销世博会理念的那些高层人士(通常是政界或企业界人士)没有使命兴趣来委托进行这样的研究。事实上,如果一届世博会看起来不太成功,那么对这一结果加以确认的分析研究并不会带来什么好处,还是忘了它向前走比较好;而另一方面,如果公众普遍认为这一届世博会是成功的,就让这种好感保留先去吧,靠着它就是了。 当然也有一些例外,特别是在日本举办的世博会。“1985年的筑波世博会的评价研究”展现了一项世博会的评估案例的研究。当然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有趣的个人研究,主要是一些论文,但是这些研究多数基于作者个人的特殊兴趣或专业性,因此往往不够全面。 一届世博会的评估不仅仅是对这次世博会的一个简单的评价,更是为下次世博会提供新的借鉴和建议。 进而,本团队运用了目前我们自己独特的“猎酷”方法,对本次上海世博会进行了一次有价值的评估。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