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大中型企业短期务工型员工心理环境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哲学
- 简介:
- 本文以对部分大中型企业的实地调研为基础,以短期务工型员工的心理环境建设为切入点,开拓性地建立此类心理问题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结合中国企业发展的实际,深入分析短期务工型员工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以建立健全企业与短期务工型员工的心理契约为核心的建议。探索思考建设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和谐企业文化。
- 详细介绍:
- 我国正处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和向现代化进程迈进的关键时期,工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工业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当部分制造业的大中型企业中的短期务工型员工数量不断攀升。研究发现,我国大中型企业短期务工型员工面临的各种问题,这也正是“中国转型”问题的缩影。 所谓短期务工型员工,是指与劳务单位签了短期就业合同的短期劳务工和与所在企业签订短期就业合同的短期合同工。作品针对社会中短期务工型员工心理问题突出这一热点现象,实地调研分析了大中型企业中短期务工型员工存在的心理问题,探索思考建设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和谐企业文化,从而服务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品按照“员工心理问题”,导致员工心理问题产生的“企业建设问题”,以及通过调研所找寻到的“加强员工心理环境建设,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措施的三个逻辑递推层次展开。 由于工资待遇与长期合同工存得巨大差异,短期务工型员工在心理上有巨大落差,短期务工型员工出现了职业倦怠、满意度低、情绪情感障碍、归属感缺失四大心理问题;进一步分析发现,大中型企业的客观工作环境、文化体系环境交互影响着短期务工型员工的心理环境,建设员工的心理环境,必然要求客观工作环境与文化体系环境这“硬件“、”软件”两方面着力;作品在综合分析密度理论、激励理论、心理契约论、异化理论等多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员工生活环境、强化员工的主体意识的建议和意见,在和企业与专家的密切交流中不断完善,实现对策的独创性与可行性双提升。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本调查报告以短期务工型员工心理调查分析为切入点,从和谐企业的构建环境分析出发,探讨企业组织内在的人文基础和心理基础。在这基础上,探索有利于我国大中型企业短期务工型员工心理环境建设的和谐心理路径。通过实证研究,把企业核心价值观作为凝聚员工的基石,增强短期务工型员工的对企业的向心力和认同感,构建员工心理与企业文化的互动,把员工的个人目标、个人价值观实现和企业目标结合起来,激发员工的内在积极性。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在调研方法上坚持科学的研究方法: 1、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2、历史研究和现实研究相结合。 就调研报告本身看具有如下特点: 1、选题具有独创性。 2、视角独到,思维开阔创新。 3、直击时代热点,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4、可行性与推广性强,实际应用价值高。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作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系统的提出可行性的具体措施。调查报告的研究有四个方面的价值。 1、构建短期务工型企业员工的良好心理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构建短期务工型企业员工的良好心理环境是企业参与竞争的力量源泉。 3、构建短期务工型企业员工的良好心理环境是实施人本管理的有效探索。 4、对和谐文化的构建具有参考价值。 5、对同类问题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作品摘要
- 我国正处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和向现代化进程迈进的关键时期,工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工业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当部分制造业的大中型企业中的短期务工型员工数量不断攀升。研究发现,我国大中型企业短期务工型员工面临的各种问题,这也正是“中国转型”问题的缩影。 本文以对部分大中型企业的实地调研为基础,以短期务工型员工的心理环境建设为切入点,开拓性地建立此类心理问题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结合中国企业发展的实际,深入分析短期务工型员工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以建立健全企业与短期务工型员工的心理契约为核心的建议。探索思考建设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和谐企业文化。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即将发表。
参考文献
- [1](美)埃德加﹒沙因(Edgar H. Schein) 马红宇译.组织心理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德)勒温著.高觉敷译.拓扑心理学原理[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94-99. [3]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6-59. [4]软科学.2010年第6期 [5]刘克俭,江伟.流水线作业工人心理负荷与神经行为功能的研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6年第22卷第2期 [6]Arnolds.C.A.Boshoff.Christ. Compensation,esteem valence and job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Alderfer's ERG theo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02.(4)
调查方式
- 小组随机选择绵阳、深圳、中山、东莞四个城市,实地调查了所在企业的厂区和员工生活区,采用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员工的生存状况及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当前研究者在研究企业文化的过程中,结合我国生产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很多应用性强的建议和意见,对于企业和谐文化的构建及员工的心理问题解决从管理学、心理学角度提出对策。 1、强调企业文化构建。这类研究以企业文化的建设为核心,大量企业文化理论的论述,分析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接着对此提出切实的建议与对策,旨在改善管理以及提高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以郝国强《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基于对比视角对企业文化构建的思考》、侯丕义《试论企业文化的特征及功能》为例。 2、着重客观环境的研究。这类研究结合环境心理学理论,将人的心理保健与环境营造进行深入理论探讨,主要从客观环境角度出发,对室内环境建设改造积极建议。如李豫华《环境心理感受与个人空间》、李洋 《办公室内设计中的心理环境因素研究》,熊鹏 《环境行为心理学在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探讨企业员工心理环境的问题。这类研究把企业文化与心理环境等内容结合起来,较直观地阐述二者对企业员工发展的重要的影响作用。如张西超 肖松《办公环境与心理健康》,唐子畏《论企业的心理环境工程》。 纵观众多研究成果,虽在理论上有了一定进展,而且对实践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1、观点流于片面,深度不够。众多的研究都是从管理学及心理学单方面入手,切入点根本在于企业的发展,对于员工的心理问题研究流于片面,重视不够,没有结合企业的发展及员工心理问题行成的实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理论分析多,与实际的结合少。大多数的研究都是从理论层面上对员工的心理问题分析,原因趋同, 问题的分析模式单一,理论研究的深度欠缺,与实际的结合度不够。 3、对策的可实施性不强。针对企业文化和员工心理健康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很多研究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而从企业的发展实际出发,很多建议缺乏实践的可行性。如有的建议过于理论形式化,实用性不大;有的则成本需求太高,与企业实际情况脱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