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新农民,新市民?——来自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及农民工未成年子女权益需求状况和社会融入问题的调查报告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我国的农民工群体已走向分化,并正在完成代际转换,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了主力军。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境遇、劳动保障、城市融入及农民工未成年子女教育生活、身心发展、安全保障等诸方面的问题与需要,可以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本作品通过对江苏省的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大量调查,了解他们的现状、期望和诉求;探究其权益保障的可行性与可能涉及的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以更好的保障其合法权益。
- 详细介绍:
-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一大社会群体。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民工总数约为2.3亿,其中外出务工人员1.2亿。在第二产业就业的农业户口劳动力已占58%,其中在加工制造业的占68%,在建筑业的接近80%;在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餐饮业中,农民工占到52%以上。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这标志着中国工人队伍的构成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当代的农民工具有相当大的规模,是典型的雇佣工人,是对现有产业工人的有力冲击,不过农民工享受不到城镇国有企业工人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福利待遇,处于城市里的社会底层。正是由于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社会各界对于农民工问题非常关注。 新生代农民工理应成为目前农民工研究和关注的主体,当然我们还应看到,新生代农民工往往是老一代农民工的下一代,农民工的下一代还包括他们未成年的子女,他们的社会状况和权益需求在农民工研究中往往被忽视。进一步说,在十年二十年之后,如今的新生代农民工也都会度过而立之年。那时候的新生代农民工又会是谁呢?这些未成年子女长大之后又会怎样呢?于是,农民工未成年子女也进入了我们研究的视野。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一、撰写目的: 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现状、了解期望和诉求;探究其权益保障的可行性与可能涉及的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以更好的保障其合法权益。 二、基本思路 首先,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界定核心概念。其次,呈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存状态。再次,对其权益现状及存在问题分别进行论述。第四步,问题原因分析,建构一个动力模型。最后,提出维护其权益的政策建议,并提出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可能。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一、科学性: 本作品采取了问卷调查(本次调研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深度访谈和集体访谈(主要是选取新生代农民工及农民工未成年子女个体或群体经历的十种特殊案例)、文献研究三种研究手段。 二、先进性与独创性: 1.研究内容的创新。本作品重点关注新生代民工的发展性需求,从这些方面维护这一群体的基本权。 2.研究范围的创新。本作品以江苏省为调查研究范围,结合地区实际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对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及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的既有权益现状和权益受损情况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原因并提出对策,让多方行为主体 受益:对农民工及其家庭而言,权益可以更好的维护,未成年子女生活更好,避免权益受损的代际传递。对各级政府而言,为处理农民工权益问题提供预警和参考,进一步增强政府的行政能力。对整个社会而言,农民工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充分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作品摘要
- 1.新生代农民工及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生活境遇与问题的全景描述: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生活现状研究,从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居住、消费水平、健康、闲暇生活、婚恋与生育、子女教育等方面对农民工的城市生活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描述;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的生活教育、身心发展、安全保障的现状与问题。 2.新生代农民工及农民工未成年子女权益状况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需求状况分析;未成年子女的权益需求研究。 3.新生代农民工及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社会融入状况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状况分析;农民工未成年子的社会融入状况分析。 4.权益缺损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影响分析:劳动权益普遍受损,经济融入存在诸多障碍;社会权益未受充分尊重,文化和心理融入困难;政治权利遭遇漠视,政治融入难以实现。 5.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及未成年子女社会融入问题的对策建议 针对问题提出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一系列对策建议。并提倡从试行“教育券”制度、建立“城市社区新居民子女服务中心”、强化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与服务等角度做好民工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关爱工作。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本作品在团中央“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专家座谈研讨会”进行成果研讨 本作品所涉及的调研活动在《中国青年报》2011年01月13日(08)版有相关报道 本作品获得团中央“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主题调研活动一等奖
参考文献
- 邹农俭:《江苏农民工调研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李伟东:“新生代民工的城市适应研究”,《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颜海林,周建武:“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权益维护的调查与思考”,《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第9期。 罗恩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问题初探:一个分析的框架”,《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第3期。 夏丽霞:“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第7期。 赵岚:“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价值观及其对子女教育的影响”,《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刘淑华:“家乡的“归根”抑或城市的“扎根”——新生代农民工婚恋取向问题的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第1期。 刘博:“情景化日常生活与阶层地位的获得——基于沈阳市服务业新生代农民工的个案考察”,《人口与发展》,2009年第4期。 严翅君:“警惕:新生代农民工成‘职业枯竭’早发群体”,《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吴漾:“论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东岳论丛》,2009年第8期。 张伟:“中国工人阶级60年:从产业工人到农民工阶层兴起”,《瞭望》, 2009年05月04日。 “维护农民工权益存在的几点问题”,《山西农民报》,2010-9-17。 “建筑业农民工存在安全隐患 劳动保护亟待加强”,新闻中心(中国网),2009-11-12, 。
调查方式
-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目前,第二代农民工权益需求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留守农村与暂居城市的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的权益问题、诉求及保护也越来越引起关注。众多学者也从城市学、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不同视角对此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讨,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目前省内外关于此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新生代民工及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的社会保障权研究。 此类研究针对工伤、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与民工切身利益的相关的社会保障问题,主张加强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的“便携性”,维护新生代民工及民工子女的社会保障权。 2.新生代民工及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的城市融入权研究。此类研究主张相关政府部门应帮助新生代民生应从生存职业、社会身份、自身素质和意识行为等层面融入城市,完成市民化的进程。 3.新生代民工的就业创业权研究。此类研究主张在推动立法与政策创新的基础上,发挥党、团、工会等组织优势,探索支持民工就业创业的项目和方式。 4.农民工未成年子女受教育权研究。此类研究在描述民工未成年子女受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主张消除教育歧视,提高教学质量,维护民工子女的公平受教育权。 总之,现有的研究针对新生代民工及民工子女的会保障、就业创业、教育、城市融入等方面的权益受损现状,提出了不少关于新生代民工及民工子女权益维护的有价值的对策。然而已有的研究要么是在宏观层面上做宽泛地理论解读,要么是在微观层面上局限于研究某个城市的农民工权益问题,而关注江苏省整体农民工权益状况的研究成果却很少。另外,现有的研究关注点仍在于基本的生存权益的维护,对于新生代民工的精神心理、能力提升、社会参与等发展性权益的维护关注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