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碾扩机自动上下料机械手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机械与控制
- 大类:
- 科技发明制作B类
- 简介:
- 本设备通过简单的电路和机械控制,实现了自动化装卸锻件,使轴承套圈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且减少了废品率,并有效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危险性,节省人工,能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 详细介绍:
- 本设备由简单的控制电路和机械部分组成,完全替代人力手工操作,实现全自动化轴承套圈上料和下料。本设备可精确上料和下料,不仅使生产时间缩短一半以上,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因人工上料导致的废品率高的问题,节约了原料,并将工人从高温高强度的恶劣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本设备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这在用工荒的今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作品专业信息
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 由于国内现有轴承套圈生产的装卸料完全由手工完成,毛坯的重量一般为50KG以上,工人搬运困难,劳动强度大,而且极易因为未放置到位而产出废料,浪费原料。本设备由简单的电路和机械组成,实现了机械自动化装卸工件,装载定位精确,有效地减少了废品,提高了生产率。本设备的技术关键在于机械部分要实现上下料快速无间断循环作业,需要电路部分连续地发出指令,要求较高地连贯性,使用灵敏的行程开关和延时继电器。
科学性、先进性
- 轴承套圈生产目前在国内属于粗放型,工人手工操作,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制造过程一致性差,不能适应轴承产品水平和质量提高的要求。我国《轴承发展规划报告》指出,轴承工业产能、规模发展较快,但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比例低、可靠性低、寿命短,不具有技术竞争力。 本设备通过延时继电器和行程开关组成的简单电路,实现装卸工件自动化,机械化,将轴承套圈的加工节拍由190秒缩短至最长100秒
获奖情况及鉴定结果
- 无
作品所处阶段
- 开发设计及模型论证
技术转让方式
- 技术入股或一次性买断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 模型、图纸、现场演示。
使用说明,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范围,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
- 本设备为全自动化运行,毛坯从上料滑道落下时触发行程开关,启动设备运行。国内轴承套圈的生产都是手工作业,尚无自动化生产设备。根据国家轴承行业“十一五”规划,轴承行业将以提高轴承质量和寿命为中心,推进研发创新能力和设计制造技术升级,实现由粗放型到密集型的转变。本设备可有效提高生产率达一倍以上,并且能够减少人力成本,缓解用工荒,降低废品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寿命和精度,实现行业由粗放型到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目前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没有类似的轴承套圈类零件自动装卸料机械。国内的轴承套圈类零件的生产都是由工人手工操作,由于工件的质量大(一般为50KG~70KG),温度高(一般为1000摄氏度左右),装卸一个零件经常需要两个工人同时用特殊的铁钳子搬运,浪费了宝贵的人工,并且经常出现在搬运零件的过程中因工人未夹紧零件而导致零件掉落砸伤或烫伤工人的事故。一般工厂是八小时工作制,但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呈下降趋势,使工厂的总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 轴承套圈生产目前属于粗放型,工人手工操作,效率低,制造过程一致性差,产品内在质量不稳定而影响轴承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不能适应轴承产品水平和质量提高的要求。我国《轴承发展规划报告》指出,轴承工业产能、规模发展较快,但是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偏低、产品稳定性差、可靠性低、寿命短,缺乏一定的品牌效应,不具任何技术竞争力;我国轴承生产行业技术进步相对较慢,研发和创新能力低,设计和制造技术基本上是模拟国外企业生产条件及工艺技术,许多技术难题攻关未能取得突破;根据国家轴承行业“十一五”规划,轴承行业将以提高轴承质量的稳定性、可靠性和轴承寿命为中心,推进研发创新能力和设计制造技术升级,加快向高附加值轴承市场发展的步伐,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从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这将为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本设备完全实现自动化装卸料,填补了国内乃至国际上的技术空白,有效地将轴承套圈类零件的生产节拍从190秒降低到100秒以下,提高生产效率达一倍以上,增强了企业的效益和国际竞争力。通过上料气缸精确地将零件装夹到位,能有效地降低废品率,提高产品精度,并增强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使用该设备可以节省两个人工,这不仅仅是节省了人工成本,在“用工荒”蔓延的今天,更是为企业从粗放型向技术集约型转变打下了基础,符合国家轴承行业的“十一五”规划,为国内轴承套圈类生产企业的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