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衡水湖湿地旅游开发调查研究
小类:
管理
简介:
衡水湖湿地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空间,衡水市以这一独具特色的旅游地为依托,全方位的整合周边旅游资源,促进整个市区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以期实现衡水市的快速发展。 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三个问题: 一、衡水湖湿地旅游现状调查 二、衡水湖湿地旅游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三、衡水湖湿地旅游开发建议分析
详细介绍:
衡水湖湿地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空间,衡水市以这一独具特色的旅游地为依托,全方位的整合周边旅游资源,促进整个市区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以期实现衡水市的快速发展。 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三个问题: 一、衡水湖湿地旅游现状调查 为了全面地了解衡水湖湿地的旅游现状,在2008年到2010年黄金旅游期间,对衡水湖湿地的景点、游客及周边居民进行多次实地采访和问卷调查。 结果表明,旅游景点数量少,特色不明显,主题性不强,档次低。游客以当地游客为主,文化程度较低,对旅游资源的鉴赏力不高,停留时间较短。当地居民对参与旅游的积极性不高。 二、衡水湖湿地旅游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各界对发展生态旅游的认识不足,生态旅游从业人员水平较低,再有湿地生物旅游资源保护难度较大等原因,使得旅游规划滞后,旅游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生态旅游的需要,旅游服务水平较低,缺乏特色的旅游产品,致使旅游之路发展缓慢。 三、衡水湖湿地旅游开发建议分析 在以上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打造高品质的湿地生态旅游产品;广开资金筹集渠道,完善生态旅游设施;强化生态旅游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精确地进行客源市场定位;加大旅游宣传,塑造衡水湖湿地旅游形象;科学测量环境容量,严格控制环境容量; 全面实施湿地生态旅游区社区居民参与等合理化建议,以期快速实现衡水湖湿地的旅游价值。

作品图片

  • 衡水湖湿地旅游开发调查研究
  • 衡水湖湿地旅游开发调查研究
  • 衡水湖湿地旅游开发调查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衡水湖属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旅游资源丰富,衡水市以衡水湖为亮丽的旅游名片,发展旅游产业。对衡水湖的旅游开发调查研究,旨在使衡水湖湿地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真正做到既能够对湿地进行有效保护,又能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基本思路:对当地旅游现状调查;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合理性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研究报告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结论;运用了旅游市场分析,市场容量测量等原理对衡水湖游客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预测,更使旅游发展目标明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调查报告对衡水湖湿地近三年的发展现状做了深入调查,获得了丰富的实地资料,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当地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有利于旅游地的协调发展,快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的发展目标。

作品摘要

衡水湖湿地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空间,衡水市以这一独具特色的旅游地为依托,全方位的整合周边旅游资源,以期实现衡水市的快速发展。 一、衡水湖湿地旅游现状调查 为了全面地了解衡水湖湿地的旅游现状,在2008年到2010年对衡水湖湿地的景点、游客及周边居民进行多次实地采访和问卷调查。 结果表明,旅游景点数量少,特色不明显,主题性不强,档次低。游客以当地游客为主,文化程度较低,对旅游资源的鉴赏力不高,停留时间较短。当地居民对参与旅游的积极性不高。 二、衡水湖湿地旅游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各界对发展生态旅游的认识不足,生态旅游从业人员水平较低,再有湿地生物旅游资源保护难度较大等原因,使得旅游规划滞后,致使旅游之路发展缓慢。 三、衡水湖湿地旅游开发建议分析 广开资金筹集渠道,完善生态旅游设施;强化生态旅游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精确地进行客源市场定位;加大旅游宣传,塑造衡水湖湿地旅游形象;科学测量环境容量,严格控制环境容量; 全面实施湿地生态旅游区社区居民参与等合理化建议,以期快速实现衡水湖湿地的旅游价值。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刘记. 卧龙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4. 2. 朱健. 自然保护区周边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分析. 中国水运(理论版),2006, 26(2):113-114. 3. 衡水湖保护区2004-2020年总体规划:251. 4. 张建萍. 生态旅游与当地居民利益. 旅游学刊,2003 18(1):60-63. 5. 胡家云. 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规划研究. 林业调查研究,2006增刊:30-32.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从国外来看:国外湿地的研究起步较早,但是在很长时间内主要集中在湿地资源的综合考察、湿地基本概念、湿地功能和保护上,对于湿地旅游的研究比较薄弱。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湿地资源的旅游价值得到了重视,一些学者对湿地的生态旅游也有所研究:1987年Bacon探讨了加勒比海地区湿地的旅游价值;Wall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湿地旅游活动的影响;1998年Platt对英国、澳大利亚和法国等湿地开展娱乐活动的案例研究,指出成功的湿地旅游要有足够的持续的资金、人力、规章制度的保障,同时还要有科学的信息管理;2002年 Shufordetal研究了湿地如何用作旅游娱乐。由于国外生态旅游理论相对成熟,湿地生态旅游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湿地生态旅游发展迅速。 从国内来看:我国是世界上记述湿地现象较早的国家,但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湿地研究几乎空白,仅在20世纪中期长春地理研究所和东北师范大学成立沼泽研究机构。1989年,陆健健写了首部中国湿地简志《中国湿地》,以湿地为主体的学刊到21世纪才公开问世。2001年董明辉对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提出建议;2003 年庄大昌和丁登山对中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提出了建议。而近期较多学者对具体湿地的生态旅游开发提出可行性建议:2005年张建春研究了安徽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盛正发先生在2006年以东洞庭湖湿地为例研究了湿地的开发;2006年任宪友以洪湖湿地为例对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进行探讨;2007李万莲研究了安徽省五河沱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 我国湿地生态旅游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如黑龙江的扎龙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江苏省的溱湖国家湿地公园等成功地获得了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湿地经济发展的多重效益。但是也有些湿地在生态旅游开发中遇到了重重困难:一是由于多种原因使得湿地生态旅游资源退化、污染严重,动植物种类和数量锐减;二是管理者、旅游者及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导致旅游开发中生态破坏严重;三是湿地保护、社区扶贫经费投入不足,旅游收入分配不合理。 总体而言,我国湿地生态旅游的研究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对湿地生态旅游科学规划和开发的理论及专题还是比较少,致使我国还有很多高质量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没能充分发挥旅游效益。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