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沐浴民生建设的阳光--民办孤儿院孤儿发展及其模式的实践探索
小类:
社会
简介:
在有“神州第一院”之誉的常德市阳光孤儿院,我们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孤儿院孤儿发展状况,探索孤儿院的实践模式。发现在该孤儿院成长的孤儿的各项发展指标(身体状况、心理健康、学校学习、孤儿院生活、社会发展)都达到了中等偏上的水平,这证明阳光孤儿院的孤儿救助模式是有效的、有助于孤儿成长的。通过挖掘和总结,构建了“孤儿院-政府-企业-学校”四位一体的民办孤儿院实践模式。树立了一个企业参与孤儿救助的范本。
详细介绍:
“阳光模式”作为民办孤儿院的一种理念、模式和工作方法,它包括以下四个层次的内涵: 1.模式主体。从主体看,孤儿院是主体,在孤儿救助与抚育的过程中起主体作用,政府、企业和学校起辅助作用。 2.模式目标。从目标看,是为了孤儿的健康成长。不管是政府扶持孤儿院,还是企业反哺孤儿院,又或者是学校支援孤儿院,其基本目的是促进孤儿院的发展,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孤儿的健康成长。而孤儿院也必须通过有效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为孤儿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 3.工作机制。从机制看,政府、孤儿院、企业和学校这四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四者协调共进,能形成多赢的局面,有助于建立完善的儿童福利事业体系和孤儿救助体系。 (1)政府扶持:在该模式中,政府给予创办孤儿院的企业一定的政策扶持,比如免税或少收税,减轻了企业一定的运营负担。政府鼓励企业做慈善,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慈善氛围,帮助更多的弱势群体解决好民生问题。民政部门需要配合企业在孤儿院的部分管理工作,其他政府相关部门的援助和监管保证了孤儿院的正常健康发展。 (2)企业反哺:在该模式中,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同时也是孤儿院的经营管理者,是该模式中最核心的部分。企业通过实体慈善来承担其社会责任,减轻了政府在孤儿救助上的负担,确保了孤儿救助所需场地、资金等多方面的问题。阳光孤儿院创办者杨绍军陆续办起了实业,包括被服厂、政德驾校、出租车公司等三家公司。 (3)学校支援:学校在该模式中,虽然只是辅助孤儿院的发展,却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孤儿就读的学校承担了教育孤儿院儿童的大部分责任;另一方面,对孤儿院进行志愿服务的高校,其专业的师资力量能够提升孤儿院内部管理水平、教育水平,为孤儿院带去新的血液、新的活力,让孤儿院得以更好的发展,能够帮助孤儿更好更健康的生活学习。 (4)孤儿院救助和抚育:民办孤儿院的存在既减轻了政府救助和抚育孤儿的负担,又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声誉,作为企业的活广告让企业的运营越来越好;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在于保障了孤儿的生存发展需要,为孤儿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研究目的:分析常德市阳光孤儿院孤儿发展状况及其实践模式,为民办孤儿院的发展提供启示,让更多孤儿沐浴我国民生建设的阳光。 研究思路:选取有“神州第一院”之誉的常德市阳光孤儿院作为个案。孤儿比较好的发展状况可证明这种模式是有助于孤儿健康成长的,因此我们认为该模式是值得我们推广和借鉴的。在此基础上,从孤儿院管理、政府扶持、企业反哺、学校支援等角度重点探讨民办孤儿院发展的具体对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研究内容新。关注民办孤儿院孤儿发展及其实践模式等问题,具有创新性。 研究对象新。选取阳光孤儿院这一典型的样本并对其模式进行分析整合,总结出阳光孤儿院模型。 研究观点新。提出了民办孤儿院的“政府-企业-学校-孤儿院”四位一体的民办孤儿院实践模式。 研究方法新。目前学术界关于儿童福利社会化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以阳光孤儿院为个案,通过对实地调查研究进行实证研究,具有一定创新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是民办孤儿院提供给孤儿的救助对国家儿童福利制度的补充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可以缩小国家对孤儿救助的缺口,让更多的孤儿沐浴到民生建设的阳光。 二是有助于丰富孤儿救助的理论研究。对常德阳光孤儿院的个案研究,寻找孤儿院内部与外部的规律,提炼出孤儿院实践模式并制定出初步推广方式,有助于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力量开展孤儿救助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与指导,促进孤儿院的不断发展。

作品摘要

孤儿救助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我国孤儿生存和发展的现状并不乐观。实践证明,单纯依靠国家创办孤儿院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创办孤儿院。在有“神州第一院”之誉的湖南省常德市阳光孤儿院。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既了解了孤儿院孤儿发展状况,又探索了孤儿院的实践模式。研究发现,在该孤儿院成长的孤儿的各项发展指标(身体状况、心理健康、学校学习、孤儿院生活、社会发展)以及综合指标都达到了中等偏上的水平,这从根本上证明阳光孤儿院的孤儿救助模式是有效的、是有助于孤儿成长的。通过挖掘和总结,提出和构建了“孤儿院-政府-企业-学校”四位一体的民办孤儿院实践模式。该模式具有朴实而先进的办院理念、严格的孤儿招收过程、比较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用心良苦的孤儿教育和培养、妥善安置离院(成年)孤儿、良性的政府支持、持续的企业反哺、有力的学校支援等八个方面优势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民办孤儿院的对策及推广建议。总之,“阳光模式”既树立了一个企业、公民等社会力量参与孤儿救助的范本,也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机构形成孤儿救助合力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本文得到了常德市民政局、常德阳光孤儿院等部门和全国第十届、第十一届人大代表、阳光孤儿院院长杨绍军等专业人士的高度肯定,评价该文“对我国孤儿救助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现实意义”,“是一篇高质量的、实践性强的论文”。

参考文献

[1]民政部等.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Z].2000-02-27. [2]民政部等.关于中国孤儿救助的意见[Z].2006-03-29. [3]民政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Z].2005-11-20. [4]中国孤儿总数71.2万人,三成人得不到救助[N].南方日报,2010-10-25. [5]尚晓援,等.中国孤儿状况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6]尚晓援.中国弱势儿童群体保护制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7]周秋光,曾桂林.中国慈善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王彦斌.儿童福利社会化重构“昆明模式”[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9]张华. 关于构建中国青少年发展指标体系的思考[J]. 青年研究,2003(8). [10]张耀军、陈达、杨凡. 农村青少年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初探[J]. 人口研究,2006(6).

调查方式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深入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方法为辅的方式收集研究资料。具体操作是:抽取的样本用了整群抽样、随机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的方法;收集资料有调查的问卷中统计分析结果,整理笔录和录音材料。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作为最弱小、最困难的一个社会群体,孤儿不仅其生存的现状不容乐观,而且“他们的利益和需要处于学术研究和政策关注的范围之外”(尚晓援,2008)。 国内关于孤儿的系统研究,始于2001年前后,从这一年开始,尚晓援等和民政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英国救助儿童会以及英国政府海外发展署联合进行了有关中国儿童福利与制度改革的研究。2004年11月到2006年10月,尚晓援等组成的课题组对全国10个省份的15个县(市、区)的孤儿进行了深度调查。这项调查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这个群体的生存和成长状况,并对国内孤儿群体的救助和照料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尚晓援、伍晓明,2006;尚晓援等,2008),形成了《中国孤儿状况研究》等一系列的理论实践成果。而“在这项调查进行之前,做为一个社会群体,中国分散在社会上的孤儿和他们面临的困难,完全处在学术研究的视野之外”(尚晓援、伍晓明,2006)。 就研究现状而言,尚未形成明显的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四个大的方面:(1)孤儿生存现状(尚晓援等,2006、2008;郁延安,2008;);(2)孤儿救助及权益保护,一方面是孤儿救助与安置模式(肖清菁,2008;苗培周等,2008),另一方面是孤儿权益保护(尚晓援、伍晓明,2006;张惠芳等,2010;聂阳阳,2010);(3)孤儿特殊群体,包括农村孤儿(杨生勇,2005、2010;王飞鹏,2007)和艾滋孤儿(仇永胜、顾莎莎,2010;赵科等,2010;何忠虎、季成叶,2009;);(4)孤儿抚育、心理及社会化问题,一是孤儿抚育(黄翠萍,2009、2010;吴娅丹,2008;谢启文,2009;刘小兰、郗海娇,2009),二是孤儿心理(汪艳等,2009;于振剑等,2008;宋歌、王红红,2009;谢启文,2009),三是孤儿社会化(王洪伟、杨生勇,2009;张长伟,2008;陆一琼、杨生勇,2006)。 总的来看,国外关于孤儿问题的研究较为丰富,其儿童福利发展至今已经形成四种独具特征的理论典范:一是“社会救助范式”,二是“福利国家型范式”,三是“发展型儿童福利范式”,四是“社会参与整合型范式”。而国内关于孤儿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有关民办孤儿院的发展及其孤儿状况研究更是空白。 因此,对于民办孤儿院发展模式的探索,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