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鄂东地区农业多功能价值调查与分析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经济
- 简介:
- 本研究基于落实我国“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方略,通过对鄂东地区农业发展状况的的深入调查,运用科学的调查和分析方法(双边二分法WTP引导技术),提取出人们对农业多功能的支付意愿,作出非市场价值的评估。
- 详细介绍:
- 本研究基于落实我国“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方略,通过对鄂东地区农业发展状况的的深入调查,运用科学的调查和分析方法(双边二分法WTP引导技术),提取出人们对农业多功能的支付意愿,作出非市场价值的评估。并就分析结论提出合理化建议,以缓解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其多功能非市场价值的实现。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的需求,决定了农业的作用与功能要不断创新。从研究对象而言,鄂东地区农业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加快,机遇挑战并存。本文基于落实我国“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方略,通过对鄂东地区农业发展状况的的深入调查,运用科学的调查和分析方法,提取出人们对农业多功能的支付意愿,作出非市场价值的评估。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本研究是对鄂东地区农业多功能研究的起点,通过调查掌握了鄂东农村农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对人们对于农业多功能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有了预估,对鄂东地区农业多功能非市场价值进行评估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形势下,积极探索鄂东农业的多功能性,形成鄂东地区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选择鄂东区域进行农业多功能调查和评价更具典型性。 鄂东农业的多功能非市场价值评估顺应现代时代潮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和转变并进一步向多功能创新,将更好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作品摘要
- 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的需求,决定了农业的作用与功能要不断创新。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农业多功能不可避免地成为世界农业发展一个重要产业或经营模式。本文基于落实我国“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方略,通过对鄂东地区农业发展状况的的深入调查,运用科学的调查和分析方法(双边二分法WTP引导技术),提取出人们对农业多功能的支付意愿,作出非市场价值的评估。并就分析结论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明确农业重要性、倡导农业多功能并提倡进行农业保护推动鄂东地区及我国农业和农村快速、健康地向前发展。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2010年获黄冈师范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奖
参考文献
- (1) 曹辉,陈平留.森林景观资产评估CVM法研究. 福建林学院学报(中文核心期刊).2003(1) (2) 陈秋珍,John Sumelius.国内外农业多功能性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农村观察.2007(6) (3) 傅缓宁,王建国.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见: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对策研究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031一1034 (4) 谷中原. 农村发展的农业多功能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年 (5) 吕耀等. 农业多功能性与国际农产品贸易政策改革. 经济地理. 2004(11) (6) 薛达元.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评估.中国环境科学(中文核心期刊)2000(2) (7) 王亚新. 农业多功能研究——农业社会学若干问题研究. 西北农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8) 杨楠,倪洪兴. WTO农业谈判中的非贸易关注问题. 中国农村经济. 2005(10) (9) 张皞. 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农业多功能性.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5) (10) 张红宇,赵革. 新农村建设要充分释放农业的多重功能. 农村经济. 2006(5)
调查方式
-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1、农业多功能的内涵。目前,国内外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农业除了具有提供食品、纤维等商品产出的经济功能外,还具有生态环境功能。我国学者认为:农业在解决农村养老保障、经济缓冲及其他社会福利替代方面具有较大的非商品产出价值(吕耀、张晓涛等2004),农业还具有政治功能(王亚新,2005)。 2、农业多功能性的立场。美国以及凯恩斯集团等认为,农业多功能性属于非贸易关注问题,对农业多功能性理念持批判态度;欧盟、日本和韩国则认为,农产品自由贸易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全部价值得到实现,因而强烈支持农业多功能性理念。 3、农业多功能的外部性。芬兰学者实证分析了芬兰农业环境功能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景观丰富性等正外部性和富营养化等负外部性(Lankoski et al. 2003)。我国学者认为农业在我国劳动力就业、经济缓冲、社会福利保障替代方面具有较大的非商品产出价值;但是在环境方面则表现出较多负的非商品产出(吕耀等,2004,张晓涛等,2004)。 4、农业多功能的价值评估。美国学者在“评估多功能性农业的产出”一文中较为综合地介绍了估算农业多功能性价值的揭示偏好法和陈述偏好法(Alan Randall,2002)。 5、农业多功能的外部性管理。芬兰学者提出,要使农业生产的负外部性内化,需要政府通过征收庇古税和特定行为许可证费以及补贴措施来实现(Miettinen,2004);法国学者认为,公共决策者应该提供足够吸引人的措施和经济激励水平来让农民接纳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那些农业环境措施(Veysset et al.,2004)。 纵观国外农业多功能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不难发现这些研究深受国际贸易纷争的羁绊,迫切需要开辟新的研究视角,回归农业产业发展的研究。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人本主义的主流社会思想、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并重的社会心理、主要从工业和服务业集中国家财源的政府意图、克服生态和能源危机的社会意图等均已形成,客观上具备了探讨农业多功能性的思想基础和经济实力。 从产业发展理论的高度审视农业功能可以发现,农业客观上具有生态、循环和食物安全等功能,只是由于市场“看不见的手”以经济效益配置资源,阻断了对农业非经济功能的资源供给,形成了农业单一经济功能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