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关于黄岛区新农村建设住房条件发展的调查报告
小类:
经济
简介:
正文部分通过对三个村落的调查探讨了新农村建设的三种常见模式,结合大多数农村的现状提出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一些成果和有待完善的方面。 接下来简单的分析各种农村经济结构具有的优势和可以挖掘的潜力,提出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和各地可以借助的地理、政策优势,从根本上推动新农村建设。 最后通过对各种发展模式的综合提出对新农村建设特别是住房方面的七点建议,希望我们的调查可以为新农村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详细介绍:
在解决了经济保障的问题后我们还要注意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切实注意和规避的问题,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民心工程而不是形象工程: 第一、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改造要并道齐行统筹规划争取一步到位,要对新农村建设有一个长远的规划,特别是城乡结合部这种敏感地带,避免因为行政所属的变更带来发展规划的变动,更不能因此而重复的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在进行远期规划的同时要考虑到当地的优势,发掘当地经济发展的潜力事业,因地制宜进行建设,让一次改造带活一个村的经济,让一次建设成全一代人的梦想。 第二、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改造必然会带来拆迁与改建,所以一定要制定详细合理的拆迁补偿协议,并且应有较高一级的行政单位审定,也可以市场化运作,但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一定要做到以维护农民的利益为重,避免不合理的拆迁补偿协议的发生,杜绝野蛮拆迁的发生,在新村的建设过程中要尊重原住居民的意见。同时,拆迁与补偿要做到信息公开,公平公正,使相同条件的都可以享受到系统待遇。另外,也要考虑到困难群众的需求,对于家庭困难的居民政府或集体要进行适当的救助,让困难群众也能够住进新房,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第三、对于集体建设的房屋要保证质量,防止工程的层层转包造成房屋质量得不到保障,要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使新农村住房建设稳步推进,要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尤其在原来是非聚居区的地方建造房屋要充分考虑各种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几率,进行合理的规避。 第四、远离城区的新建社区要保证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功能设施的建造,突出新农村的特点,在新农村建设中融于城市的生活元素,不仅要有舒适的住所,优美的环境、必要的娱乐体育设施和齐备的购物、教育、医疗等功能场所也是新农村和新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各方各面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第五、在新农村建设中也要注重推行环保理念、节能理念,例如在集中建设的新社区可以集体安装太阳能热水器、集体供暖系统、地热系统、天然气入户等,让农村居民在住上新房子的同时接受新的合理的住房理念,让节能减排的观念深入民心。 第六、在制定建设规划后应尽快付诸施工,避免一规划好多年,一等待十几年,同时又禁止居民自行改造房屋,使当地居民长期居住于破房危房,居住条件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而导致怨声连天。 第七、并不是每一个社区、村庄都有条件实现集中改建、聚集居住,对于那些还是依照审批宅基地自行建设的村庄,除了对宅基地进行严格审批合理配置外也要严格按照市委市府的部署开展好“村庄整治活动”。“整治工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量力而行,稳步推进,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不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不搞形式主义,避免浪费。要突出搞好‘三清四改’(即清垃圾、清污水、清柴垛和改水、改路、改灶、改厕工作),‘四通’(即通路、通电、通自来水、通宽带网),实现‘五化’(即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使村容镇貌明显改观。加快推进农村垃圾处理,逐步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市(区)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系统。结合旱厕改造和秸秆气化、沼气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建设,逐步建立覆盖镇村的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在实现村村通柏油路的基础上,利用3年的时间基本硬化村庄内主要道路。搞好路边、田边、河边、山边的植树绿化,全国重点镇、省级中心镇和市级重点镇要积极开展创建‘园林城镇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小城镇污染工业项目治理,坚决杜绝村镇新上有重大安全隐患、浪费资源、危害环境的工业项目。整治后的村庄,要达到村容整洁、路面硬化、饮水达标、厕所卫生、塘渠清洁、垃圾收集、住房适用、设施配套、村风文明的目标。”(《关于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以上文件精神不仅可作为今后不能实现集中建设楼房社区的改造要求,也应该作为现阶段尚未实现城市化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地区的工作指导。 作为一个传统上的农业大国,逾半数国民生活在农村,长期以来多数农村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未见明显有效的提高,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建设的重视各种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加之新农村建设理念的完善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大建设、建设新农村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住房建设作为居民生活的最基本诉求和农村经济发展成果的最直观体现应该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同时作为一种长期设施,在其从规划到完工的过程中都应该综合考虑努力做到面面俱到,避免因人为考虑不足而导致频繁拆迁改建的发生。另外,住房建设及其基础设施的配套需要大量的资金,政府应尽量的给予资金扶持,同时还要考虑到特殊家庭的困难,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保障困难群众的住房,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农村居民都拥有舒适的住房,切实的让每一个公民都享受到经济发展国家富强带来的实惠。

作品图片

  • 关于黄岛区新农村建设住房条件发展的调查报告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随着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力扶持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农村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通过对农村居民住房条件发展的调查可以直观的看到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同时,通过调查发现问题也有利于更好的推动新农村建设。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住房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最基本的方面但是可以全面的表现出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是农村居民生活得到提升的最直观表现,可以客观的表现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和待改进的方面。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住房问题始终是国人关注的一个焦点,而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居民占据一个较大的基数,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镇化的推动,农村迎来一个住房改革的新高潮,通过对农村居民住房条件发展现状的调查可以客观的表现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同时也有利于发现在新农村住房建设的欠缺之处,从而更加全面的、更好更快的推动农村住房条件得到改观。

作品摘要

正文部分通过对三个村落的调查探讨了新农村建设的三种常见模式,结合大多数农村的现状提出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一些成果和有待完善的方面。 接下来简单的分析各种农村经济结构具有的优势和可以挖掘的潜力,提出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和各地可以借助的地理、政策优势,从根本上推动新农村建设。 最后通过对各种发展模式的综合提出对新农村建设特别是住房方面的七点建议,希望我们的调查可以为新农村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调查方式

调查问卷与访谈法相结合,并通过网络获得相关的政府公告、政策、规划及其他地区新农村住房建设案例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新农村建设和住房建设均为时下的两个热点话题,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各地都加大了对农村改造的投入,因各地农村都具有不同的实际情况,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也都是在摸索中进行,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本次社会实践围绕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展开,比较全面的考察了这种借助政策优势又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的但先天发展不足的农村是以何种方式完成城市化转变的,全文列举了开发区内新农村建设的三种模式,因其各具不同特色而呈现出不同风格,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同时,报告中结合青岛市政府、开发区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提出自己的建议,对于新农村建设特别是住房建设方面就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