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大学生考证,梦想的序曲 —以辽宁大学为例的大学生考证热现状分析
小类:
社会
简介:
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产生了一波又一波的考证热潮,针对热情考证是否对当代大学生有积极的发展作用这一问题,我们采用发放调查问卷与随机采访相结合的方法,从大学生考证的目的出发,了解了考证对大学生生活,心理波动等方面的影响。根据调查数据我们总结了相应的大学生考证的目的的基本状况并且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希望能给方向迷惘的同学一些帮助。
详细介绍: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高度流通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我们更快捷的了解社会、了解世界,但从另一方面,对于大量信息的难以及时消化而造成对信息的片面吸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尤其对于在信息时代如何将自己充实成全面发展型人才,有很大部分的大学生并没有很明确的定位,导致了盲目从众考证的队伍日益扩大。对此,本项目从考证群体本身出发,运用成本收益模型证明了正确认识证书、充分了解证书、有选择的考取证书是具有一定益处的。然后再指出大学生考证热存在的问题,运用SWOT和统计分析对考证现状及带来的问题进行剖析。最终有针对性的对学校、学生、企业提出对策建议。本项目对当代社会希望群体的发展有积极又不失冷静的指导作用。

作品图片

  • 大学生考证,梦想的序曲 —以辽宁大学为例的大学生考证热现状分析
  • 大学生考证,梦想的序曲 —以辽宁大学为例的大学生考证热现状分析
  • 大学生考证,梦想的序曲 —以辽宁大学为例的大学生考证热现状分析
  • 大学生考证,梦想的序曲 —以辽宁大学为例的大学生考证热现状分析
  • 大学生考证,梦想的序曲 —以辽宁大学为例的大学生考证热现状分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文撰写目的在于以辽宁大学大学生考证现状为切入点,分析考证热背后原因和影响因素,给在考证热中迷失的同学给予一定指导。并对老师和企业提出相关建议,将“考证”现象导入更为正确的轨道。基本思路则是以问卷和访问调查的数据为基础。首先运用成本收益模型证明考证有一定益处。然后再指出大学生考证热存在的问题,运用SWOT和统计分析对考证现状及带来的问题进行剖析。最终有针对性的对学校、学生、企业提出对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调查采用问卷、访谈方式。对先后两次不同时间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相关度检验。用成本收益模型证明考证是有益的,再运用SWOT和统计分析对考证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本文参考了大量文献,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提出的结论和分析均有数据和理论作为基础,具有一定科学性。文章参考了不同人群的看法,对各方提出建议。认为解决考证热中存在的问题不应仅仅局限于学生,从学生角度考虑考证的心理影响,是本文的先进与独特之处。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次调研采取问卷和访问调查法对辽宁大学大学生考证现状进行了考察,集中反映了同学们在考证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老师、辅导员的看法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情况。对学生、学校和企业各方提出对策建议,为大学生的考证选择和考证准备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指导,为学校提出了具体引导学生的方法,对企业提出了企业信息走进校园等建议。所提建议,均针对调查分析中存在问题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作品摘要

如今,大学生就业升学等面临更大的压力,由此产生了一波又一波的考证热潮。针对这一现状,此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随机访谈、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获取大学生考证的现状的第一手资料。本文首先提出了大学生考证是有益的假设,利用成本收益模型分析考证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证明了该结论的正确性。同时本文就大学生考证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采用SWOT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大学生考证现状、目的及其对大学生心理等方面影响,从而对考证热所带来的问题进行深度的剖析。最终,针对考证热的现状及其所带来的问题,权衡考证的利弊,结合多方的看法,对学校、学生和企业各方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唐晓林.大学动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2] 戴晓霞,莫家豪.高等教育市场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 闻建华.对大学生“考证热”的理性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5) [4] 雷英英,大学生“考证”调查[J],中国发展观察,2005(02) [5]〔美〕斯沃茨.文化与权力—布尔迪厄的社会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6]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EB/OL], 2003-03-17/2003-06-01

调查方式

□ 走访 √ 问卷 √ 现场采访 □ 人员介绍 √ 个别交谈 √ 亲临实践 □ 会议 √ 图片、照片 √ 书报刊物 □ 统计报表 □ 影视资料 □ 文件 □ 集体组织 □ 自发 □ 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大学生考证问题涉及人力资本理论以及布尔迪厄等社会学理论。 舒尔茨(1960)开始了对教育投资属性的开创性研究,他从宏观领域研究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他明确指出:人力资本存在于身上,表现为知识、技能、体力价值的总和。他认为人力资本是解决经济增长之谜的关键,并对1929-1957年美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得出教育对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为33%的结论。 雅各布.明瑟(1957)则从微观角度论证了教育对个人收益的影响。明瑟模型在个人选择自由和理性选择的前提下,借鉴“亚当.斯密”的补偿原理建立人力资本收益率模型。贝克尔将教育行为是为理性人市场均衡和偏好稳定条件下,对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决策。教育作为一种投资,教育程度、年限、质量等都是个人权衡成本-收益后的决定。贝克尔更侧重教育在提高个人收益的影响。 而布尔迪厄的资本理论则将资本划分成三种形式: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而这些资本的运用,必须在场域中开展。布尔迪厄通过三种资本在场域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提升其在场域中的地位。而大学生考证现象正是大学生运用等级证书这种文化资本,来试图获得经济资本以及社会资本的表现。 刘佳(2009)在《文化资本积累与转化视角下的大学生考证热》一文中,以布尔迪厄的资本理论为研究范式,从考证的成本和收益两个方面分析了考证热现象的动因,指出大学生从考证中所获得的收益具有不均等性,而为了通过文化资本方式所获得的考证收益,也是以付出一定经济资本为前提条件。 杨晓(2006)的《大学生考证的功利化现象剖析》一文,则以社会统计分析方法以及SPSS软件的应用为分析基础,从考证是否功利化的问题讨论出发,阐述了考证功利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进而分析其形成原因,总结出考证功利化现象的危害。与杨晓所用的方法类似,雷英英(2005)在《大学生考证调查》中,结合对高校的抽样研究数据,对是否应该考取证书以及证书的社会认可度问题做出了阐释。鉴于以上规范性质的定性分析,郭欢绪(2008)从定量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北京八所高校的样本调查,对相关研究对象进行赋值,并且利用计量工具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指出考证的成本与期望是呈正向相关关系,同时考证可以使考生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该文结合考证市场上不同学校大学生的量化数据,得出在考证过程中,不同学校具有不同品牌效应的结果。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