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在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教育
- 简介:
- 本作品以当前大学生出现网络成瘾的现象为背景与出发点,以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的内在联系,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指导大学生合理运用网络的研究目的,运用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进行了调查,提取经济文化背景、依赖性、人际关系、自制力四个引导成瘾的主影响因素,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统计分析技术系统地进行建模与拟合分析检测,找到了模型之中内在因素的相互制约关系,为网络成瘾的预防及应对提供了理论依据
- 详细介绍:
- 概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普及和不断完善,大学生群体正成为互联网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到2009年底,在学历结构中大学生就占到34.3%。虽然这一群体有一定的自制力,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在大学的学习深造过程中会因为目标的茫然与时间的闲余在体会互联网带来的新鲜感和潮流感的同时,已沉溺于虚拟世界中来释放现实生活、成长中和学业上的压力。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ID)也称病态互联网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种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种生理性不适。PIU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对于自身、家庭和社会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的技术方法,它是在已有的因果理论基础上,用与之相应的线性方程系统处理因果理论的一种统计分析技术,是一种建立、估计和检验因果关系模型的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心理、教育、社会等领域;而通过SEM来分析数据建立模型,因此而成为更为全面和清晰地反映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的结构模型和发展模型 方法:本研究课题以XX医学院在校大学生为受试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问卷调查形式采用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收集信息,实际调查对象373名,共回收有效问卷361份,收集被试者的人口学变量内容以及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状况等,所有问卷用Epidata 3.2双输录入,然后导出到SPSS13.0中进行逻辑查错,有疑问的数据与调查问卷核对修正,采用SPSS13.0软件对问卷中有代表性的19个具体问题进行因子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经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归纳出4个主影响因子潜变量,分别是:人际关系(F1);经济文化背景(F2);自制力(F3);依赖性(F4)。结合上述因子分析结果,用SAS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建模,并进行假设的拟合验证性分析,以便更好地确定F1-F4是否存在密切关系以此分析因子间关系。 研究意义:以往的研究中从网瘾的影响因素出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本研究以医学院校在校学生为观察对象,通过问卷收集数据,初步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以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或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因素分析有一定指导性,为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找到合理化的依据。本研究独特之处在于通过SEM提供一个科学系统地处理网络成瘾因素的方法,采用多个指标去反映潜在变量,并估计整个模型因子间关系,较传统回归方法更为准确合理,通过因子筛选和模型拟合构建联系,找到各因子间相互影响制约的依据,从联系更为紧密的因子出发,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与方法来处理,更具有可靠性、科学性与实用性,弥补了传统统计方法的不足,成为多元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 发展前景:该研究成果适用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调查使用,也为今后的同类题研究提供了参考;应用的技术路线SEM在教育心理学调查研究的多因素变量的拟合分析中开拓了更多发展与研究的方向;为下一步编制适合中国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成瘾量表提供理论依据;也有助于针对网络成瘾的应对策略进入实践应用阶段打好基础,更切实地解决实际问题。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以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合理地运用网络,构建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网络文化氛围与环境; 本研究以医学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为观察对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数据,通过提取归纳的影响因子进行筛选,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初步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因素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一定的规律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以往研究方法是从网络成瘾量表中提取相关影响因子,针对因子元素进行改进与应对,并没有从本质上发掘出所反映的根源问题;本研究与传统单一的因子分析及多元统计方法相比,具有如下优势:允许潜在变量由多个外源观测指标变量组成;处理建立因子间的互为因果联系对此进行验证;采用更有弹性与灵活度的测量模型;可以考虑潜在变量因子之间的关系,构建SEM分析验证影响成瘾因子间联系程度及相关拟合性,更具客观性与参考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通过提取归纳的影响因子构建联系,找到各因子间相互影响制约的依据,而从联系更为紧密的因子出发,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与方法来处理,更具有可靠性、科学性与实用性,为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找到合理化的依据,使大学生群体树立健康、文明上网的理念,弘扬先进的网络文化,为大学生创建绿色网络空间,促进大学生的成长与进步,进而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进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添砖加瓦
作品摘要
- 目的 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以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合理运用网络 方法 抽样调查XX医学院373名在校大学生,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网络成瘾主要由经济文化背景、依赖性、人际关系、自制力四个因素决定,因素间相互制约 结论 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建模有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因素分析有一定指导性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该作品已被《西北医学教育》杂志录用,将在2011年4或5期上发表 该作品进入四川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终审决赛
参考文献
- [1]梁瑛楠,杨丽珠,谷力群.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8):870-872.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index.htm,2010,1 [3] Cao F, Su L.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prevalence and psychological features [ J ]. Child Care Health Dev, 2007, 33 (3) : 275-281 [4]刘庆武,肖水源,曹晖.不同网络使用程度大学生人格特征与生存质量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23(2):138-142 [5] Kim EJ , Namkoong K, Ku T, 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nline game addiction and aggression, self-control and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traits [J] . Eur Psychiatry, 2008 , 23 (3) : 212 - 218 [6]吴文丽,郑希付,殷华西.大学生网络成瘾相关问题与网络使用、情感幸福感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5):492-494 [7]钱铭怡,章晓云,黄峥,等.大学生网络关系依赖倾向量表(IRDI)的初步编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6):802-807 [8]徐俊芳,陈景武.结构方程模型在心理健康研究中的正确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9 ,36 (12):2220-2223. [9]杨书,张强,叶韵.结构方程模型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中国卫生统计,2009,26(6):565-568
调查方式
- 首先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和封闭式问卷预调查,并参考与此课题相关的研究进展,且依据其网络成瘾标准,以集体组织的形式自制发放调查问卷,回收问卷,并筛选有效问卷,统计相关数据,自制报表汇总,以供分析研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二十世纪90年代,心理学家采用不同手段对网络成瘾的发生机制提出不同解释,包括ACE模型,认知行为模型等。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关注大学生网络成瘾,在国外早期对网络成瘾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制定其诊断标准上。Goldberg提出互联网成瘾障碍(IAD)的概念,诊断标准中列出了7 种症状;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是由Young(1998)发展出病态网络使用(PIU)的概念,提出了网络成瘾的5条诊断标准;Beard对前者进行了修订,制定出“5+3”标准;而Davis编制的《戴维斯在线认知量表》对于区分大学生是否存在网络成瘾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研究认为网络成瘾是来自网络本身的特性与成瘾者自身的特点;梁瑛楠(2008)提出了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网络使用时间、娱乐、交易、人际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它是特定的个体心理特征与网络使用行为、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中国大学生具有不同于欧美国家的文化生活背景,目前国内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研究很多,但采用量表在网络成瘾诊断上标准不一,且多依据比较公认的如Young、Davis和台湾陈淑惠等人的编写量表;在分析研究中logistic回归模型的理论基础与建模方法已经较成熟,但当自变量较多时,交互效应项的纳入更多是靠经验和专业上的主观判断。20世纪80年代以后,结构方程模型(SEM)迅速发展,克服了多元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及因子分析等在多变量关系研究中的局限性,成为多元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 近年来国内也在探讨结构方程模型在教育心理学问题上的参考价值,使得如潜变量交互作用、追踪研究中变量间的影响作用等问题得以更好地解决;但目前在受试群体方面仍然偏向青少年的成瘾现象,对大学生群体的网瘾现状的研究屈指可数。许碧云(2004)谈到SEM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医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的可参考性;钱铭怡(2006)设计了大学生网络关系依赖倾向量表( IRDI) 的初步编制;吴文丽(2008)谈到了网络成瘾相关问题与网络功能使用、情感幸福感的关系得到了SEM的有利支持。 上述这些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进展,但均未系统地研究网络成瘾的影响因子间相互制约的联系,只提取了相关网瘾的影响因素并加以关联,并没有建立模型验证因子间的拟合度和相关性。这些研究一方面在探讨SEM在大学生群体网络成瘾影响因素中提供了内容上的借鉴,同时其研究存在的不足也提示要进一步改进研究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