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和谐共生——从回族语言解读其民族认同
小类:
哲学
简介:
在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十个民族,在这些民族中只有回族没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语。但经语言学的实际调查发现,其实回族使用的汉语很有特色,其间夹杂着很多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虽然伊斯兰教是回族民族认同的最重要因素,但是回族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作为表征民族性的符号,在其日常生活中运用的更加广泛。因此,以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为特色的回族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回族的民族认同。
详细介绍:
在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十个民族,在这些民族中只有回族没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语。但经语言学的实际调查发现,其实回族使用的汉语很有特色,其间夹杂着很多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因此,以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为特色的回族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回族的民族认同。 回族文化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相渗透、融合而形成的。回族使用这种独特的汉语也正是回回民族情感的真实再现,也因此彰显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强化了回族认同。通过民族认同增强“社会成员对自己民族归属的认知和感情依附”,使国家意识深入人心。正如著名回族学者所总结的“我们可以有不同的信仰,却拥有共同的祖国。”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文论述了人口达1000多万回族的民族认同,通过对其语言、历史、文化的解读更进一步说明回族对民族对国家的认同,如体现在民族特性的保持、爱国爱教、族际和谐等方面,以及“回族的民族认同”在当代的现实价值。 通过民族认同体现出回族语言的独特性,任何民族离开文化都不能存在,民族认同总是通过一系列的文化要素表现出来。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之一,不同民族首先因语言的不同而区分开来。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从一个民族的语言当中,往往最能真实地反映该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及其心理情感。一般来说,只有在具备共同语言的前提下才会形成民族的内聚力——民族认同感和民族排他性,即一个民族区别于其它民族之处。谈起回族,人们大都会想到他们的饮食禁忌,但是如果听听回族之间的对话,你就会发现他们所用词语很晦涩,很难听懂。如果你和他们交流,又感觉到没有任何障碍,这说明了回族即在极力保持民族认同,又积极地去适应所在的社会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回族文化是伊斯兰文化与儒家文化相渗透、融合而形成的。回族虽散居于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却没有被其它民族所同化,是因为“回族穆斯林同时也在有意识地、顽强地保留着自己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回族穆斯林,无论怎样吸收汉文化,甚至直接参与汉文化的创造,但是他们在心理结构深层,永远有一块无法征夺的精神世界”。通过民族认同增强社会成员对自己民族归属的认知和感情依附,使国家意识深入人心。

作品摘要

在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十个民族,在这些民族中只有回族没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语。但经语言学的实际调查发现,其实回族使用的汉语很有特色,其间夹杂着很多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回族语言的这种独特性与回族的历史是有很大关系的。虽然伊斯兰教是回族民族认同的最重要因素,但是回族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作为表征民族性的符号,在其日常生活中运用的更加广泛。因此,以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为特色的回族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回族的民族认同。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对回族语言的探讨》(内蒙古社会科学1991年第1期); 《试论回族民族精神的形成》(《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论回族的民族情感与民族理性》(《回族研究》2000年第3期); 《试论阿拉伯语在云南回族语言中的运用》(《思想战线》2001年第6期); 《回族语言及其反映的民族认同心理》(《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多维视野下的回族民族特点分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论回族语言的交融性文化特征及其汉化进程》(《回族研究》2009年第3期)。

调查方式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回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回族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与各民族一道,为国家的统一和振兴,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回族也是我国除了汉族以外分布最广的民族。回族是中国13亿人口中一部分,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全国回族人口有已超过1000万人。通过回族语言研究其民族认同,对于促进族际和谐与社会稳定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课题在国内关于民族认同研究中属于新兴课题,国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想虽有涉及但不是太多,主要是对回族的历史、哲学、文学、风俗,及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据笔者所搜集的资料来看,国内外研究这一课题的专著、论文也并不是很多。 民族是人类的一种群体分类,民族认同是社会成员对自己民族归属的自觉认知。费孝通教授把民族认同的发生看作是一种“人己之别”形成的过程,而梁启超先生则把它看作是与异族相接触,“对他而自觉为我”的过程。从民族的整个形成过程来看,一般是先有民族的形成,后有通过交往产生的民族认同。由于民族认同从来都不会孤立存在,而总是与对自己民族的利益感悟和追求相伴而生。因此,正视民族认同的影响,将其因势利导,合理开发。民族认同对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发展而言都是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的,他可以促进民族繁荣、社会稳定、族际和谐、国家发展和世界和平。 研究民族认同,对中国这个飞速发展、和平崛起的东方国家而言是非常有价值的,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对于回族的各项研究逐渐展开,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研究队伍逐渐壮大,已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的研究队伍,特别是本民族研究人员的加入,增添了新鲜血液,增强了研究力量,形成回族研究成果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专题研究不断深化,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开拓的局面,初步形成了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型的研究格局。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有些研究领域尚显薄弱。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