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五种苜蓿细胞生长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研究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文章主要介绍了不同苜蓿种类(五种)中悬浮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研究
详细介绍:
文章主要通过培养苜蓿愈伤组织,再将其培养成悬浮细胞,再获得各种类苜蓿的悬浮细胞后,研究在其生长过程中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的变化状态,为今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规模化培养奠定基础。

作品图片

  • 五种苜蓿细胞生长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本实验选择从苜蓿细胞的培养过程中监测SOD活性,以期获得SOD活性的生长变化曲线,得出最佳活性的细胞生长阶段。总结该实验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下一步条件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和理论基础。 基本思路:苜蓿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苜蓿细胞中SOD的粗提——>SOD的纯化——>细胞干重、SOD活性及蛋白含量的测定——>绘制苜蓿细胞生长过程中SOD活性及活力的生长变化曲线——>分析讨论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本实验采用SOD活性测量的经典方法,准确、可靠。 先进性:本实验从苜蓿细胞的整个培养过程中测其SOD活性以比较不同生长阶段下SOD活性的强弱,有利于掌握苜蓿细胞SOD活性最佳的细胞生长阶段。 独特性:本实验采用从培养工程中的苜蓿细胞中提取SOD,并测量其活性,在国内及国外的同类研究中少见。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由于SOD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可清除机体内的活性氧,具有抗寒、抗旱、抗盐、抗污染、防辐射、抗炎、抗衰老、预防肿瘤和癌症以及自身免疫治疗等作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苜蓿细胞生长过程中SOD的酶活性和比活力变化以确定SOD活性和比活力的变化曲线,得出其SOD活性最高的生长阶段,可进一步为快速、准确的细胞工程化培养获得最佳SOD酶活性奠定基础。

学术论文摘要

本实验通过对五种苜蓿(阿尔冈金、安格、三德利、德宝和苜蓿王)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确定五种苜蓿的最优激素水平配比,并在各自最优激素水平配比的基础上,经悬浮培养得到各种苜蓿的细胞悬液。利用90%饱和度的硫酸铵盐析法提纯SOD,再经pH7.8,0.05 mol/L的磷酸缓冲液使沉淀重悬后,通过NBT-光还原法测定不同时期细胞内SOD的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苜蓿的最优激素水平配比不同,最大酶活性和最大比活力都出现在第6天,但彼此有差异。不同品种苜蓿的最优激素水平配比(2,4-Dmg•L-1/6-BAmg•L-1)、最大酶活性(U/g)和最大比活力(U/mg)结果分别对应为:阿尔冈金(1.5/0.2)、165.44和226.32,安格(1.5/0.5)、194.74和225.13,三德利(2.0/0.1)、206.18和234.30,德宝(2.0/0.2)、233.27和189.65,苜蓿王(1.5/0.1)、213.12和213.33,并进一步获得了五种苜蓿SOD酶活性和比活力的生长曲线。

获奖情况

暂无

鉴定结果

暂无

参考文献

[1]郑裕国,王远山,薛亚萍等.抗氧化剂的生产及应用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98. [2] 林庆斌,廖升荣,熊亚红,乐学义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化学世界.2006,(06). [3]李敬玺,王选年,银梅,唐海蓉,王新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研究、应用和展望.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五次、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生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7. [4]邓旭,李清彪,孙道华等.从大蒜细胞中分离纯化出超氧化物歧化酶 [J].食品科学.2001,22(9). [5]国占生.超氧化物歧化酶样活性的测定方法[J].衡水师专学报.2001,6(2):39~41. [6]李合生等.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167~169. [7]李胜,李唯.植物组织培养原理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252. [8]张毅.大蒜细胞培养及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积累的研究 [D].华南理工大学,1993. [9]程光宇,吴国荣,储慧君.朱桔Mn-SOD的纯化、鉴定及浓度梯度胶电泳在其中的应用 [J].植物研究.2004,24(2). [10] 许雅娟,胡虹.果蔬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测定 [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4).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发现的三万多种天然物质中有80%来自高等植物,尤其是各种维系人们健康的药物。随着运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有用代谢产物技术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已有近1000种植物进行过细胞培养方面的研究[2],有关的天然代谢产物包括药物、香料、色素、食品添加剂等数百种,其中以活性药物的研究发展最为迅速。目前,紫草、烟草和人参(根培养)的培养研究已达到工业化规模,另有一批植物如红豆杉、长春花、薯蕷等也达到中试水平。并正向工业化规模过渡。这些研究事实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植物细胞培养工程的巨大潜在生产力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这些天然物质由于结构复杂,大部分无法用人工方法如有机合成来制备。近年来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将自然环境逐渐破坏而缩小,使得高经济价值天然化合物的发现和利用更加困难。而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正是解决这些困难的一个强有力的武器,现在正是从天然资源中发展药物的时代。对那些自然界不能大量提供,而且又不能用化学合成方法获得的化学产品,生物技术将提供一条全新的生产途径来解决这一矛盾。 苜蓿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重要的营养成分,并含有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和未知生长因子。近十几年来,随着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的迅速发展,某些植物来源的蛋白质和酶类己有可能通过组织培养的细胞获得。苜蓿的组织培养最早见于Saunders 和Bingham等(1972) 的报道,通过器官形成和体胚愈伤组织发育两条途径, 最终分化成完整的植株。1981 年,杨燮荣在国内首次利用紫花苜蓿叶片、叶柄、茎段为外植体,采用MS +2 ,4 - D 的配方诱导出愈伤组织,并成功分化出苗,经过180d 的温室培养,获得了苜蓿的再生植株。 国内外对苜蓿愈伤组织诱导和体胚发生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应用开发研究和试验。至于苜蓿细胞(原生质体)培养中,就原生质体获得方面做了一定的探讨。但对苜蓿细胞培养生产有用代谢产物如:SOD酶等的研究,目前,几乎没有见报道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