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湖北城乡义务教育现状及财政政策研究
小类:
经济
简介: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经济、管理体制等各种原因,湖北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明显,非均衡发展状况比较突出。本文以湖北城乡小学为主要考察对象,对比分析了湖北省城乡小学在师资力量、经费投入、办学条件等方面所存在的差距,结合所学财政学知识,对差距存在的原因作了实证分析和理论研究,并以财政政策为切入点,提出了一套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详细介绍: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经济、管理体制等各种原因,湖北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明显,非均衡发展状况比较突出。本文以湖北城乡小学为主要考察对象,对比分析了湖北省城乡小学在师资力量、经费投入、办学条件等方面所存在的差距,结合所学财政学知识对差距存在的原因作了实证分析和理论研究,并以财政政策为切入点,从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套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作品图片

  • 湖北城乡义务教育现状及财政政策研究
  • 湖北城乡义务教育现状及财政政策研究
  • 湖北城乡义务教育现状及财政政策研究
  • 湖北城乡义务教育现状及财政政策研究
  • 湖北城乡义务教育现状及财政政策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1、撰写目的:本文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调研手段,揭示了湖北省城乡小学存在的差距,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差距产生的原因,并以财政政策为切入点提出了一套可行的对策建议,为湖北省委、省政府推进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2、基本思路:一是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揭示了湖北省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现状;二是从五个方面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三是以财政政策为切入点,提出一套促进湖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l、研究视角的创新性 本文从经济学理论的视角,提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2、研究方法的综合性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定性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3、分析问题的全面性 以往对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分析主要侧重于经济、管理、社会等方面,而本文则分析了法律方面的原因,是一个创新点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义务教育的公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影响整个社会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重大问题。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选取湖北省为样本来研究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公平的现状与问题,全面揭示导致其存在的原因,并以财政政策为切入点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性对策。不仅可以为湖北省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对策建议,而且还能为全国其他省份提供借鉴、参考。

作品摘要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经济、管理体制等各种原因,湖北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明显,非均衡发展状况比较突出。本文以湖北城乡小学为主要考察对象,对比分析了湖北省城乡小学在师资力量、经费投入、办学条件等方面所存在的差距,结合所学财政学知识对差距存在的原因作了实证分析和理论研究,并以财政政策为切入点,从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套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2011年7月在《湖北经济学院学报》总第六十七期上发表。 2、2010年11月在共青团湖北省委和湖北省学联主办的第二届湖北高校“新农村 新希望”主题征文活动中获湖北省三等奖。 3、2010年10月在湖北经济学院主办的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科研成果评比中获校二等奖。

参考文献

[1][美]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15. [2]安德烈•施莱弗,罗伯特•维什尼.掠夺之手——政府病及其治疗[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3]范先佐.构建“国家办学、分类承担’’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J].教育发展研究,2004(4). [4]陈锡文.中国农村公共财政制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5]王灏.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还原义务教育“义务”功能.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 [6]王蓉.我国义务教育投入的区域性不均衡研究.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01. [7]财政部教科文司教育部财务司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上海),2005. [8]张少春,宋秋玲等.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北京),2003.

调查方式

1、走访 2、问卷 3、现场采访 4、人员介绍 5、个别交谈 6、亲临实践 7、图片、照片 8、 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国外研究动态 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亚当•斯密(Adam Smith)以及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似Marshall)等,都阐述了教育培训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劳动报酬的作用;发展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阿瑟.刘易斯(1955)认为教育既是消费项目,又是投资项目,作为投资,教育直接为增加生产作出贡献;英国学者马克.布劳恩在教育经济学理论研究了教育与经济之问的相互关系,说明了教育的个人和社会收益,以及教育对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美国学者阿德尔曼(Adelman•I)和莫里斯(MorriS•C•T)曾提出教育机会的社会公平原则,认为教育机会应公平地提供给各阶层或全体人民;美国货币学派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MiironFriedman)在《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提出了教育券理论,即政府发给每位学生一定数额的有价证券(即教育券),以此支付部分学费;本森(Charles Benson)在《教育财政》中概述了判断义务教育财政体系运行好坏的三个标准为经费的充足、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 2、国内研究动态 李斌(2004) 用舒尔茨系数、基尼系数方法描述并分析全国各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状况,并从公平和效率两个方面评价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王蓉(2002)使用县级数据,2000多个样本,并运用Generalized EntropyClass(GE指数)分解研究了组内和组之间的不平等性,对我国义务教育经费的区域性不平衡进行了实证检验;南京师大教科院教授张乐天认为,中国社会长期存在城乡分割的经济结构和社会体制是城乡教育产生严重差别的社会制度原因;李宝元(2000)从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角度研究了教育投资、健康投资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杨建芳(2006)通过评述有关人力资本的理论及实证研究,梳理了教育和健康的宏观经济效应与微观经济效应,以及教育和健康两者之间的关系;高如峰(2002)等通过数据分析表明,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地区间、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公共支出分布极不平衡,指出中央政府应该向不发达地区倾斜,同时加强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公正支出的供给水平;汪嘉欣、许成安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尚能将公平放在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更何况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人民的政府更不能将公平与公正置于次要或兼顾的位置。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