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80年代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开始并且将在未来长时间内担当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与上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自身素质、价值观念、行为选择、未来憧憬上有着自身的明显特征,所以应以全新的视野审视这一群体。 本文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角度,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综合论述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和生活现状,提出合理建议供政府有关部门借鉴,且使用人单位从需求层次基点出发,更好地应用激励的方法和举措。
详细介绍:
本文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的研究,更加全面深入准确地把握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的内部结构和分化,了解新生代农民工所特有的特点,掌握新生代农民工在角色认知和角色实践中的实际状况,并提出可供政府部门和有关部门借鉴的建议与举措。 具体内容: 首先,介绍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状况,如性别、年龄、家庭收入等。这一部分是客观存在,对于接下来几部分分析具有基础作用。主体部分主要运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问卷进行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划分并进行分析。最后,在结语部分,对新生代农民工特点进行总结与概括,并对政府部门和有关组织如何有针对性地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解决面临的障碍和困难,既促进城市社会的有效整合,又促进一代新生力量的健康成长,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通过调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状况,重点分析农民进城后推动其发展的各种需求,对满足其需求的途径和措施进行综合性探究。l、深化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认识,深入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和谐发展问题。2、正确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需求,以便更好的满足其各方需求。 本文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和走访调查,并对调查结果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课题选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参与式访谈法等科学的研究方法。 问卷分为四个部分:个人基本情况、务工基本情况、基本生活状况和个人意愿,问题设置循序渐进,此举的目的是方便被调查者填写问卷,更易于理解问卷结构与目的,在本论文第四部分的数据分析中将把问卷的四个部分打乱,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的研究,更加全面深入准确地把握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的内部结构和分化,了解新生代农民工所特有的特点,掌握新生代农民工在角色认知和角色实践中的实际状况,并提出可供政府部门和有关部门借鉴的建议与举措。

作品摘要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他们为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时间的流逝,农民工更新换代,老一代农民工逐渐回归故乡,80年代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悄然登场,已经开始并且将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担当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与上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不论在自身素质、价值观念还是在行为选择、未来憧憬上都有着自身的明显特征,所以应当以全新的视野去审视这一群体。 本文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角度,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综合论述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和生活状况,并提出合理建议供政府部门和有关部门借鉴,且使企业等用人单位从需求层次理论的基点出发,以更好地应用激励的方法和举措。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贾俊玲,劳动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李敏,近年来中国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第24卷 第1期 5、朱力,中国民工潮[M],福建:福建按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三页。 6、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 号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 、统计报表 、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对迅速崛起的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的研究与“三农问题”的研究一样,曾经长期处于“问题研究”的层面。以2004年东南沿海地区初现“民工荒”为转折点,国内关于农民工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原来的“问题研究”、“道义关怀”逐步转向对农民工的“身份确认”、“平等权利”和“制度保障”等方面的研究。 在学术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有的学者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权和身份认同问题(王春光,2001;于扬,2005;钱正武,2006;陈占江、李长健,2006),有一部分学者关注青年农民工的外出动因及外出的影响因素分析(王春光,2003;张叶云,2006)。有学者对农民工的代际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突显了不同代际农民工在年龄、初次流动年代、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王东、秦伟,2002),这些研究为进行新老生代农民工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分析的视角与思路。 研究新生代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目前并没有专门的理论基础与公认的研究方法。以往多注重研究和阐述农民工及民工潮的起因、状况和社会经济影响的宏观方面原因,多从城乡二元体制、户籍制度及社会迁移等宏大的角度出发,最近几年的研究开始从中观和微观的层面来分析出现的新问题。以往的研究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出现的代际差异涉及面不足,同时存在着研究不深入的状况,只是从年龄、年代、文化程度等外在角度进行描述。同时这些研究都基于人口学研究,社会经济学研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传统分析角度,专门涉及与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这个具体群体的研究还比较少见。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