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回归温馨家园——城市流浪乞讨儿童问题调查与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当今社会两极分化倾向下的儿童流浪乞讨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及民众的高度重视。针对法律法规的不足,我们呼唤《儿童福利法》,保护儿童权益;针对救助效率的不高,我们建议构建全国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面对救助渠道的单一,我们应发挥网络力量,救助乞讨儿童;面对救助力量的单薄,我们号召“打拐靠大家,发动‘人民战争’”;面对救助模式的单一,我们应借鉴保定“童话园”,创建新型救助模。
- 详细介绍:
- 当今社会两极分化倾向下的儿童流浪乞讨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非政府组织和民众的高度重视。随之由于建嵘发起的网络微博“随手拍乞讨儿童”活动及腾讯公益与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联合发起“宝贝回家关爱行动”,开展了一场救助乞讨儿童的人民战争。因此对城市流浪乞讨儿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迫切的。 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流浪乞讨儿童的救助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在结合国内外救助体系以及我国城市流浪乞讨儿童救助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讨论建立健全流浪乞讨儿童救助的法律体系,如《儿童福利法》,使以后流浪乞讨儿童的救助有法可依,避免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另外建立儿童的全民福利,由此来保护流浪乞讨儿童的基本权益。此外,立足于信息时代,发挥信息网络在救助流浪乞讨儿童方面的巨大作用。 首先,我们提出借助网络信息平台,构建以公安部门为主体,协同民政、交通、卫生、救助中心、社区(村委)多部门沟通协调的黄金24小时儿童失踪查找机制。 其次,提议建立失踪儿童数据库,更好的提高流浪乞讨儿童的救助效率。 同时我们呼吁在“网上网下”全民行动起来开展一场救助城市流浪乞讨儿童的“人民战争”,并积极借鉴我省保定市“博爱童话园”模式,创建由政府主导的具有“河北特色”的流浪乞讨儿童救助模式。 让我们播撒一片爱心, 撑起一片流浪乞讨儿童成长的蓝天!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新形势下我国城市流浪乞讨儿童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建议,希望最终实现“全面禁止儿童乞讨”的目标。 基本思路:本文首先指出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及技术方法,并且明确了相关的概念,然后通过对我国城市流浪乞讨儿童救助管理现状及原因的分析,找出救助工作的障碍,进而对我国城市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提出建议。最后以秦皇岛市为例,分析了秦皇岛流浪乞讨儿童的现实状况,并对流浪儿童的救助提出了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科学性:本文用理论研究与实际验证相结合的方法,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研究程序来解决中国流浪乞讨儿童社会救助中存在的问题。 先进性和独特之处: 1、我们呼唤《儿童福利法》,保护儿童权益。 2、我们建议构建全国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 3、我们应发挥网络力量,救助乞讨儿童。 4、我们号召打拐靠大家,发动“人民战争”。 5、我们应借鉴保定“童话园”,创建新型救助模式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应用价值:1、我们提出建立失踪儿童数据库和查找机制,以便查找父母或失踪儿童。2、我们提出完善儿童的监护权转移制度,建立《儿童福利法》,严打强迫乞讨现象的发生。3、我们提出创建“河北特色”救助新模式,为无家可归的儿童提供生活场所。 现实指导意义:针对我国的自身情况,从救助管理面临的障碍入手,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建议,为当前完善我国救助管理制度提供了有益参考,为流浪乞讨儿童的救助起了重大作用。
作品摘要
- 当今社会两极分化倾向下的流浪儿童乞讨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民众的高度重视。随之由于建嵘发起的网络微博“随手拍乞讨儿童”活动及腾讯公益与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联合发起“宝贝回家关爱行动”,开展了一场救助乞讨儿童的人民战争。因此对城市流浪乞讨儿童的研究是十分迫切的。 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流浪乞讨儿童的救助现状及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结合国内外救助体系及我国救助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讨论建立健全流浪乞讨儿童救助的法律体系,如《儿童福利法》,使以后流浪乞讨儿童的救助有法可依。另外建立儿童全民福利保护流浪儿童的基本权益。此外立足于信息时代,发挥网络在救助流浪乞讨儿童方面的巨大作用。 首先,我们提出借助网络信息平台,构建以公安部门为主体,协同民政、交通、卫生、救助中心、社区(村委)多部门沟通协调的黄金24小时儿童失踪查找机制;其次,我们提议建立失踪儿童数据库,提高流浪乞讨儿童的救助效率。同时呼吁在“网上网下”全民行动,开展一场救助城市流浪乞讨儿童的“人民战争”,并借鉴我省保定市“博爱童话园”模式,创建由政府主导的具有“河北特色”的流浪乞讨儿童救助模式。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1] 简光洲.上海变革救助工作,邀请民间力量参与社会救助[N].东方早报,2003-12-25. [2] 朱博英.国外如何进行收容救助[N].世界新闻报,2003-08-05. [3] 张明锁、王万民.郑州模式:救助流浪少年儿童[N].中国社会报,2007-10-27. [4] 李明德.郑州救助管理模式:感受寒冬里家的温暖[N].郑州日报,2009-01-07. [5] 江西南康.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7-06-13. [6] 董小平、曹兰、锁樊建兵.社会救助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008-07-23 [7] 陈微.当代中国流浪乞讨救助制度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7 [8] 述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9] 新浪网建立和谐社会请关注流浪儿童 不再让孩子乞讨 2010年3月17日
调查方式
- 调查问卷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国内研究经验: 国内专家学者对我国城市乞讨流浪儿童的关注和研究也很多,例如济南市社会福利院儿童部主任焦桂云在保障儿童监护权方面,认为我国应强化父母等法定监护人的监护责任,监护人要坚决履行对儿童的保护义务,对疏于失职的监护人,应依法追究其责任,这样才能预防和减少流浪乞讨儿童的产生。同时,我国一些城市在乞讨儿童救助探索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创建了一些地方特色救助模式。如郑州,成功建立“类家庭”和“家庭寄养”来救助流浪乞讨儿童的“郑州模式”,构建综合性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体系。再有,大连倡导人性化救助文化,开设“救助劝导”等多项创新项目,解决了长期困扰救助站的难题。这一系列救助管理的创新经验,充分体现了其人性化的救助文化,是对《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完善和补充。 国外相关研究经验: 西方国家救助工作起步早,至今已经建立了全方位、多渠道的救助体系,在救助流浪者方面积累了各具特色的实践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如美国民间慈善机构发挥巨大的作用。他们承包救助中心,鼓励被救助者自食其力。再如印度,乞讨是法律禁止的。由政府负责相关政策的制定,并管理街头乞讨者的福利。此外宗教组织也是重要的社会救助力量。还有在法国巴黎,“无家可归者救助队”是一个专门为那些居无定所的流浪者提供帮助的警察机构,他们随时对无家可归者进行救助。 综上所述,国外非常重视流浪儿童救助体系的实践,注重发挥政府或者民间力量构建救助体系,但对流浪儿童中从事乞讨的儿童研究并不多,因为他们都有严格的立法,严禁儿童乞讨。如儿童还未开始乞讨就已由相关人员采取救助的法国。国内学者也高度关注城市流浪乞讨儿童问题,但总体上只是从救助站如何救助或强调立法或建立救助模式等某一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未能系统的全面的进行研究和提出完善的方案,并且信息网络在救助城市流浪乞讨儿童中的作用并未得到重视。而我们的研究在比较充分调查基础上,立足当前城市流浪乞讨儿童实际状况和我国救助经验基础,探讨建立健全流浪乞讨儿童救助法律体系,特别强调依托信息时代元素,发挥网络的巨大作用,并构建了相应救助机制和体制,同时,我们呼吁在“网上网下”全民行动起来,开展一场救助城市流浪乞讨儿童的“人民战争”,并使之常态化,并积极借鉴我省保定由民间打拐人士创建的“博爱童话园”模式,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适合我省实际特点的新模式,使之成为享誉全国的 “河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