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邯郸市小麦种子黑胚病及其对发芽的影响研究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小麦黑胚病是一种国内外发生比较普遍的病害,在世界大多数的小麦种植区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我国北方冬麦区小麦黑胚病的发生日益严重,给农民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河北省有关小麦黑胚病的调查研究较少,邯郸未见报道,本试验针对邯郸市生产上正在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小麦品种,进行黑胚病率及其对发芽影响研究,以期了解邯郸地区黑胚病发生情况,为了生产上小麦品种的选择和黑胚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详细介绍:
小麦黑胚病(Black embro disease)是一种国内外发生比较普遍的病害,在世界大多数的小麦种植区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在我国北方冬小麦上原来发生轻,但近年来随着矮秆小麦品种的推广种植,以及土壤肥力的提高,小麦黑胚病的发生日益严重。 小麦黑胚不但使小麦千粒重降低并严重影响到小麦的品质,常被粮食收购部门拒收或降价收购,给农民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生产上还具有降低出苗率、麦苗生活力低下和易遭受其他病害感染等潜在的危害性。为了更好的防治小麦黑胚病,了解小麦黑胚病的病原已成为必然。该病可由多种病原引起,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病原种类及其比例存在差异。有关河北省小麦黑胚病的调查研究较少,邯郸市未见报道,本试验针对邯郸市生产上正在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小麦品种,进行黑胚病率及其病原研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生产防治提供参考。 本次研究通过对邯郸十一种小麦品种的发芽试验,豫麦49和师滦02-1品种比较好,不仅带菌率低,而且发芽势和发芽率均较高。对有黑胚粒的小麦种子,播前一定要做好发芽、出苗试验,剔除病粒,特别是III级和IV级病粒极为重要.挑选发芽势,发芽率高,出苗后生长旺盛的种子作为播种材料,也可适当增加播种量,以保证基本苗;同时可以与种子经营部门协作,加快种子提纯、扶壮和繁殖速度,形成规模优势;积极参与展示丰田、丰产片的活动。让广大农民有感性认识;召开现场会,进行多渠道的宣传,让有关领导和科技工作者了解和掌握品种的特性和栽培方法,做到良种良法一起进行。另外选育出抗病品种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小麦黑胚病是一种国内外发生比较普遍的病害,在世界大多数的小麦种植区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我国北方冬麦区小麦黑胚病的发生日益严重,给农民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河北省有关小麦黑胚病的调查研究较少,邯郸未见报道,本试验针对邯郸市生产上正在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小麦品种,进行黑胚病率及其对发芽影响研究,以期了解邯郸地区黑胚病发生情况,为了生产上小麦品种的选择和黑胚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研究针对邯郸地区小麦生产中发生的黑胚病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研究了2010年生产上推广的11个小麦品种的黑胚病发生率、黑胚病对不同品种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及其对幼苗整齐度的影响。选题准确,研究方法科学严谨、简便易行,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项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小麦品种都有黑胚病,但不同品种的发病率和发病程度有显著差异。小麦黑胚病对小麦千粒重,发芽势,发芽率及发芽整齐度都有影响,并随着小麦病情级数的增加,对各生长因子的影响越明显。在供试的小麦品种中,邯6172、矮抗58发病率较高分别为23.31%、20.62%。豫麦49和师滦02-1品种比较好,带菌率仅2.62%和4.37% ,而且发芽势和发芽率均较高,建议在生产上大力推广。

学术论文摘要

小麦黑胚不但影响小麦产量并严重影响到小麦的品质,常被粮食收购部门拒收或降价收购,而且,生产上还具有降低出苗率、麦苗生活力低下和易遭受其他病害感染等潜在的危害性,给农民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河北省有关小麦黑胚病的调查研究较少,邯郸市未见报道,本试验针对邯郸市生产上正在大面积推广应用的11种小麦品种,进行黑胚病率及对发芽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小麦品种中都有小麦黑胚病,但不同品种的感病率是不同的,不同小麦品种自然感染黑胚病的程度有着显著的差异。小麦黑胚病对小麦千粒重、发芽势、发芽率及幼苗整齐度都有影响,发芽势、发芽率幼苗高度等各生长因子随着小麦病情级数的增加,影响也越明显。在供试的小麦品种中,豫麦49和师栾02-1品种比较好,不仅带菌率低,而且发芽势和发芽率均较高。为生产上小麦品种选种和播种量的计算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小麦黑胚病防治的必要性提供理论支撑。以促进邯郸地区以致河北中南部地区的小麦优质高产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地农业生产上能带来不小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获奖情况

该作品获得校级农学院第三届“创新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该作品获得“挑战杯”2011年校级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术论文类一等奖; 该作品获得“挑战杯”2011河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鉴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张春利.小麦黑胚病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5):91-93. [2].康业斌,郭秀瑛,成玉梅等.小麦对黑胚病的抗性及黑胚对种质的影响[J].麦类作.1998,18(4):28-31 [3] 刘建军,解培厚,赵摄东等.小麦籽粒黑胚发生及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I997,(4):43-47. [4] 周俊.张掖地区小麦黑胚粒病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J].甘肃农业科技,2002,(3):37-38. [5]田世民.小麦黑胚病研究初报[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0,13(3):121-122. [6] 康业斌,张有聚,李会娟等.我国小麦黑胚病研究现状 [J].麦类作物,1999,19(2):58-6O [7] 安谭过,穆素梅.小麦黑胚病及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J].植物保护,1995,21(3):2O-21. [8]郑是林.小麦种黑胚病发生规律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89(2);8-15. [9] 王会伟,邢小萍,袁虹霞等.小麦品种(系)的黑胚病抗性评价[J].麦类作物学报,2006,26(3):132-l35. [10] 杨涛,杨明超,徐雅丽.春小麦种子黑胚对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l 997,19(2):35-37. [11] 王会伟 邢小萍 袁虹霞 孙炳剑 李洪连.栽培因子对小麦黑胚病发生的影响分析[J].河南科学,2006,24(2):230-232. [12] 宋玉立 何文兰 杨共强 孙静.我国小麦黑胚病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9(9):117-120.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内外关于小麦黑胚病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研究表明由于所处的地域与环境条件的不同,其病原成分和发病状况不尽相同。 小麦黑胚病病原主要有三种:链格孢菌,德氏霉菌和链孢属,主要引发叶片和麦粒发病。叶片发病由下部叶片开始向上蔓延,初期为水浸状病班,逐渐发展为中部淡黄色,边缘云状黄褐色,严重时发展到旗叶,后期叶片干枯。麦粒发病主要有两种症状,一种是典型黑胚,种子周围呈现淡褐色,褐色或黑色斑,一般种皮皱缩,少或无光泽,严重者干瘪,变形;另一种是眼状斑,多在近胚部有浅褐色或深褐色连续或不连续的环状斑,似眼圈,宽窄不等。为研究方便,人们把典型黑斑和眼状斑统称为小麦黑胚病。 小麦黑胚病是一种国内外发生比较普遍的病害,在世界大多数的小麦种植区都造成过重大的经济损失。1999年新的小麦国标(GB1351—1999)将黑胚粒列入不完善粒 ,凡黑胚率超过40%,粮食收购部门就要降级收购或拒收,表明该病已成为制约小麦优质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引起农业生产部门的关注。迄今为止,国内外一些学者对小麦黑胚病开展过许多研究工作[1-2] 。原来,在北方种植的小麦发病率较低,但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小麦成熟期间气候的变化,小麦品种的更替、栽培水平的提高及肥水条件的改善,其发生与危害程度日趋严重,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中、西北等地冬春麦区发生日趋普遍,并呈现明显加重的趋势。一般年份种子发病率20%~30%,多雨年份高达50%~70%,这样的影响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小麦黑胚病不仅对种子质量和幼苗生长造成较大影响,而且使小麦产量降低, 常被粮食收购部门拒收或降价收购,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益。 目前我国农产品正在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因此,提高小麦品质,增加小麦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及农民经济收入就显得十分重要。小麦黑胚病严重影响小麦的质量和产量,河北省又是小麦的主产区,而有关河北省小麦黑胚病的研究报道较少,邯郸市未见报道,所以对小麦黑胚病的研究有一定的必须性,和紧迫性。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