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拆院并院: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创新模式研究
小类:
经济
简介:
本文立足于当前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的宏观大背景下,对成都地区的“拆院并院”项目的现状、问题、特点进行的微观分析。文章着重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各试点的农村新型社区,梳理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辐射、产业带动等因素对各试点的影响,并提出即为区域整体经济作出贡献又具有各自特色并适应快速发展的特色模式,为破解城乡差距、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详细介绍:
本文立足于当前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的宏观大背景下,对成都地区的“拆院并院”项目的现状、问题、特点进行的微观分析。文章着重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各试点的农村新型社区,梳理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辐射、产业带动等因素对各试点的影响,并提出即为区域整体经济作出贡献又具有各自特色并适应快速发展的特色模式,为破解城乡差距、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由于经济具有强大的辐射效应,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点上,通过其较强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才等资源优势,能很强的带动周围乡村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迅速发展。靠近城市,特别是城市规模越大,经济越发达,其辐射带动周围经济能力越强,各种社会保障制度、设施越完善,所以以中心城区为原点,由城区乡镇、近郊县(市)乡镇 、远郊县(市)乡镇依次围绕以都江堰自流灌溉区中心线为轴的射线分布周围的试点点选取研究对象,共选取锦江区三圣乡、郫县唐元镇、都江堰市翠月湖镇为横向研究对象。横纵对比分析出模式整体问题与各自问题。通过层次性的划分,得出结论,最后提出模式整体建议与各地采用的特色建议。

作品图片

  • 拆院并院: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创新模式研究
  • 拆院并院: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创新模式研究
  • 拆院并院: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创新模式研究
  • 拆院并院: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创新模式研究
  • 拆院并院: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创新模式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通过实证调查与理论研究深度探究模式实施后农民居住集中化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建议,以促进健康发展。比较各试点发展特色,反思农村土地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问题及在不同区域实施所引起的效应;基本思路:1.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利用大量的相关数据作支撑,对成都市试点实际进行实证研究,基于相关理论加以定性解释。2.横向、纵向对比研究经济辐射效应对项目设施的影响,找出差异,分析出原因并提出意见。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课题拟纵向及横向地比较成都市统筹城发展——拆院并院项目的实施情况对各郊县在整体解决土地流转、城乡统筹的解决方案下又切合实际根据地方特色谋求新的发展之路提出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建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拆院并院项目为城乡统筹规划的创新之举,为成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模式,对于中心城市扩张建设、西部都市农业开发和乡村经济社会结合发展具有标本意义。 为破解城乡差距、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与相关社会因素的关联性研究,深化对城乡均衡发展的科学认识、为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发展体系提供参照、为深化统筹城乡综合改革提供决策咨询、为推进土地综合治理工程提供参照。

作品摘要

中国政府自十一五期间明确提出:“18亿亩耕地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这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建设用地开始被严格管理起来。但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建设需要的土地急剧增加,而耕地红线的不可逾越,使得建设用地更趋于紧张。于此同时,城乡二元结构如何破解,怎样缓解城乡间的矛盾,促进新农村的发展,以及如何协调土地的使用统筹城乡发展等问题正需要一种极具创新性的模式加以解决。通过纵向的对比和定性分析,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研究中“拆院并院”创新模式,各项改革同步推进,通过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姜作培:中国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战略抉择,[J] 求索,2004年第2期 王伦强[1] 雍国玮[2] 欧彦才[3]:农地整理可有效增加城市建设用地供给实现城乡综合配套发展——郫县唐元镇长林村“拆院并院”工作的调研报告, [J] 决策咨询通讯 2008年第1期 赵蕾:双流县_拆院并院_为新农村破题,[J]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08年第22期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亲临实践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图片、照片 □文件 □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随着城市化扩张,建设用地供给趋于紧张,未来农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土地市场的供求关系日趋紧张,四川城市化过程中的矛盾也将更加突出。因此对城乡进行统一规划,通过规划的调控作用,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已经成为时下经济发展中的共识。而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探讨以土地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和谐的城乡土地制度的实现途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制度的产权不明晰,农民在对土地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分配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如何保证在同步城乡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基于现有土地产权制度,保证农村和农村居民的发展权,实现农村和城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和谐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点课题。 近几年,双流县、唐元镇、寿安镇、万春镇等“拆院并院”试验点的实践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效,大幅增加了可以利用的土地,减少了农村建设用地,提高了农村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这无疑为成都市这样的城市化地区发展工业集群,城市区域扩张提供宝贵的建设用地供给需求。进过土地整理和集中安置,使农村土地集中经营,从而使农业规模效应得以显现,也为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腾出了一定空间,从经济上缩短了城市之间的差距。“拆院并院”以后,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豁然开朗。一是原有的分散农田变成了成片的耕地,实现了规模化的集中,有利于通过包装招商,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调整。二是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由于村民由相对分散变为相对集中居住,有利于发展集团文化事业和集体经营事业。 综上所述,尽管国内统筹城乡发展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国内统筹城乡发展——拆院并院项目也已有了丰富的经验,但纵观这些研究仍然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深入和探索的问题:缺乏对城乡统筹发展相关理论的系统性研究,缺乏可广为借鉴的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对代表性地区城乡统筹政策与经验的横向比较研究,缺乏对现实中国语境下相关政策与经验的梳理与总结,并且统筹城乡发展——拆院并院项目在国内外都属于新兴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成都特色的发展之路,近几年成都的实践表明,充分利用级差土地收入规律,不但可以更合理地配置城乡空间资源,而且可以给城乡统筹规划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同时,也惟有继续坚持拆院并院项目的开展,才可能形成城市资本与农村闲散土地资源的良性互动,才能更公平地分配级差土地收入提供的经济基础。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