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分解与测度--基于中国1987~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
小类:
经济
简介:
技术进步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如何准确测度与评价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成为政学两界乃至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利用中国1987~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将人力资本贡献率从索洛余值法测得的广义技术进步贡献率中分离出来,最终求得狭义技术进步贡献率。
详细介绍:
技术进步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如何准确测度与评价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成为政学两界乃至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利用中国1987~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将人力资本贡献率从索洛余值法测得的广义技术进步贡献率中分离出来,最终求得狭义技术进步贡献率。研究表明,狭义技术进步贡献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发展趋势基本相仿,1993 ~1998年持续走低,1998 ~2009年则震荡上扬;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远高于其他要素的贡献率;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且波动较大。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加大R&D资金投入、转变发展方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相关政策建议。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撰写目的: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将狭义技术进步贡献率从其他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从中分离出来。 基本思路:(1)论证索洛余值法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局限性。(2)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提出本文研究视角。(3)计量经济模型的构建与度量。(4)通过对测算出的历年年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综合评价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本文综合运用发展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等学科相关理论和方法,在批判继承索罗模型的基础上,参考罗默、卢卡斯、乔根森、周方等人的研究,提出将人力资本外溢性从广义技术进步贡献率中分离出来。 先进性:第一、本文在固定资本存量的估计这一问题上,对公式中的每个指标进行了详细估计。第二、本文通过缜密论证,最终仅把人力资本外溢性从中分离出来,运用改进的卢卡斯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一、我国要逐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逐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变资本密集型产业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第二、教育结构失衡和制度障碍是人力资本投资贡献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十二五” 时期,我国应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消除教育发展中的制度性障碍。 第三、我国应继续加大R&D资金投入,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

作品摘要

技术进步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如何准确测度与评价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成为政学两界乃至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利用中国1987~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将人力资本贡献率从索洛余值法测得的广义技术进步贡献率中分离出来,最终求得狭义技术进步贡献率。研究表明,狭义技术进步贡献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发展趋势基本相仿,1993 ~1998年持续走低,1998 ~2009年则震荡上扬;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远高于其他要素的贡献率;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且波动较大。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加大R&D资金投入、转变发展方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相关政策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陈刚.R&D溢出、制度和生产率增长[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10):64-77. [2] 代谦,别朝霞.FDI、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6(4):15-26. [3] 杜希双.对当前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统计研究.1998(4):51-53. [4]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经济研究.2005(6):51-58. [5] Barro, Robert J., Lee, Jong Wa. Winner and Losers in Economics Growth[Z]. NBER Working Paper,1993a.No.4341. [6] Barro, Robert J., Lee, Jong Wa.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Educational Attainment[Z]. NBER Working Paper,1993b.No.4349. [7] Jorgenson,D.W. and Fraumeni,B.M.Investment in Education and US Economic Growth[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92(94):51-70. [8] Paul M.Romer.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 [9] Solow,Rober M.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7(39):312-320. [10] Young, Alwyn. The Tyranny of Numbers: Confronting the Statistical Realities of the East Asian Growth Experience[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4(60): 641-680 .

调查方式

会议、书报刊物、统计报表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内生增长理论,不再将技术进步当做外生变量。卢卡斯(Lucas,1988)提出了人力资本的外部性模型,他认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对劳动力进行了加权,另一方面则是平均人力资本水平对其产生了外部效应。 一些学者就卢卡斯提出的技术水平A保持不变提出怀疑:Autor et al.(1998),Berman et al.(1998)通过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的贡献。以上观点表明,人力资本只能通过影响技术进步,间接对经济增长发生作用。所以,在构建模型时,不能将人力资本以生产过程中简单投入品的形式引入生产函数。也有一些学者继承了卢卡斯的观点,运用卢卡斯模型直接就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进行了测度:Jorgenson & Fraumeni(1992)通过对美国1948~1986年经济增长核算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6%。 二、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纵观国内针对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主要包括两大类:其一、推广和发展索罗模型。通过测度劳动力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间接求得技术进步贡献率;其二、反思或批判索罗模型。通过将新的要素纳入模型,从中测得新纳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后剩余部分即为真实的技术进步贡献率。 1.国内学者对索罗模型的继承与批判 郭庆旺等(2005)利用非参数DEA- Malmquist指数方法估算出中国各省份1979~2004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率,进而对中国省际经济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全要素生产率、相对效率和相对技术进步做了分布动态演进分析。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对不同层面的生产效率和TFP变化率进行了研究。 2.国内学者对全要素生产率分解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主要沿着内生增长理论方向,将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变量纳入模型。然而,很多研究者并没有对引入的变量和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作深入研究,没有搞清楚引入的变量与劳动力、资本之间的关系,无法解释各变量的弹性所代表的含义。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