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富川瑶族自治县平地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调查报告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本文概述了富川瑶族自治县的悠久历史,以及富川平地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与分布、民间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与内容、民间音乐的传承人与传承谱系、富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富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频临状况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其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具有独特地方文化风格,使读者能够全方面的了解富川瑶族自治县平地瑶非物质文化的民间音乐,为民间音乐学习者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也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提高传承意识。
- 详细介绍:
- 富川是一个以瑶、汉民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其历史文化悠久。由于长期的田耕劳作、生活,在文化方面相互渗透融合,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地域特色和族群特点鲜明的文化习俗。归纳起来,有过山瑶、七都瑶、八都瑶、九都瑶和瑶汉杂居的平地瑶文化族群。七都瑶主要分布在新华乡、福利镇、石家乡、富阳镇、柳家乡、古城镇、莲山镇、白沙镇等部分瑶汉村庄;八都瑶主要分布在葛坡镇、麦岭镇、城北镇等部分瑶汉村庄;九都瑶主要分布在朝东镇、油沐等部分瑶汉村庄。瑶汉杂居的平地瑶(亦称梧州人)主要分布在莲山镇、白沙镇、古城镇、富阳镇、柳家乡福利镇、城北镇等部分瑶汉村庄。过山瑶主要分布在朝东镇、城北镇、富阳镇、柳家乡都宠岭一带。其族群文化尤以民间歌曲盛行,七都瑶、八都瑶、九都瑶的部分村寨还喜跳《瑶族长鼓舞》。七都瑶其代表性的民歌有喇咧香、绣球歌、哭嫁歌、歌堂歌、唱老人公等;八都瑶其代表性的民歌有喇吱香、郎格咧、歌堂歌、哭嫁歌、月月歌等;九都瑶主要以民间小调为主,又以哭嫁歌、陪嫁歌为盛。一般姑娘在出嫁前的三天至半个月内,同村的女青年集中在嫁者的楼上陪同新娘做嫁妆,边做嫁妆边唱,从演唱“竹叶青”始至“出嫁不如做女好”止。过山瑶其代表性民歌有跟声瑶歌、过山瑶平歌、过山瑶月月歌、劳动歌(美美集)、孝歌等。瑶、汉杂居的平地瑶其代表性民歌有蝴蝶歌、溜西啦咧、咿呀勒、讲歌等。 经普查,已经归档整理了富川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条目1043项(条),其中民间音乐类349项,(包括过山瑶、七都瑶、八都瑶、九都瑶和瑶汉杂居的平地瑶村寨的民歌和瑶族器乐曲,民间舞蹈音乐等),民间手工技艺类226项(包括瑶族被面、大花带、小花带、布鞋、布凉鞋,竹器工艺,花格手工织锦等),民间文学(口头文学)367项(包括民间传说,故事、情歌、歌谣、谚语、童瑶等)民俗类87项(包括信仰民俗,节庆民俗等),民间舞蹈14项。 目前,富川县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项,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十六项。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有《瑶族蝴蝶歌》、《瑶族长鼓舞》、获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平地瑶溜喉歌》。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通过对富川瑶族自治县平地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的调查,推动高校对非物质文化的研究,更好的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基本思路:(1)概括富川平地瑶、(2)富川非物质文化民间音乐与分布、(3)富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和内容、(4)富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和传承谱系、(5)富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价值、(6)富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频临状况,等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及初步分析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依托贺州学院实习实训基地,进行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数据准确仔细,积极参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工作,体现地方高校为地方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通过对富川瑶族自治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提高高校学生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积极性。并主动参与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与传承。
作品摘要
- 富川平地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可分为:二声部和单声部民歌。二声部的代表作品有《瑶族蝴蝶歌》、《留西啦咧》、《依呀勒》、《平地瑶溜喉歌》;单声部的代表作品有《喇咧香》、《绣球歌》、《讲歌》、《哭嫁歌》、《歌堂歌•起歌声•竹叶青》等。二声部民间音乐上下声部的节奏基本一致,二个声部构成大二度,大小三度为主的和声音程,兼有纯四度纯五度和声,多数曲调终止为在二度相碰到同度(主音)结束。《瑶族蝴蝶歌》、《留西啦咧》、《平地瑶溜喉歌》的“旋台歌”、“旋月歌”,在第二句唱词后都加上较固定的长垛衬词。歌手称之为(耍花梢)。富有富川平地瑶独特的地方风格。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1] 《富川县志》 成文出版社1967年5月出版 [2] 《瑶族简史》 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 [3] 《瑶族通史》上中下卷 奉恒高主编 民族出版社出版 2007年6月第一版
调查方式
- 走访 、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 亲临实践 、图片、照片 、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 集体组织 、 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当前国内外对同类课题研究的比较少,目前贺州学院艺术系少数教师进行了贺州富川民间音乐的研究,从研究成果看,目前也只是对少部分贺州富川民间音乐做了基础性的挖掘与研究,还未能提升到较高学术的层面上来。 同类课题有贺州学院院级课题《平地瑶民歌研究》、《贺州瑶族音乐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问题的研究》;在公开期刊发表有关富川民间音乐的论文有《平地瑶的民间音乐、舞蹈文化探究——以广西贺州富川平地瑶为例》(《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9年第4期);《瑶族<蝴蝶歌>与<留西啦咧>源流、功能及音律特色初探》(《时代文学》2009年第8期);《传承中的思考——以<蝴蝶歌>为例论学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贺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论瑶族<蝴蝶歌>的保护与传承》(《歌海》2008年第1期);《广西富川瑶族民歌<蝴蝶歌>、<喇格哩>的保护现状》(《歌海》2010年第2期);《广西贺州瑶族民歌<蝴蝶歌>、<喇格哩>的艺术特征分析》(《艺术百家》2010 年第2 期);《浅析广西贺州瑶族民歌《喇格哩》的审美特征》(贺州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瑶族音乐<蝴蝶歌>》(《歌海》2005年第5期)等以上研究对富川部分民间音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