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黄鳝藤各提取部位抗炎镇痛活性的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生命科学
- 大类: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简介:
- 黄鳝藤,《中华本草》记载其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之功效。但是其抗炎镇痛活性尚未阐明。故本研究拟通过系统溶剂提取法,采用小鼠耳肿胀法实验和小鼠扭体法实验,分离出黄鳝藤的有效部位。
- 详细介绍:
- 1、黄鳝藤化学部位的提取分离 称取定量药材用95%和70%乙醇分别回流提取,药材、试剂比例为1:3,回收溶剂得浸膏,干燥并称重。将浸膏进行水分散,所得溶液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回收溶剂,干燥并称重。 2、黄鳝藤各提取部位抗炎镇痛的活性研究 (1)对二甲苯性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昆明种雄性小鼠80只, 体重20±2g,随机分为CMC-Na组(模型组)给药0.02g/Kg、中药治疗组(黄鳝藤组)给药3g/Kg、西药对照组(阿司匹林组)给药0.25g/Kg。 按表1灌胃给药,连续4d,末次给药45min后将每只小鼠右耳廓两侧用微量进样器均匀涂布10μL二甲苯致炎,左耳廓不做处理作对照。致炎20min后将动物脱臼处死,剪下双耳用打孔器分别在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分析天平称重。计算小鼠耳肿胀度。 (2)对乙酸引起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昆明种雄性小鼠80只, 体重20±2g,随机分为CMC-Na组(模型组)给药0.02g/Kg、中药治疗组(黄鳝藤组)给药3g/Kg、西药对照组(扶他林组)给药0.02g/Kg。按表2灌胃给药,连续4d,末次给药45min后,腹腔注射0.6%冰乙酸0.2ml致痛。观察和记录首次扭体时间以及15min内、20min内扭体反应的次数。 3、实验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One-Way ANOVA检验,得出结论。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黄鳝藤,《中华本草》记载其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之功效。但是其抗炎、镇痛成分尚未阐明。故本研究采用小鼠耳肿胀法和小鼠扭体法实验,明确黄鳝藤的有效部位。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小鼠耳肿胀法和小鼠扭体法实验是经典的抗炎镇痛实验模型,具有成本低,可操作性强等有点。本研究采用小鼠耳肿胀法和小鼠扭体法实验,分别考察黄鳝藤的抗炎、镇痛药理作用,从而确定黄鳝藤的药理学作用。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黄鳝藤的氯仿部位有减少扭体次数和延长首次扭体时间的趋势,期待更加深入的研究。通过本次实验,为黄鳝藤的药理学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学术论文摘要
- 本实验研究黄鳝藤各提取部位抗炎镇痛的活性。首先采用系统溶剂萃取法提取黄鳝藤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各个化学部位,制备粗提物,配制实验药物,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乙酸引起小鼠扭体反应药理实验研究黄鳝藤抗炎和镇痛的药理作用。 在本次实验中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实验,黄鳝藤各提取部位均未见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乙酸引起小鼠扭体反应的实验中,氯仿部位有减少扭体次数和延长首次扭体时间的趋势。目前两种药理实验尚不能确定黄鳝藤具有抗炎和镇痛的活性。
获奖情况
- 无
鉴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1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魏鑫.多花勾儿茶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 3娄玉钤.中国风湿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4张小丽,张明发等.祛风湿中药镇痛抗炎的药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11(26).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报道国内大部分学者通过小鼠耳肿胀模型,佐剂关节炎模型,扭体法,热刺激甩尾法等简便易行的实验方法研究祛风湿中药。有些学者如王绪辉等以家兔为造模动物,模拟自然风寒湿环境,建立了风寒湿性关节炎的实验模型,后又根据克隆选择学说,复制人类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模型;吕爱平等选择Ⅱ型胶原制作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同时加寒湿因素;肖长虹等在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两种不同的条件刺激及其与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外涂共同作用,制出了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RA模型。国外有些学者利用分子生物学理论研究中医证候的动物模型,目前已成功地复制出多种转基因动物模型。这是一种病同证异的证病结合模型,这种模型不局限于某一病理改变,它具有在分子、细胞水平上操作,器官整体表达的特点,将分子、组织细胞、器官、整体有机地结合,更接近疾病本身,具有病证结合的特点。 通过查阅文献,国内大部分学者的抗炎镇痛模型选择动物模型,充分考虑到实验的成本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