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归因理论的早期发展及影响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本文通过对归因理论的早期发展过程和取得的重要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以理论发展的全过程为主线,系统性的阐述了各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文章指出了这一理论的重大意义和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详细介绍:
归因(Attribution)属于社会认知内容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个体对某一事件或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知觉。研究的焦点在于个体如何对行为的原因作解释,以及这些解释的含义是什么。归因理论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现,在经历了四十余年不断发展与完善之后,如今已发展成为心理科学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以及教育科学研究之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理论之一,有关研究成果为人们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社会行为奠定了基础。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文章旨在通过对归因理论的早期发展过程和取得的重要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理论发展的全过程为主线,系统性的阐述了各阶段的代表性理论。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归因理论作为社会认知研究的一部分,成为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指出了这一理论的重大意义和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文章的系统化阐释,为今后的归因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在各领域的应用起到铺垫、深化和疏导的作用。

学术论文摘要

归因理论作为社会认知研究的一部分,成为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归因理论的早期研究经历了因果关系研究的出现、控制点理论的提出、理论的深化和扩充以及这一时期理论发展的顶峰,其代表人物及相应理论分别是海德的因果关系归因研究、罗特的控制点理论、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断理论、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和韦纳初期的归因理论。文章对归因理论的早期发展过程和取得的重要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指出了这一理论的重大意义和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获奖情况

鉴定结果

本作品参考张爱卿.归因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等中外关于归因理论的主要文献资料,结合本人及合作者的大量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真实可靠,指导老师参与10%。

参考文献

[1].张爱卿.归因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3.(1) :38-41 [2].孙时进.社会心理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2: 105-108 [3].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134-150 [4].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234-243 [5].黄俐丽.论韦纳归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作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4(3): 76-78 [6].金盛华,张杰.当代心理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58-70 [7].Rotter,J.B.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 [J].Psychological Monographs,1966(80). [8].孔令智.社会心理学概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224-237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归因研究的发展趋势有四:一是由狭义走向广义;二是归因推理由“内容空泛”走向“内容具体”;三是由规范模型走向归因过程中的各种“错误与偏倚”;四是由规则或算法走向过程。当前归因研究有三条线索:包括ANOVA模型的复苏、语言对归因的影响和信息加工与归因关系。在此基础上,社会认知对归因领域最重要的贡献是它促进了理论的整合。在社会认知的推动下,归因将成为一个更加广阔的理论框架,用以说明人们如何感知外部环境或构建世界的心理模型。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