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日本核泄漏后大学生的心理反应状况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值得关注的是,有些大学生群体却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对自身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社会的安定都产生不利影响。针对现状本研究是在日本核泄漏事件后,使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对河北联合大学400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测试,对大学生的心理反应以及各自受人口学变量影响的程度问题展开初步的探讨。
详细介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emergent events of public health),(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宫城县北部地区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随后引发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泄露,给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益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问题。 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检索我们了解到,由于突发事件是突如其来的威胁,人们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其中一些群体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从而能有效地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更好地保护自己,维持社会稳定。但值得关注的是,有些群体却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抑郁、焦虑、强迫、疑病等,对自身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社会的安定都产生不利影响[7]。突发事件发生时社会心理因素对突发事件控制效果和进程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因疫情疾病生活工作以及社会和人际关系等因素而致的心理状况非常突出[2]。 由于已有研究多以成年人为被试,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研究近几年才渐渐出现,而且诸如心理反应是否会受到人口统计学变量(如性别、年级)影响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也不多见。因此,本研究将针对大学生在日本核泄漏后心理反应以及各自受人口学变量影响的程度问题展开初步的探讨。以期高等院校长期不懈的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能力[3], 构建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进由于突发事件是突如其来的威胁,人们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其中一些大学生群体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从而能有效地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更好地保护自己,维持社会稳定。但值得关注的是,有些大学生群体却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对自身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社会的安定都产生不利影响。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首先,本研究是在日本核泄漏后对大学生的心理反应状况进行调查,就有时效性。其次,总揽文献发现,虽然国内外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研究的数量很多,可是范围很窄,主要围绕2003年的SARS事件和美国的9•11事件。同时,从研究对象上来讲,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反应研究很少,从研究工具上来讲,没有一个普遍的公用的量表及常模可供比较。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对其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心理反应分析与辅导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促进高等院校长期不懈的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构建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同时收集的数据也有助于丰富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心理学领域在对特定群体、特定背景下的心理理论的研究。

作品摘要

目的 探讨日本核泄漏事件后大学生的心理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从抑郁、衰弱、恐怖、强迫-焦虑、疑病五个维度对唐山市河北联合大学400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测试。结果 ①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抑郁因子3.188,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其他各个因子未见显著差异;②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衰弱恐怖疑病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衰弱因子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③是否独生的大学生在抑郁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④不同学科的大学生在抑郁衰弱恐怖强迫-焦虑因子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⑤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抑郁衰弱(恐怖强迫-焦虑疑病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强迫-焦虑因子和疑病因子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结论 日本核泄漏后,男大学生心理反应小于女大学生;农村大学生心理反应小于城市大学生;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反应小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文科大学生心理反应小于医科、理科大学生;大四学生心理反应小于其它三个年级的大学生。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6.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003]376号. [2] 车文博. 心理治疗指南.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0,957-981. [3] 高延,杨玉凤 ,马延生,等.SARS流行期间大学生情绪反应状况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6):658-660. [4]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行为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增订版),1999.268-269. [5] 高延,许明璋,杨玉凤,等.非典期间大学生应对方式及相关因素研究.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2):60-63. [6]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3. [7] 王一牛,罗跃嘉,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心境障碍的特点与应对.心理科学进展,2003,11(4):387-392. [8] 潘敏,石丽,周金莲,等.不同学科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差异性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5,9(44): 54-55. [9] 周晓梅,侯桂芝,侯玉波,等.应付方式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2,34(4):414-420. [10] 张林,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心理科学,2005,28(1):36-41. [11] 李士保,席波,付茂笋,孙付胜,等.城乡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5):398. [12] 宋静,黄美芳.SARS时期医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述评.医学与社会,2004(5)17:39-40. [13] 黄国平,张亚林等.“SARS”危机中的大学生求助方式[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3):301-303. [14] 李建明,李丽娜等.大学生对SARS的认识及心理状态的调查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4):241-242. [15] 佟月华.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396-398. [16] 苏莉,韦波.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群体心理反应与干预.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 14(12): 130-140.

调查方式

选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对唐山市共400名本科大学生河北联合大学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数据收集上来后,使用EXCEL输入电脑后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描述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虽然突发事件的范围广、种类多,但就研究现状看,对突发事件下群体心理反应的研究还很局限。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9•11”事件和SARS事件,还有少量的灾难事件。通过对这两个大事件的重点研究,可以揭示突发事件下群体心理反应的主要特征。其中有学者研究表明:在SARS流行期间,社会公众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反应。研究资料显示,开始阶段公众不太重视疾病的严重性,故而不太注意认真做好个人防护。随着事态的发展,更多人认识到了SARS 的严重性,开始出现普遍的恐慌心理,不敢出门、盲目消毒、过分关注,以至恐惧,甚至易怒、有攻击行为或有报复想法。Susan Klitzman等研究发现,恐怖袭击及灾难事件易引起公众焦虑、恐慌,少数人会发生精神障碍。Susan Klitzman等还发现,虽然总的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突发事件造成的心理伤害能逐渐减退,但有些症状即使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都不能完全消除,这也与Hongtu Chen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一些人尽管并无症状,但心态处于严重恐慌状态,而另一些人可能会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可能感染,表现为过度勇敢、无防护等。 目前国内外尚未有专门针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标准化心理测评量表。国内外学者基本上都是采用一些通用的心理量表:其中国外应用的量表种类较多,主要有SCL-90、STAI、DSM、PTSD-Ⅳ、IES等等;国内绝大多数研究都采用SCL-90,也有少数学者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等。但仅仅使用通用心理量表可能会存在针对性不强,从而降低检验效度的缺点。因此国内外学者尝试编制专门针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量表:唐峥华[15]等自编《面对“ SARS”( 大学生问卷)》,王学义[16]等自编《对SARS 的心态自评问卷》,北京大学的部分心理学专家自编《有关SARS型肺炎( SARS)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但以上自编量表及问卷都是针对SARS 疫情的,可能并不适用于其他类型的突发事件。当前研究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就是编制出既具针对性、又适用于所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标准化心理量表。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