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赴川救灾志愿者替代性创伤的调查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该作品选取300名参加汶川地震的救灾志愿者作为被试,采用韩雪等人编制的“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进行调查。本文旨在通过对赴川救灾志愿者替代性创伤的调查研究,探讨有关替代性创伤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减少替代性创伤的发生提供依据。
详细介绍:
替代性创伤是危机干预中的常见现象,它给救灾志愿者的身心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1996年,Saakvitne与Pearlman对VT做出了明确的定义:它是“一种助人者的内在经验的转变,是同理(empathy)投入于当事人的创伤题材所产生的结果。”即救灾志愿者在与受灾群众互动时,被他们的内在经验所影响,间接感受到了灾难发生时受灾群众的创伤性体验,由此给救灾志愿者带来某种影响。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很重视替代性创伤的发生,然而关于这方面的实证研究较少。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成果,我国对替代性创伤的探讨还处在萌芽阶段。近几年我国自然灾难频繁发生,广大的救灾志愿者第一时间参加了援助活动,志愿者特殊的工作性质使其时时目睹灾后的惨况,而且要面对痛苦的人群和承担超负荷工作, 由于对生还者及其创伤的同情和共情,并不能适时恰当地予以处理,这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与生活适应 ,常有的情绪心理是恐惧、担心、过度疲劳和紧张,有的可能面对死亡的打击,流露出抑郁、焦虑、悲伤等情绪。即随着负性情绪的日积月累,个体自感压力很大,会怀疑世界时如此灰暗,生活充斥着悲伤,他们的价值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关注救灾志愿者的替代性创伤是目前亟待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对赴川救灾志愿者替代性创伤的调查研究,探讨有关替代性创伤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减少替代性创伤的发生提供依据。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作品通过对300名参加汶川地震的救灾志愿者采用韩雪等人编制的“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进行调查,进而探讨赴川救灾志愿者的替代性创伤状况。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很重视替代性创伤的发生,然而关于这方面的实证研究较少。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成果,我国对替代性创伤的探讨还处在萌芽阶段。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本文通过对赴川救灾志愿者替代性创伤的调查,探讨有关替代性创伤的影响因素,为减少替代性创伤的发生提供依据。

作品摘要

摘要: [目的] 探讨赴川救灾志愿者的替代性创伤状况。[方法] 对300名参加汶川地震的救灾志愿者采用韩雪等人编制的“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志愿者替代性创伤总分上超过理论中值的百分比为3.8%,而在认知反应和生活信念分别为12.4%和23.7%;在替代总分的均分上,男性援助志愿者明显低于女性援助志愿者(t=-3.460, P<0.01) ;在受教育程度上,受教育程度低的志愿者在替代性总分上明显的高于受教育程度高的(t=3.524, P<0.001);在生活信念上,未婚的援助志愿者的得分明显高于已婚的援助志愿者(t=2.684, P<0.01)。替代创伤在灾区工作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F= 8.356, P<0.001)。[结论] 女性、受教育程度低、未婚的志愿者的替代性创伤较为严重;在灾区工作时间短的救援者的替代性创伤较为严重。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李序科.灾难性事件救助人员替代性及其社会工作救助.风险管理,2008.12,75–78. [2] 姚玉红.地震灾后心理危机高危人群及其干预.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3): 2405-2406. [3] 胡正申.九二一救灾士兵「团体处遇方案」设计与评估之研究[J].军事社会科学学刊, 2000,6:1-30. [4] 韩雪.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性问卷的编制与初步应用.硕士论文.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68-69. [5] McCann I L, Pearlman L A.Vicarious traumatization: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working with victims. Journal of Traumatic Stress, 1990,3:131–149. [6] Cunningham M,Impact of trauma work on social work clinicians. Empirical findings. Social Work, 2003,48:451–459. [7] Becvar D S. The impact on the family therapist of a focus on death, dying and bereavement. 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 2003,29:469–477.

调查方式

问卷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替代性创伤是危机干预中的常见现象,它给救灾志愿者的身心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1996年,Saakvitne与Pearlman对替代性创伤(Vicarious Trauma ,VT)做出了明确的定义 :它是“一种助人者的内在经验的转变,是同理(empathy)投入于当事人的创伤题材所产生的结果。”即救灾志愿者在与受灾群众互动时,被他们的内在经验所影响,间接感受到了灾难发生时受灾群众的创伤性体验,由此给救灾志愿者带来某种影响。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很重视替代性创伤的发生,然而关于这方面的实证研究较少。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成果,我国对替代性创伤的探讨还处在萌芽阶段。 近几年我国自然灾难频繁发生,广大的救灾志愿者第一时间参加了援助活动,志愿者特殊的工作性质使其时时目睹灾后的惨况,而且要面对痛苦的人群和承担超负荷工作, 由于对生还者及其创伤的同情和共情,并不能适时恰当地予以处理,这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与生活适应 ,常有的情绪心理是恐惧、担心、过度疲劳和紧张,有的可能面对死亡的打击,流露出抑郁、焦虑、悲伤等情绪。即随着负性情绪的日积月累,个体自感压力很大,会怀疑世界时如此灰暗,生活充斥着悲伤,他们的价值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关注救灾志愿者的替代性创伤是目前亟待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