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大学生中医药知信行量表的编制及应用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课题调查内容是对在校大学生对中医药知识的“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同时调研了大学生中医药“知信行”和自我健康感的关系,为在校大学生进行中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研究显示大学生中医药知识“知信行”的影响因素主要与父母学历、专业、生源地、户口类型、年级有关,中医药“知信行”得分越高自我健康感越强。中医是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大学生中医药知识知信行的调查对于评估中医健康教育工作是有必要的。
详细介绍:
本课题研究的是天津在校大学生对中医药知识的“知信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将中医“知信行”情况与在校大学生的自我健康感相关联,进一步考证中医健康教育在大学生中的开展状况与影响因素。为中医药知识在大学生中乃至的社区中的推广提供理论数据依据。 课题调查运用的方法是以问卷调查为主,走访,个别交流为辅的的调查方法。问卷设计采用集体讨论法,专家咨询法设置预调查问卷,通过因素分析,项目分析对选项支进行筛选,形成再测问卷,通过调查结果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形成最终量表。量表经过了初测-再测-验证-应用-再验证的标准化流程,保证了量表的信效度和区分度。正式调查样本量达到3660人。研究得出以下结果:①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自编大学生中医药知信行量表位于同一因素内的条目具有共同性,能合理解释,与理论设想的结构基本一致。量表的信效度分析结果表明,同质信度、重测信度和结构效度、效标效度均符合心理学测试指标要求;②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级、专业、户口类型、生活地域和父母学历是大学生中医药知信行的影响因素;大学生中医药知信行的程度和父母学历、户口类型对健康自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行为确立”、“治疗保健观”和“中医信念”的影响力最大;③大学生中医药知信行与健康自评的相关分析表明,二者呈显著性正相关,即中医药知信行的程度越高,健康自评越积极。此结果可以为中医药宣传,中医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中医是祖国伟大的传统优秀文化,而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进行进行在校大学生中医药知识的知信行与自我健康感的调查既能为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做出努力,又能为中医这项伟大宝库的传承做出贡献,全体课题组成员都认为这是很有意义的。

作品图片

  • 大学生中医药知信行量表的编制及应用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研究目的:①编制中医药知信行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②探讨大学生个人背景变量对中医药知信行的影响;③探讨大学生中医药知信行及相关因素对健康自评的影响。 研究思路:研究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知信行量表的编制 制定初试量表,通过项目分析形成再测量表。 第二阶段 知信行量表的应用 通过对再测量表的检验确定正式量表,并和主观自测量表关联,进行交叉研究。根据结果形成结论,提出对此次调查结果的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①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样本分布广泛数量达到3千余人,能够反映被试情况②按照初测-再测-验证-应用-再验证的标准化流程,保证量表的信效度和区分度。 先进性:大学生中医药知信行量表可以作为评价大学生中医药素养和高校或社区健康教育效果的工具。 独特性:①将 知信行理论引入大学生的中医药素养和高校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研究②大学生中医药知信行与主观健康状态关系的实证研究可以检验扩展涉及的理论。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应用价值:①本研究应用的问卷测试法为评价中医药知信行情况提供新思路②“大学生中医药知信行量表”能为中医调治观和养生观等在大学生健康教育中运用的效果提供客观指标。 现实指导意义:①分析大学生中医药知识、态度/信念、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大学生中医药知信行与主观健康状态的关系,即可反映高校健康教育工作效果,又可了解中医药在不同地域和家庭的推广程度,为决策者提供资料,有效促进公共健康水平。

作品摘要

本研究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研究,对健康教育的相关概念和主要理论做了综述。第二部分为实证研究,以天津市内8所高校3660名大1和大2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自编大学生中医药知信行量表和健康自测量表展开了以下研究①大学生中医药知信行初始量表的编制②大学生中医药知信行正式量表的信效度检验③大学生中医药知信行影响因素的探讨④大学生中医药知信行及其相关因素对健康自评影响的探讨。 四项研究得出以下结果:①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自编大学生中医药知信行量表位于同一因素内的条目具有共同性,能合理解释,与理论设想的结构基本一致。量表的信效度分析表明,同质信度、重测信度和结构效度、效标效度均符合心理学测试指标要求;②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年级、专业、户口类型、生活地域和父母学历是大学生中医药知信行的影响因素;大学生中医药知信行的程度和父母学历、户口类型对健康自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行为确立”、“治疗保健观”和“中医信念”的影响力最大;③大学生中医药知信行与健康自评的相关分析表明,二者呈显著性正相关,即中医药知信行的程度越高,健康自评越积极。此结果可以为中医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袁焕欣学生作品《大学生中医药知信行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度发表(预录用)

参考文献

[1]陈建伟,李美婷,何梅囡,等.中医“知信行”问卷的信度、效度评价[J].预防医学论坛,2009,15(10):915~917 [2]曲宝萍,李文连.浅谈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J].甘肃中医,2008,11(21):80~81 [3]palank,C.L.Detenninants of Health-Promotive Behaviors[J].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ea.1991a,26(l):233~239 [4]容景瑜,周小军,陈壮忠.广州大学城开设中医药课程跨校选修的调查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4):196~198 [5]陈国永,马昱,胡俊峰,等.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比较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3):163~174 [6]刘素兰,丁瑞英,陈刚,等.潍坊市寒亭区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现状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0,26(2):132~135 [7]Laura D. Kubzansky, Nancy Kriager et al. United States: Social inequality and the burden of poor health. In:Timothy Evans,Margaret White head et al.Challenging Inequities in Health: From Ethics to Action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105~121 [8]顾清,李学军,高皓宇.天津市居民健康素养现况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4):334~337 [9]李兰.健康行为的概念与研究[J].中华民国公共卫生学会杂志,1991,10(5):199~211 [10]黄敬享.健康教育学(第4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4~17,29~36

调查方式

本研究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法进行抽样; 采用集体组织、走访、个别交谈、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中医认知度评价及中医药“知信行”影响因素研究 ①大部分中医药认知度调查侧重于中医药知识的现状分析。采用构成比等方法将有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②个别调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联合其他量表进行研究,探讨了“知信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如陈建伟所做的《社区居民“知信行”及生存质量调分析》,《中医知、信、行调查问卷》得分与《SF一36生存质量量表》各维度得分关系的统计分析显示:生存质量六个维度得分与“知信行”总分呈直线相关。 二、“知信行”健康教育理论的应用研究 “知信行”是知识、态度、信念、行为的简称。这一理论认为:行为改变是目标,为了达到行为改变的目的,必须有知(知识和学习)作为基础,还要有信(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作为动力。 “知信行”模式近几年在我国运用较多,作为一个健康教育工作理论,证明了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和效果。如许多研究者在社区进行了“知信行”模式研究,谢龙利对济宁农民工进行调查,了解他们有关艾滋病的知、信、行情况,发现农民工对艾滋病的知识掌握率低,仅有43.9%的人能正确回答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仅有63.0%的人相信安全套可以使自己免受艾滋病的侵袭,只有41.4%的人用过安全套。他提出要开展对农民工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并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态度和信念,提高他们避免高危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知信行”模式也对健康教育实施方案起到指导作用,这方面运用成功的例子很多,张庆华在新疆乌鲁木齐牧区运用“知信行”理论模式开展对哈萨克族人群的高血压干预,干预组干预后知晓率由11.9%上升到60.0%、信念形成率由13.8%上升到57.3%,行为形成率由14.0%提高到34.60%,对照组无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教育“知信行”理论通过考评健康教育受众某一领域的“知识、态度/信念、行为”的情况,反映该领域的健康教育工作效果,了解健康教育受众的掌握健康技能的程度,为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调查中医“整体观”在高校的效果,同样可以借鉴“知信行”理论,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中医药的“知信行”情况,可以了解中医药在高校的推广程度。“知信行”理论模式,也是我们本次研究运用的一个健康教育理论,借此了解中医药知识、信念、态度及形成中医保健生活方式和就医方式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并与主观健康感结合,探讨中医知信行对大学生主观健康感的影响。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