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加快衡阳市城镇化进程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小类:
经济
简介:
由于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较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本课题通过对我国城镇化现状及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城镇化进程当中存在的障碍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通过对衡阳市不同乡镇的50余户农村家庭进行实地深度调研,了解农民对于城镇化的真实态度和看法,以及城镇化当中农民遇到的实际问题和障碍,情况真实、数据可靠。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详细介绍:
农村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规律,也是地域空间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反映。因此全力推进衡阳市城镇化发展,是区域经济保持长期优化集约增长的战略选择。本文以衡阳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推动衡阳市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衡阳市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湘江中游,总面积约1.53万平方公里,占湖南省土地面积7.23%,在湖南省市、州中,幅员位居第7位。东邻株洲市,南抵郴州市,西南接永州市,西北挨邵阳市,北达娄底市、湘潭市。2009年衡阳市区面积608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户籍人口136万。随着衡大高速的建成、衡云干线、衡岳高速公路、船山大道西延西渡相继开工,衡阳“西南云大”都市区雏形初现。 衡阳市全市人口总量从1949年的311.85万人,2009年全市年末总人口73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9.22万人,城镇化水平43.2%。 衡阳市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农村人口对城镇化相关信息缺乏了解。由于地方干部宣传工作不到位,农村居民对当地政府信息了解甚少。加上衡阳处于中部地区,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居民距离政府、乡镇街道有一定距离,处于“山高皇帝远”的位置,导致政府与百姓之间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进而使得许多农民缺乏进城的积极性。 第二,农村人口进城后的就业压力较大。社会和经济的长期制约,农村群众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没有在城镇生存的职业技能。以目前来看,衡阳城镇居民就业形势严峻,农村居民更加为自己进城后的出路担忧。 第三,农村思想观念落后制约城镇化进程。农村群众的思想意识是以乡土为核心的,从客观上他们严重依赖土地,从主观上深深依恋土地,许多人不愿意离开眷恋的土地和熟悉的人群而到陌生的城镇生活,重人情、重情感、重伦理,缺乏进取与创新的精神。 第四,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阻碍了农民进城的积极性。部分农民不愿进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完善,居民缺少幸福感。因为他们在农村至少有土地,能够免除后顾之忧。而一旦进城,就会面临诸多问题,如政府补助问题、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农村社会低保问题、养老医疗保险问题、住房问题等,并没有得到政府明确的实质性的制度保障。 第五,资金短缺是制约小城镇化发展的瓶颈。衡阳市小城镇建设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资金匮乏,部分小城镇经济基础薄弱,财力十分有限,是典型吃饭财政。多数小城镇没有建立一级财税体制,即使土地出让金和城市维护税全部返还也寥寥无几。 加快衡阳市城镇化进程的对策: 第一,做好城乡科学规划。加快衡阳城镇化进程,需要把城乡规划放在首位,突出前瞻性、综合性和权威性。从城乡资源的合理利用出发,在高起点上规划,把衡阳城乡劳动力转移、产业发展和特色园区建设放在一起进行考虑,真正用城乡互动来支撑和推动城镇化的发展。 第二,建立以市场主导为主、政府引导为辅的动力机制。动力机制是指促进这些力量生成与强化,并使之在城镇化中持续、有序发挥作用的方式。市场利益驱动机制为主,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生产要素在城乡区域间重新配置的过程;政府规划引导机制也不可或缺,城市发展的一些领域处在被现代经济学家认定的市场失灵的边界之内,市场并不总是有效地提供市政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 第三,优化城镇体系结构。充分发挥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合理的城镇布局体系是保证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强调区域内城市间以及区域间的分工协作,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使空间结构分布合理,各种规模、功能的城市相互协调发展。 第四,优化城乡产业结构。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产业协作体系产业发展,尤其是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城镇化的基本动力,只有形成合理的产业体系和结构,才能更好的支撑衡阳城镇化的发展 第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交通:衡阳位于湖南“三加五”(长株潭+衡娄益岳常)城市群南端,已规划的城际轨道交通北连株洲、西北连娄底。 (2)工业园:衡阳要成为工业大市和强市,需要比较大的空间和场地,要有发展工业的腹地。 (3)旅游:将南岳衡山和岣嵝峰整体规划开发,打造衡阳 “西南云大”都市核心区的绿心和湖南的绿肺。 (4)城建:加快推进“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塑城步伐,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打开城区交通瓶颈,敞开城市出口,拉开特大中心城市骨架。加快工程项目进展速度,提高招商引资额增长率,确保招商引资额落实力度。

作品图片

  • 加快衡阳市城镇化进程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 加快衡阳市城镇化进程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 加快衡阳市城镇化进程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 加快衡阳市城镇化进程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由于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较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本课题通过对我国城镇化现状及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城镇化进程当中存在的障碍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课题通过对衡阳市不同乡镇的50余户农村家庭进行实地深度调研,了解农民对于城镇化的真实态度和看法,以及城镇化当中农民遇到的实际问题和障碍,情况真实、数据可靠。 同时本课题成员结合在学校所学知识,并且查阅官方网站和统计年鉴,以及图书馆的核心期刊数据库,研读了大量的最新的相关文献,用所学知识对实际调查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有利于城镇化进程政策建议和措施,得出有较高研究价值的结论。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有学者曾经研究指出,农村人均耕地达到10亩以上,农村才能基本达到小康社会。而目前我国农村人均耕地不到2亩,所以今后几年将有数亿的农村人口涌入城镇,城镇化的压力比较大。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指导城镇化的实践,促进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城镇化质量。同时结合现在衡阳的大力提倡大学生“农转城”推进城镇化进程,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农村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规律,也是地域空间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经济反映。因此全力推进衡阳市城镇化发展,是区域经济保持长期优化集约增长的战略选择。本作品以衡阳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推动衡阳市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论文已被经济类核心期刊《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六期采用(见附件)。

参考文献

石传廷 沧州市委党校《推进城镇化的战略思考》文章编号:1672—3791(2010)07(a)-0223-01选自《科技资讯—学术论坛》 张军扩、侯永志、刘培林《我国城镇化的基本态势、战略重点和政策取向》选自《区域与城市经济》F107 月刊 2010年第四期。 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课题组《我国城镇化的现状、障碍与推进政策》选自《改革纵横》 张耀军《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与对策探讨》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68(2005)05-0036-03 选自《生产力研究》 刘俊娥《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62(2010)02-0047-03 选自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第26卷第2期 段应碧《农村不能被边缘化》 选自《中国改革》2010年第九期/总第323期/邮发代号:2-863 据中国统计年鉴,2002年我国人口总数为12.85亿,其中农民占72.8%。近几年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虽在不断下降,但仍远远高于世界上的很多国家。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3》)和《中国农业统计年鉴2003》)。 据衡阳市统计年鉴:2009年年末,衡阳市全市人口总量为739.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9.22万人,城镇化水平43.20%。与全国城镇化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数据来源:衡阳市统计年鉴2010)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国外相关文献 1.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美国经济学家兰帕德(E.Lampard)在《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第三卷中发表了一篇名为“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发展历史”的文章,指出近百年来,美国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一种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经济发展程度与城市化阶段之间有很大的一致性。 2.与城市化相关的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 1909年,德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在《工业区位论》一书中认为,城市是一种社会生产方式,它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质要素在发展中的集聚为特征。社会经济系统由不同的城市个体及子系统组成,城市之间及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城市的集聚性创造出大于分散系数的社会经济效益。聚集可以带来内部和外部的双重经济效益,因而聚集的产生和发展就形成了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布和布局,即城市经济、地方经济和工业中心区经济。 二、国内相关文献 1.农村城镇化的研究 对于农村城镇化的含义,辜胜阻(1991)等人则认为:“是农村人口向县域范围内的城镇的集中过程”。农村城镇化的“着眼点是城镇人口在非都市人口中的比重”。 2.县域经济的研究 自1987年我国第一部县域经济著作问世至今,我国理论界对县域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对中国县域经济理论及行政区域经济的研究。 (2)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 (3)将县域经济与某一具体问题相结合研究。 (4)从管理学的角度对县域经济运行及县(市)政府的职能和行为的研究。 3.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我国城市地理学家许学强对经济增长与城镇化做过深入的探究,表明城镇水平与经济增长水平之间关系相当密切,两者呈一种十分明显的对数曲线关系,相关程度很高。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