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经济实力外化与文化软实力增长:基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证数据分析
小类:
经济
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文化事业也得到较快发展,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相互促进、共同增长已成趋势。本文在厘清文化软实力定义的基础上,构建起国家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体系及综合评价指数,并就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对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指数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指数随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同向变化、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可以推动文化软实力增长的结论。
详细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文化事业也得到较快发展,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相互促进、共同增长已成趋势。项目在厘清文化软实力定义的基础上,构建以文化创造力指标等四个一级指标为核心,以文化产业增加值指数等十二个二级分类指标为影响因子的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指数。 实证阶段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对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指数的影响。在处理数据“结构突变”问题后,研究较好分析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对文化软实力增长的影响,并得出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指数随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同向变化、国家经济实力增长可以推动文化软实力增长的结论,探讨了通过国家经济实力增长等来促进、推动文化软实力增长的现实路径。

作品图片

  • 经济实力外化与文化软实力增长:基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证数据分析
  • 经济实力外化与文化软实力增长:基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证数据分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现我国的经济“硬实力”已经日益增长,但是,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着明显差距。基于此如何通过经济实力外化来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这是成为本作品研究的出发点。 本作品意在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实证方法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指标和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以探讨通过国家经济实力增长来促进、推动文化软实力增长的现实路径。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构建以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德尔菲法、时间序列模型等,分两阶段考察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和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指数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实证检验文化软实力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之间的相关性。 厘清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和外延,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指数,并就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对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指数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和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客观分析了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和外延,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两大“指数”比较,论证了经济实力外化对文化软实力的影响。为国内外文化软实力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也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发展方向等诸多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作品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文化事业也得到较快发展,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相互促进、共同增长已成趋势。本文在厘清文化软实力定义的基础上,构建起以文化创造力指标等四个一级指标为核心,以文化产业增加值指数等十二个二级分类指标为影响因子的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指数,并就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对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指数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在顺利处理相关数据“结构突变”问题后,本文研究较好地分析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对文化软实力增长的影响,得出了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指数随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同向变化、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可以推动文化软实力增长的研究结论,探讨了通过国家经济实力增长等来促进、推动文化软实力增长的现实路径。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拟在《统计与决策》杂志(CSSCI)发表, 已收到录稿通知(见附件)。

参考文献

[1] Engle, Robert F and C.W.J.Granger.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Representation, Estimation, and Testing, Econometrica,1987,55:251~276 [2] Granger.C.W.J.Investigating Causal Relations by Econometric Models and Cross-Spectral Methods. Econometrica ,1969.37:422~438 [3]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 门洪华.中国软实力评估报告.国际观察.2007(2) [5] 黄金辉与丁忠毅.中国国家软实力研究述评.社会科学.2010(5) [6] 童世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内涵、背景和任务.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 [7] 魏恩政、张锦.关于文化软实力的几点认识和思考.理论学刊.2009(3) [8] 孙亮.文化软实力指标体系的建构原则与构成要素.理论月刊.2009(5) [9] 吴雪明.经济强国指数:中国排名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4(1) [10] 李军军、周丽梅.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经济实力的国际比较及若干启示.经济研究参考.2009(67) [11] 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求是-红气文稿.2010(15)[11]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求是-红气文稿.2010(15) [12] 徐炳胜.单位根“伪检验”解析— 以GDP时间序列为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5) [13] 周桂银、严雷.从软实力理论看美国霸权地位的变化.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1) [14] 阎学通、徐进.中美软实力比较.现代国际关系.2008(1)

调查方式

会议、书报刊物、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文化是一个含义极广的概念,由于其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导致对这一概念所下的定义历来莫衷一是。英国早期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这样给文化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就对其可以作一般原理的研究的意义上说,在不同社会中的文化条件是一个适于对人类思想和活动法则进行研究的主题。” 软实力(Soft Power) 一词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又称“软国力”、“软力量”、“软权力”,由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美国国防部前部长助理约瑟夫•奈首先提出,他在《美国实力的悖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为何不能单干》中指出:它是“一种吸引力,让别的国家不由自主跟随你”。约瑟夫•奈(2004)认为:软实力区别于经济、科技、军事等有形的硬实力(Hard Power),所谓软实力指的是“通过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魅力吸引对方的能力”。当前,学术界对于软实力概念并没有一致的界定,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等产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建立在上述资源基础上的同化力和规制力。此外,美国学者米德还提出“粘性实力”的概念 ,“粘性实力”首先指的是一国的经济实力外化为与他国的经济联系不断扩大和深化,从而提升对他国国际秩序的影响力和塑造力,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以经济实力为代表的“粘性实力既可在军事领域延伸为硬实力,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外化为“软实力”。 国内学者对软实力的内涵阐释还存在分歧。于溪滨(2006)提出,现在学者对软实力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软实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文化及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方而的吸引力。二是社会经济制度以及发展模式等的同化力。三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形象以及在多边外交中对国际规则和政治议题的塑造力。门洪华(2007)则认为中国软实力包括文化、观念、发展模式、国际制度和国际形象等五个要素,他肯定孙子提出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将软实力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孙亮(2009)认为约瑟夫•奈所说的“soft power”实则是国家“软权力”,而文化软实力是约瑟夫•奈“软权力”概念的中国化提法。包括党的十七大报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发展文化软实力建设都是基于建设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提出来的,是一种国家自强的战略措施。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