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体育人才培养的“四个维度”
小类:
教育
简介: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体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以创新创业体育人才的培养与质量为重心与根本的。如何积极推进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改革,怎样化被动培养人才为主动培养人才,努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现代化复合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课题。本文试就核心理念、目标定位、素质要求、模式选择四个维度对高等体育院校教育改革创新和创新创业体育人才培养进行深入探讨。
详细介绍: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创新创业体育人才是指通过系统学习,掌握一定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擅长某项或某几项运动项目,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体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以创新创业体育人才的培养与质量为重心与根本的。如何积极推进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改革,怎样化被动培养人才为主动培养人才,努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现代化复合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课题。因此,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质量优劣和改革成败可以通过是否培养高质量、高水平创新创业体育人才来体现,创新创业体育人才培养是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质量的时代标志与符号象征,对其培养是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教育的必由之路和必然趋势。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健全合格的时代化体育人才,这一目标在目前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并不能完全得以实现。而创新创业体育人才对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不断使我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以及和谐小康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从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目标定位、素质要求和模式选择四个维度进行分析研究,探索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体育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为最终实现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体育人才培养创造积极条件和提供理论支撑。

作品图片

  • 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体育人才培养的“四个维度”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为积极推进体育院校体育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创业体育人才、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思路:通过明确创新创业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现实意义,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政策要求,从顺应不断使我国迈向体育强国的时代潮流,遵循文献回顾、理论分析、理论构建、解决现实问题的逻辑思路,以多学科相关理论为支撑,构建了体育院校创新创业体育人才培养的“四个维度”。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观念更新。化被动培养人才为主动培养人才,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现代化复合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突破了“以就业论就业”和改变了“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方式的自我封闭。 2)理论和实践创新。构建了核心理念、目标定位、素质要求、模式选择的四维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3)人才创新。创新创业体育人才的提出是对传统体育教育中人才培养的反思与重构,在体育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前瞻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价值:为高等体育院校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为创新创业体育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路径。 意义:改变传统体育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实践误区,确立创新创业体育人才为其培养选择,这既是一个严肃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普遍的实践问题。不仅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的深化改革和体育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也会对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推动我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品摘要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体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以创新创业体育人才的培养与质量为重心与根本的。目的为培养现代化复合应用型体育人才,积极推进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改革,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为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体育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创造积极条件和提供理论支撑。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核心理念、目标定位、素质要求、模式选择四个维度对高等体育院校教育改革创新和创新创业体育人才培养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认为:创新创业体育人才的培养应以独特办学的培养目标、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培养机制的适时创新为核心理念,以服务范围、服务形式和培养类型为目标定位,以创新创业的精神、能力和心理品质为素质要求,以“以赛促教”、“体工结合”、可持续发展为培养模式,这些研究结果在相关研究中更具前瞻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作品入选2011年4月17-18日在中国广州由国际智能信息应用学会和工程技术出版社主办的“2011年第二届教育和体育教育国际学术会议”,并作专题报告。

参考文献

[1] 叶育旺,杨惠仪,陈斯明.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反思[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3):224-227. [2] 徐萍.个性品质塑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J].当代教育论坛,2006,1:51-52. [3] 张楠.北京市大学生自主创业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 颉梦宁,等.探析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1:8-9. [5] 彭健民.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94-96. [6][7][8] 沈召前.对教学型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教育管理,2010,5:44-46. [9] 徐萍.个性品质塑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J].教育探索与实践,2006,1:51-52.

调查方式

1)文献资料调查:以创新、创业教育、创新人才、体育人才为关键词,采取各种途径检索、查阅相关资料。 2)访谈调查:与相关领导、专家就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进行访谈,获取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在中国知网(CNKI)、Sport Discus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INTERNET网上搜索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研读文献资料发现, 目前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关于创新、创造的概念、基本特征、二者关系的研究,这一方面的研究一经产生,就成为世界范围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外研究起步较早,且研究成果丰硕。二是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 从国际背景来看,联合国科教文总部1998年发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指出: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我国教育部也在1999年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三是关于创新人才内涵的研究,在现有文献中,有很多学者对创新人才进行过界定,具有代表性的主流观点有三种:①主要从创新的部分素质系统展开研究,如王彦梅(2007)、黄楠森(2000)等人;②主要从一般素质和部分创新素质两方面进行研究,如丁刚(2000)、平旭(2001)等人;③主要从部分创新素质和创新成果两方面进行研究,如张纹(2000)、余红(2004)等人。四是关于创新人才特征、素质的研究,此类成果颇多,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五是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研究者们主要从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教育、策略及其制约因素进行分析,这一研究有众多科研成果问世。六是关于创新人才评价的研究,学者多从评价对象的主客体,评价的功能观,评价的基本思路等方面开展研究,代表性观点有郭朝红(2006)、史瑞君(2004)等人,但研究成果较少。 总的来看,从国内外对于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研究已从单纯的就教育论教育、人才论人才,逐渐向研究创新人才的素质、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等问题进行研究;逐渐向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内外因素的多元化分析转变;研究的视角也呈现出多维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管理学、社会学、人才学理论被应用到对教育、人才的研究中来。前人的研究中,多以个案研究为主,与培养创新人才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系统研究不足。体育院校对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存在差距,尚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办法。关于创新创业视角下体育人才的研究,目前为止,尚属新的研究课题,无系统的研究成果面世。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