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搭建学校、政府与企业项目信息互动平台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着手,成立政府、企业、学校相结合的项目机构,让政府及时了解企业所需的科技项目,并向学校回馈相关信息,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创新,以社会需求为引导,以大学生创新为突破口,扩充双方选择范围,既解决企业问题,又避免资源浪费,以产促学,学以致用,采用在校大学生先创业再就业的新模式,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就业。
- 详细介绍:
- 通过搭建学校、政府与企业项目信息互动的平台,让政府及时了解企业所需的科技项目,并向学校回馈相关信息,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创新,以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引导,以大学生创新为突破口,扩充双方选择范围,即解决企业问题,又避免资源浪费,以产促学,学以致用,成立政府企业学校相结合的项目机构,采用在校大学生先创业再就业的新模式,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就业。 本文撰写的目的:是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大学生的就业模式.促进大学生就业。本文撰写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我们对武汉各大高校的分层抽样调查统计的数据以及收集的资料,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式,调查武汉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校大学生创新所需的条件,当代已有的就业模式是否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有的就业途径及弊端,大学生通过创新取得的经济效益五个方面的情况。提出利用学校人力资源与社会资源相结合的新模式促进就业,并论证这种模式的先进性、科学性、可行性及独特之处。 通过定量分析提出定向创新即受社会需求引导的创新,用社会需求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从定向创新中学习创新、学会创新,一方面创新要带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经济效益又是对大学生创新极大的调动作用,中间的过程是大学生受益的过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大学生的就业模式.促进大学生就业。 基本思路: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式,调查武汉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校大学生创新所需的条件,当代已有的就业模式是否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有的就业途径及弊端,大学生通过创新取得的经济效益五个方面的情况,提出利用学校人力资源与社会资源相结合的新模式促进就业。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结合武汉市大学生就业情况,通过各种形式的调查,提出先就业后创业的新模式,搭建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信息平台。及时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的产学结合,充分调动大学生创新的积极性,挖掘大学生创新潜能,使大学生的创新成果有效的转化为经济效益,促进就业。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为大学生提供新的就业途径,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让学校及时了解社会需求的信息并有针对性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突破大学生就业缺乏经验,创业缺少资金的瓶颈,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发觉人才,通过学校的人才资源解决企业的相关困难,促进企业的发展。
作品摘要
- 通过搭建学校、政府与企业信息互动的平台,让政府及时了解企业所需的科技项目,并向学校回馈相关信息,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创新,以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引导,以大学生创新为突破口,扩充双方选择范围,即解决企业问题,又避免资源浪费,以产促学,学以致用,成立政府企业学校相结合的项目机构,采用在校大学生先创业再就业的新模式,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就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① 胡锦涛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人民网 ②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编着.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6 (就业蓝皮书) ③数据来源于 ④社科院教育竞争力排行深圳居首遭批驳—— 长江商报 2009年09月01日05:46 ⑤(光明日报,2005-08-23 《创造:一流大学之魂》:刘道玉着181页) ⑥(《创造学教程/杨乃定主编.-西安第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10第29页) ⑦(《创造学教程/杨乃定主编.-西安第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10第43-44页) ⑧刘然,三种类型创新实践的关系,中图分类号:B0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292(2008)0l一0009—04 2008年1月宁夏社会科学No.1.Jan.2008 ⑨部分图示来自(创造学教学教程-杨乃定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第11页 ⑩SSR(Sdudy Independenty Seminar And Research) 第一个“S”代表自学或独立学习,第二个“S”代表课堂讨论,“R”代表科学研究。《创造:一流大学之魂》:刘道玉着第13-14页
调查方式
- 走访、问卷、 亲临实践、统计报表、现场采访、人员介绍等方式。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通过搭建学校、政府与企业项目信息互动的平台,让政府及时了解企业所需的科技项目,并向学校回馈相关信息,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创新,以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引导,以大学生创新为突破口,扩充双方选择范围,即解决企业问题,又避免资源浪费,以产促学,学以致用,成立政府企业学校相结合的项目机构,采用在校大学生先创业再就业的新模式,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就业。 本文撰写的目的:是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大学生的就业模式.促进大学生就业。本文撰写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我们对武汉各大高校的分层抽样调查统计的数据以及收集的资料,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式,调查武汉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校大学生创新所需的条件,当代已有的就业模式是否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有的就业途径及弊端,大学生通过创新取得的经济效益五个方面的情况。提出利用学校人力资源与社会资源相结合的新模式促进就业,并论证这种模式的先进性、科学性、可行性及独特之处。 通过定量分析提出定向创新即受社会需求引导的创新,用社会需求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从定向创新中学习创新、学会创新,一方面创新要带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经济效益又是对大学生创新极大的调动作用,中间的过程是大学生受益的过程。图⑿ 我们既不提倡“以典型产品带教学”的课程体系,也不是全盘的采用SSR模型⒂而是采用两步齐头并进的方法,一方面学习基础课程,另一方面给予大学生创新的自由环境。调动广大学生及时的主动的参与、自主选择、自主研究创新、自主探寻,这是有别于“产学研”理论的新的就业途径。 结合武汉市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通过各种形式的调查,提出先创业后就业的模式,搭建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信息互动平台,及时的回馈信息,引导大学生有针对性的产学结合,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大学生的创新成果有效的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促进就业。为大学生提供新的就业途径,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让学校及时了解社会需求的信息并有针对性的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突破大学生就业缺乏经验,创业缺少资金的瓶颈,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发觉人才,通过学校的人才资源解决企业的相关问题,促进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