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沧州地区地下水降落漏斗现状及成因分析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能源化工
- 大类: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简介:
- 作品主要阐述了沧州地区地下水降落漏斗的现状及成因,分为五部分:前言介绍了该项目的研究背景目的等基本内容;第一章介绍了该区的区域地质等基本情况;第二章对漏斗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描述;第三章从自然因素、地下水的过量开发与利用、地下水均衡计算三个方面分析了该区漏斗的成因,预测了其发展趋势;第四章得出结论:沧州漏斗是多含水组多中心的复合型大漏斗,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人类过量开采地下水和降雨量的逐年减少。
- 详细介绍:
- 当前,地下水超采已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区域性漏斗状凹面。地下水资源为可更新资源,可开采利用的水量主要是当年或一定水文周期内地下水的补给量。一个地区或一个流域在各种天然补给与消耗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地下水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导致收支平衡遭到破坏,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中国北方许多城市形成多处地下水降落漏斗,其中以沧州地区的地下水降落漏斗最大最为典型。 作品主要阐述了沧州地区地下水降落漏斗的现状及成因,分为五部分:前言主要介绍了该项目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研究途径和方法等基本内容;第一章介绍了研究区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气象水文以及区域地质;第二章介绍了该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着重对该地区地下水降落漏斗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描述;第三章主要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地下水的过量开发与利用)、地下水均衡计算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沧州地区地下水降落漏斗的成因,预测了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发展趋势;第四章为结论和建议。结论为:沧州漏斗是多含水组多中心的复合型大漏斗,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人类过量开采地下水和降雨量的逐年减少。提出的建议和对策对抑制该地区地下水漏斗的进一步发展和恶化有一定的帮助。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主要为水均衡法)从降雨量的减少和开采量的增加两个方面去分析沧州地区地下水降落漏斗的现状和成因,为当地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规划管理贡献绵薄之力。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该作品的科学性在于运用了大学本科所学专业知识,结合了相关的资料对沧州地区的地下水降落漏斗进行了简单分析;先进性在于不仅运用了水均衡分析,而且得出了相关的结论并给出了切合实际的建议和对策;独特之处在于仅仅站在本科生的角度去剖析研究区的地下水降落漏斗,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该作品运用相关数据和资料,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沧州地区地下水降落漏斗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给出了相关建议,为遏制该地区地下水降落漏斗的进一步恶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学术论文摘要
- 作品对沧州地区地下水降落漏斗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列出了近些年的地下水取水量及其用途。同时,文章还对地下水降落漏斗的成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总结,并得出结论:沧州地区的地下水降落漏斗是多含水组多中心的复合型大漏斗,而人类过量开采地下水是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的主导因素。文章最后对由于超采地下水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对抑制该地区地下水降落漏斗的进一步发展和恶化有一定的帮助。
获奖情况
- 无
鉴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无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由于国外工业发展较早,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就相应的比较早一些,对于地下水降落漏斗的研究也就走在了前列。国内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内的研究水平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在上个世纪,我国开始涉足该领域的时候一直引进苏联模式。后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应的涌现出了一大批该领域的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为我国近些年地下水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十多年来,介质非均质性的研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取得长足进步,如研究尺度对介质参数的影响等。人们逐渐认识到,不仅弥散度是尺度的函数,渗透系数也是尺度的函数。因此,它们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随时间变化。从而把地质统计学引入到地下水动力学研究中来。 一百多年来,尽管地下水动力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还是有不少薄弱环节。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出现了许多有关地下水运动方面的新的课题。预计今后的研究将着重突破这些薄弱环节和新课题上。其中主要有:地下水在裂隙介质、岩溶介质中运动机制和基本运动规律的研究,非饱和带水、盐运动理论的研究,水中溶质运动机制和运移理论的研究,热量在地下水中运移的研究,地下水最优管理问题的研究和介质非均质性的研究等。除了继续加强解析法的研究外,对有效地解决各种实际渗流问题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研究将是一个主要的方面。随机理论还会进一步引入到水流和溶质运移研究中来。此外,一些理论问题,如在含多组分溶质的水流中,达西定律的形式需要怎么修改等正引起人们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