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台州倒毛摇蚊属研究(双翅目:摇蚊科)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对浙江省台州地区倒毛摇蚊属已知种类进行了描述,共描述此属4种:黄绿倒毛摇蚊、小足倒毛摇蚊、平截倒毛摇蚊、雅安倒毛摇蚊。其中,平截倒毛摇蚊为浙江省新记录种。
详细介绍:
摇蚊科(Chironomidae)隶属双翅目(Diptera),广布于全球各大生物地理分布区。摇蚊幼虫生活在各种类型的水体中,是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密度和生物量最大的淡水底栖动物类群之一[1]。该科昆虫的研究与全球蓬勃发展的水环境保护和水产养殖研究及生产实践密切相关;某些种类可携带病源体引起哮喘、皮炎、霍乱等疾病,危害人类健康,某些摇蚊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危害水稻等农作物幼苗[2-4]。因此,长期以来摇蚊科一直是国际上倍受重视的昆虫类群之一。 目前,全世界已记录摇蚊科昆虫11亚科339属5000余种,已记录的中国种类不足600种;浙江省仅记录4亚科30属53种,且多为幼虫记录[5]。 倒毛摇蚊属(Microtendipes)由Kieffer在1915建立,本属的属名是根据其前足腿节具有两排倒毛而得名,模式种是Tendipes abbreviatus Kieffer [= chloris (Meigen, 1818)] [6]。目前世界上已知58种:古北区40种;新北区4种;东洋区2种;非洲区14种;澳洲区1种[7]。 本研究依据台州地区现有标本并借阅中国已有标本,对台州地区倒毛摇蚊属进行了记录和描述。共描述此属4种:黄绿倒毛摇蚊 Microtendipes britteni (Edwards, 1929)、小足倒毛摇蚊Microtendipes pedellus (De Geer, 1776)、平截倒毛摇蚊Microtendipes truncatus Kawai & Sasa, 1985、雅安倒毛摇蚊Microtendipes yaanensis Qi & Wang, 2006。其中,平截倒毛摇蚊M. truncatus Kawai & Sasa为浙江省新记录种,对其进行了详细地再描述,并附主要特征图。编制了台州地区倒毛摇蚊属已知雄成虫的分种检索表。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1、对台州倒毛摇蚊属进行分类研究,完成该属种类的鉴定和描述。 2、对旧有记录种进行重新研究核实,修正错误鉴定、不当安置和同物异名;解决疑难种的鉴定。 3、进一步规范该属的鉴别特征,编写此属的鉴定资料;提供修订后的目录和生物地理分布资料。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课题选择采用最新的分类系统对台州地区倒毛摇蚊属昆虫开展全面的种类修订,弥补台州地区倒毛摇蚊属昆虫研究资料的匮乏;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数据管理和叠加分析功能,在物种分布记录的基础上,叠加相关的地理环境因素,突破传统的限制,获得较为准确的物种分布信息,预期的研究结果将从传统的描述走向解释,从相对简单的假设判断走向科学的“定量化”,代表了当今世界研究领域发展趋势和先进水平。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对台州地区倒毛摇蚊属进行记述和修订,所获研究成果将弥补当前研究的不足,填补台州地区该类群相关研究的空白,也可为世界摇蚊研究工作提供中国地区生物多样性资料。同时,研究结果还将对我国害虫综合治理、水环境质量评价和水产养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此外,由于摇蚊是水产养殖的重要开口饵料,可尝试选取台州地区的优势种和鱼类喜食的种类进行人工养殖,为水产养殖提供饵料。

学术论文摘要

对浙江省台州地区倒毛摇蚊属(Microtendipes Kieffer, 1915)已知种类进行了描述,共描述此属4种:黄绿倒毛摇蚊 Microtendipes britteni (Edwards, 1929)、小足倒毛摇蚊Microtendipes pedellus (De Geer, 1776)、平截倒毛摇蚊Microtendipes truncatus Kawai & Sasa, 1985、雅安倒毛摇蚊Microtendipes yaanensis Qi & Wang, 2006。其中,平截倒毛摇蚊Microtendipes truncatus为浙江省新记录种,对其进行了详细地再描述,并附主要特征图。编制了台州地区倒毛摇蚊属已知雄成虫的分种检索表,并详细列出了4种的地理分布。

获奖情况

鉴定结果

共记录台州地区倒毛摇蚊属4种,其地理分布如下:黄绿倒毛摇蚊 中国,日本,欧洲,阿尔及利亚。 小足倒毛摇蚊 中国,全北区广布。平截倒毛摇蚊 中国,日本。雅安倒毛摇蚊 中国(四川、浙江)。

参考文献

1] Edwards F W.British non-biting midges (Diptera, Chironomidae) [J].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1929,77:279-429. [2] Kawai K & Sasa M.Seven new species of chironomid midge (Diptera, Chironomidae) from the Ohra River,Japan[J].Japanese Journal of Limnology Contents,1985,46:15-24. [3] Oliver D R,Dillon M E & Cranston P S.A catalog of Nearctic Chironomidae [J].Research Branch Agriculture Canada Publication,1990,1857/B:1-89. [4] Qi X,Wang X H.A Review of Microtendipes Kieffer from China (Diptera: Chironomidae) [J].Zootaxa,2006, 1108:37–51. [5] Pinder L C V.A key to adult males of British Chironomidea.Part 1. The key;Part 2. Illustration of the hypopygia [M].London:Scientific Publication Freshwater Association,1978. [6] Sæther O A.Some Nearctic Podonominae, Diamesinae and Orthocladiinae (Diptera: Chironomidae) [J].Bulletin of the Fisheries Research Board of Canada,1969,170:1-154.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倒毛摇蚊属(Microtendipes)由Kieffer在1915建立。本属的属名是根据其前足腿节具有两排倒毛而得名。 Edwards(1929)对英国9个种的雄成虫进行了描述并且给出了检索表。在Edwards(1929)中,Micotendipes作为Chironomus的一个亚属处理的。 Townes(1945)研究新北区的Microtendipes,描述1个新种,1个新组合,记录1个老种,并描述它的3个变种。 Freeman(1958)对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Microtendipes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描述9种,并给出非洲区的Microtendipes的检索表。Freeman根据雄成虫的特征,认为Hulstaertiella与Microtendipes是同一个属,并将前者作为后者的同物异名。Freeman(1958)将Kribiomimus 也作为了Microtendipes的同物异名处理,依据是Kribiomimus Kieffer的模式种Kribiomimus bifasciatus Kieffer的形态特征与Microtendipes的特征相同,并将Kribiomimus中的一部分种类归入了Microtendipes,一部分归入了Polypedilum。此外,Freeman(1958)根据前足胫节上鳞片的形状认为Kieffer在1921-1922年所描述的10个种归入到Polypedilum。 日本的Sasa对日本此属的研究作了大量的工作,在Sasa(1995)中作了日本此属的检索表。Sasa先后共描述了此属19个新种。 在Wang(2000)中国摇蚊名录中列出6种,其中M. britteni (Edwards), M. diffinis (Edwards), M. pedellus (De Geer) 和 M. tructus Kawai & Sasa 基于雄成虫标本鉴定;M. chloris (Meigen) 基于雄成虫和幼虫标本鉴定;M. rydalensis (Edwards) 基于雌雄成虫标本鉴定。唐红渠博士在其论文中记录中国此属幼虫7种,其中中国新记录3种。Qi & Wang (2006) 描述中国已知种9种,其中新种5种,中国新记录2种,纠正Wang(2000)错误鉴定3种。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