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论低频噪音环境的心理影响
小类:
社会
简介:
在今年的青岛市政协会议上,低频噪音低分贝评定标准作为一项议案被提出。可见,低频噪音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笔者注意到,虽然人们已经开始重视低频噪音,但只是将目光聚焦于低频噪音的生理危害上,却忽略了低频噪音环境会给人类所带来的不健康的心理影响。所以,笔者确立了此课题:论低频噪音环境的心理影响。希望藉由此篇论文提醒人们关注低频噪音的心理危害。
详细介绍:
在此篇论文中,笔者将以环境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的相关内容作为理论依据,结合历史实验结果和对低频噪音受害者个案的跟踪调查进行论述,探讨低频噪音环境的心理影响。但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大规模、广泛而随机的临床观察实验,所以本文论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本文参考的理论知识来源于林玉莲、胡正凡编著的《环境心理学》第二版、Neil R. Carlson编著的《生理心理学》第六版以及部分网络共享资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借由此篇论文呼吁人们关注心理健康,探索环境影响生理,进而影响心理的过程。 基本思路:明晰低频噪音为何物,论述低频噪音通过影响日常行为影响心理、通过损伤人的健康影响心理、通过对感觉造成损伤影响心理、通过影响睡眠影响心理四个方面入手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独特之处: 结合当今热点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结合历史实验结果,用科学方法进行论述 先进性: 为日后研究如何保障低频噪音环境下人们的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应用价值:为日后研究如何保障低频噪音环境下人们的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作品摘要

经过研究,我认为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探讨低频噪音的心理影响这一问题: 一、 低频噪音通过影响日常行为影响心理 认知心理学家一直强调:情绪与行为的发生,一定要通过认知的中介作用,而不是通过环境刺激直接产生。也就是说任何外显行为都是要在心理的支配和调节下才能产生的。简单地说,心理是可以决定行为的。但是行为也是可以影响心理的。举个例子来说:你刚开始开车时心情放松平静,后来却因别人失误导致小型车祸,你的汽车必须要耗费一大笔钱去维修,这时你的心情就很郁闷了。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行为是可以使人的心理产生变化的。所以,“低频噪音通过影响日常行为影响心理”是完全说的通的。那么这中间的反应机制又是怎样的呢?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林玉莲、胡正凡编著的《环境心理学》第二版、Neil R. Carlson编著的《生理心理学》第六版

调查方式

查找资料、对个例进行跟踪观察·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从未有过专门对低频噪音环境的心理影响的研究出现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