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农村孤残老人的社会支持研究--以W乡的实地调查为例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从物质支持、情感慰藉与日常生活照料三个方面对当前农村孤残老人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孤残老人与普通老人在社会支持方面的差异,发现:孤残老人的物质支持渠道单一,效果不理想;心情不好时没有倾诉对象;养老院中的老人没得到及时的照料。据此提出“进一步明确政府的救助责任”、“由传统养老方式逐步过渡到社会养老”、“建立高水平养老机构和高素质服务队伍”、“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等对策性建议。
- 详细介绍:
- 农村孤残老人社会支持的总体状况在于,从农村老年人的物资支持的主体来说,以政府为主,政府是其物质支持的主要提供者。从服务主体来看,孤残老人的日常照料主要来自于养老机构服务人员,但他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相关培训和教育,照顾老人的意愿、能力与主动性均较弱,服务能力也较差。孤残老人所获得的社会支持以层次较低的基本物质资助为主,情感慰藉与日常生活照料比较缺乏,仅限于保障基本生存需要,老人的社会性需求却未能得到满足。根据以上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农村孤残老人社会支持体系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改善: (1)进一步明确政府的救助责任,拓展社会救助渠道 调查发现,农村孤残老人的物质资助主要依赖政府的五保户补助,其对政府救助的依赖程度较高。建议各级政府加大针对农村孤残老人的财政投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改善其物质生活水平,为农村孤残老年人提供水平较高、门槛较低的经济支持;并向老人提供多种形式的经济资助,或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以实现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形式多样化。提倡社会团体、企业与个人向孤残老人捐款,扩大救助的来源渠道,逐步建立多层次、多途径的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体制,实现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主体的多元化。 (2)创造社会物质条件,由传统养老方式再逐步过渡到社会养老 调查结果显示,以子女供养为主的家庭养老依然是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形式。子女不论在经济支持、情感慰藉还是在日常照顾方面,都较社会其他支持来源有更好的效果,使老人在心理与物质两方面同时得到满足。因此,要在农村广泛进行以“尊老爱老”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村中青年群体赡养老人的意愿,帮助其树立“尊老爱老”的正确社会价值观念。同时通过各种手段,为农村中青年劳动力,特别是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创造赡养老人的客观条件。同时,敬老精神不应被局限在家庭范围内,应当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得到提倡。要大力宣传“远亲不如近邻”的邻里友好互助精神,开展邻里、街坊互助活动,使没有子女的孤残老人也能得到应有的照顾。要逐步建立与完善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社会救济为主的社会保障制度,从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逐步过渡到新型的社会养老方式,充分利用政府与社会的力量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生活。 (3)建立高水平的养老机构和高素质的服务队伍 农村孤残老人往往缺乏子女、配偶与亲友的照顾,其日常生活照料主要依赖养老机构中的服务人员。因此,养老机构的质量与服务人员的素质对于孤残老人的日常生活影响比较大。然而,农村的服务人员往往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相关培训和教育,照顾老人的意愿、能力与主动性均有待提高,他们所提供的照顾还停留在“让老人有口饭吃”这一层面,缺乏提供更高层次的生活照料与满足老人社会需求的能力。养老机构条件比较简陋,其提供的物质条件仅能满足老人的最低生存需要,不能让老人享受更高水平的生活。因此,在农村中,应当建立物质条件更好,服务水平更高的养老机构,建设起有能力、有素质、爱岗敬业的专业服务队伍,以提高农村孤残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水平,同时满足其多方面的社会性需求与其他需求。 (4)从建立与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来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水平 调查表明,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对其生活影响较大。不良的经济状况一方面降低其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导致老人对外界支持过度依赖,具体表现为孤残老人依赖政府救济金;另一方面通过失望情绪的产生与传播影响老人的心理状态。因此,建立与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老人的经济条件与物质生活水平,让农村老年人过上较为富足的生活,应当成为提高老人生活质量的首要任务,也应当成为农村老年人所获得的社会支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孤残老人在经济方面更为脆弱,因而也更需要获得物质方面的支持。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 通过实地调查,从农村孤残老人实际生活中探究其需求与社会支持状况,提出对策性建议,促进其社会支持网络的完善。 基本思路: 农村孤残老人社会支持现状分析,包括其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的功能与种类、获得渠道等。 对农村孤残老人与普通老人相关现状进行对比,从物质支持、日常生活照料和心理慰藉方面对其异同进行分析。 通过调查孤残老人社会支持网络,提出对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针对现有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的作品,就研究内容而言,着重于对农村孤残老人的研究,在研究中能够体现农村孤残老人的特点,通过对孤残老人与普通老人的比较发现其异同。就研究方法而言,以科学的抽样调查与访谈为基础,在研究中做到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以提高研究的效度与信度。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本研究切实反映湖北地区农村孤残老人社会支持水平,揭示其不足之处,提出对策性建议,为我国其它地区的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建设提供参考。 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使得传统养老手段效果减弱,农村孤残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萎缩。他们缺少应有的日常照顾、心理安慰和经济来源。现有社会支持体现为对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而对老人其他方面需求的支持则较少。对农村孤残老人社会支持进行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品摘要
- 本文以对农村孤残老人社会支持状况与生活质量的调查为基础,运用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实地调查方法,从物质支持、情感慰藉与日常生活照料三个方面对当前农村孤残老人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孤残老人与普通老人在社会支持方面的差异,发现了以下特点:孤残老人的物质支持主要来源于政府提供的五保户补助,资助渠道较为单一,资助效果并不理想;多数孤残老人心情不好时没有倾诉对象;养老院中的孤残老人没能得到及时的照料,生病时得到的照顾却更少。基于上述几点,本文从社会支持的来源、形式、内容、效果四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明确政府的救助责任”、“ 创造社会物质条件由传统养老方式再逐步过渡到社会养老”、“建立高水平的养老机构和高素质的服务队伍”、“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等有助于完善农村孤残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的政策性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研究论文《农村孤残老人的社会支持研究——以湖北省汉川市W乡的实地调查为例》已作为阶段性成果发表于CSSCI核心期刊《江汉论坛》2011年第5期。
参考文献
- 资料来源检索目录: [1]王雁飞.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27(5) [2]Atchley,RC.Social force and aging.California: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85.151. [3]肖水源.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4 [4]刘明福.中国婚恋危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年版 [5]姬雄华.对恩格尔系数计量研究发展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6,14 [6]王金元.城市老人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J].社会科学家,2008,(4) 相关数据 调查内容与是否为孤残老人的相关分析 Spearman相关系数 P值 资助来源 子女 -0.446** 0.000 其他亲友 0.232* 0.023 乡邻 -0.072 0.483 村干部 -0.072 0.483 福利院工作人员 -0.089 0.387 政府 0.412** 0.000 慈善团体或个人 0.211* 0.039 其他来源 0.096 0.351 资助形式 最低生活保障 0.113 0.293 五保户 0.653** 0.000 送温暖活动 -0.099 0.361 其他 -0.396** 0.000 资助内容 现金 -0.064 0.556 食物 0.111 0.305 衣被 -0.070 0.518 日用品 0.054 0.620 其他 -0.028 0.797 (*与**分别代表0.05与0.01的统计显著性水平)
调查方式
- 走访、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社会支持”这一概念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精神病学的研究,早期研究者将社会支持作为个体从他人或社会网络中获得的一般或特定的支持性资源,这种资源可以帮助个体应付工作生活中的问题与危机。然而,社会支持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其概念在各个研究者之间并未达到统一。对社会支持的理解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客观的、实际的或可见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是“人们赖以满足他们社会、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家庭、朋友和社会机构的汇总”;其二,是主观的、体验到的或情绪上的支持,指的是个体感到在社会中被尊重、被支持也被理解的情绪体验或满意程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从中国城市和乡村老龄化程度的比较看,中国农村老龄化先于和高于城市老龄化的水平。现在,中国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全中国的老人有60%以上生活在农村里,是明显的城乡倒置。解决农村的老龄化问题,比较解决城市的老龄化,难度更大。”农村的老龄化,对农村老年社会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学术界对孤残老人社会支持的专门研究并不多见,从所收集到的2001至2010年的相关的49篇文章来看,老年人社会支持研究的问题在于: 第一,在研究内容方面,大多数研究主要围绕居住在城市中的老人进行,类似的文章有30篇。而研究范围同时涵盖城市与农村的文章则相对较少,共11篇。相比之下,专门研究农村老年人的文章便更少,仅8篇。 第二,在研究对象方面,研究更多是围绕普通老人或空巢老人展开,其中专门研究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的文章共有9篇。而针对孤寡或残障老人所进行的研究则较少。 第三,在研究方法上,对老年人社会支持的研究主要以定量研究为主,而定性研究则相对较少。从收集到的49篇文献看,运用定量方法进行研究的文献就有34篇,其中有20篇研究对象为城市老人。研究范围涵盖城乡老年人的有10篇,研究农村老年人的文献仅有4篇。有15篇文献运用了定性研究方法,其中有10篇研究城市老年人,4篇研究农村老年人。由此可见,对老年人社会支持的研究整体上以定量研究为主,但在以农村老年人为对象的社会支持研究中,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