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中街山列岛保护区底栖海藻分布与资源特征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2008年7月至2010年9月对舟山中街山列岛的底栖海藻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史料相比,中街山列岛底栖海藻资源有较大幅度的减少。作品分析了海藻资源减少的原因,并提出了若干资源保护建议。
详细介绍:
2008年7月至2010年9月对舟山中街山列岛的底栖海藻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鉴定底栖海藻4门54属78种。其中蓝藻门1属1种,绿藻门9属15种,红藻门32属47种,褐藻门12属15种。本地区新记录5种。中街山列岛底栖海藻以暖温带性的海藻为主,垂直分布规律表现为底栖海藻种数从高潮带向低潮带剧增。与史料相比,中街山列岛底栖海藻资源有较大幅度的减少。作品主要从人为、温度两方面分析了海藻资源减少的原因,并提出了若干资源保护建议。

作品图片

  • 中街山列岛保护区底栖海藻分布与资源特征
  • 中街山列岛保护区底栖海藻分布与资源特征
  • 中街山列岛保护区底栖海藻分布与资源特征
  • 中街山列岛保护区底栖海藻分布与资源特征
  • 中街山列岛保护区底栖海藻分布与资源特征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1)目的: 海藻对全球大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的利用海洋生物制取药物、植被食物等。研究海洋藻类分布情况有利于人类对海藻合理开发利用。 (2)基本思路: 通过连续三年的采集调查,搞清中街山列岛的藻类组成。并与前人的调查结果进行比对,得出该区底栖海藻资源变化的情况,结合各类环境因子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最后对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底栖海藻的保护提出若干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科学性: 作品以作者对中街山列岛持续3年实地考察为基础,所采集的样品根据《中国海藻志》、《浙江海藻原色图谱》等进行仔细鉴定,并由海藻分类学专家进行科学认证。 (2)先进性、独特性: 与前人的文献相比,在分析海藻种类变化时既借鉴史料,又结合现阶段当地的实情,提出新的见解,首次分析该地区藻类的生态分布规律。通过比较说明了藻类的种类变化,科学分析了藻类种类数量变化的原因。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研究海洋藻类分布情况及资源保护建议可更好地保护野生藻类资源; (2)特别是对中街山列岛底栖海藻资源明显减少原因的分析,对进一步保护海滨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藻类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3)可为今后他人对中街山列岛海藻的研究提供依据。

学术论文摘要

2008年7月至2010年9月对舟山中街山列岛的底栖海藻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鉴定底栖海藻4门54属78种。其中蓝藻门1属1种,绿藻门9属15种,红藻门32属47种,褐藻门12属15种。本地区新记录5种。中街山列岛底栖海藻以暖温带性的海藻为主,垂直分布规律表现为底栖海藻种数从高潮带向低潮带剧增。与史料相比,中街山列岛底栖海藻资源有较大幅度的减少。

获奖情况

该文发表在《水产学报》2011年3期上; 获学院生物实验技能大赛二等奖。

鉴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水产厅,上海自然博物馆.浙江海藻原色图谱[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2] 吴常文,吕永林,虞顺成.中街山岛礁区渔业综合开发建议[J].海洋与开发管理,1995,12(1)68-71 [3] 王志铮,张义浩,吴常文,等.中街山列岛底栖海藻的资源调查[J].水产学报,2002,26(2):189-192. [4] 孙建璋,余 海,陈万东,等.浙江底栖海藻记录[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6,25(3):312-321. [5] 阮积惠.中街山列岛底栖海藻生态的初步研究[J].东海海洋,1992,10(3):61-69. [6] 章守宇,梁君,汪振华,王凯,等.浙江马鞍列岛海域潮间带底栖海藻分布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0):2299-2307. [7] 曾呈奎,张峻甫.北太平洋西部海藻区系的区划问题[J].海洋与湖沼,1959,2(4):244-265. [8] 张义浩,王志铮,吴常文,等.舟山群岛定生海藻种类组成、生态分布及区系特征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2,21(2):98-105,111. [9] 项斯端,阮积惠.浙江底栖海藻及其区系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2002,29(5):548-557. [10] 章祖迪.舟山群岛异常气候长期变化与发展趋势的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1):44-46.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浙江海藻调查多集中在浙江北部,普陀山是杭州大学,上海水产大学、南京大学,浙江水产学院等大专院校的海滨实习基地,以后浙南之南麂岛逐渐成为浙江,乃至全国海藻调查的热点,先后有800多位海洋生物区系工作者在此海域进行了工作。由于中街列岛属外海海域,交通闭塞,环境较为恶劣,所以对该区的海藻研究较少。 对中街山列岛底栖海藻研究较早的有1972-1983年浙江省水产厅对浙江沿海海藻资源的普查,记录了中街山列岛底栖海藻57种。 吴常文等对中街山列岛海藻种类进行研究,指出中街山列岛潮间带底栖植物69种。 王志铮等通过1991-1993年对中街山岛礁区渔业生态学研究、1992-1993年岱山县东部岛礁区渔业资源与渔业综合开发可行性研究,结合1980-1985年中街山曼氏无针乌贼产卵场生态环境调查、1990-1991年舟山市海岛资源调查,对中街山岛礁区底栖海藻资源特征进行分析,报道了中街山列岛底栖海藻78种,其中红藻最多,达47种,占总数的60.3%;褐藻、绿藻分别次之,蓝藻最少,仅1种。 此外,还有孙建璋等收集、整理了从1936年以来浙江海藻文献记录,计122属273种,其中蓝藻8属11种,红藻73属163种,褐藻25属50种,绿藻16属49种,其中中街山列岛底栖海藻80种。收录1936年至2005年有关文献75篇。 阮积惠有针对性的研究了中街山列岛底栖海藻资源,记录了作者1986年7月-1988年10月对中街山列岛底栖海藻的调查研究结果,共94种海藻,并对中街山列岛潮间带底栖海藻的种类组成、垂直分布、季节变化以及海藻生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作了初步分析。作者研究表明:底栖海藻的种数自高潮带向低潮带剧增,并在基准面以上的一定高度范围内形成优势种类的水平分布带在中街山列岛,这种水平分布带最明显的就是中潮区的马尾藻带和低潮区的珊瑚藻带。引起海藻在潮间带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潮汐。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