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青少年“非主流”文化现状调查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众所周知,青少年是一个身心发展处于特殊时期的群体,他们作为天然拥护社会变革的力量其健康成长与发展,有赖于社会的和谐进步和良性运行。但是,我们在享受社会进步所带来的丰硕果实的同时,在青少年群体中也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价值观念问题、文化素质问题甚至是着装打扮问题等。这些都与“非主流”文化戚戚相关。本文就对非主流进行了心理学角度的分析以及相关问题的讨论。
详细介绍:
“非主流”一词作为当今人们讨论的热词应经越来越受到家庭、学校,甚至社会的关注。那么,在青少年的眼中,非主流的定义是什么,什么又是非主流呢?该项目就致力于从青少年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和研究。本文对济南市长清区的两所初高中院校的中学生共117人进行了问卷及走访调查,涉及年龄14至18周岁。 通过对问卷的分析以及与他们的交谈,我们得到初步的结论:非主流行为近年来越来越成为引领青少年时尚的“主流”。穿着睡衣、自残进行时、亲热、暴力、火星文、非主流签名、非主流颓废图片、网络自拍等不符合主流逻辑或者匪夷所思的行为,都被坦然的放在世人面前,成为青少年特立独行、张扬个性的标签。 为此我们运用了统计学方法,对问卷的数据进行了录入,并由此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由青少年人格特点对非主流态度的影响,针对青少年人格特点中的乐群性、敏锐性、影响性、想象性四个方面与非主流态度的相关关系,得出青少年某一方面的人格特点与非主流的关系。用科学的方法使得得到的数据和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和科学性。 我们还对“非主流”文化进行了追根溯源的界定,认为我们所说的“非主流”文化就是一种亚文化。亚文化,是指在特定时期,在特定人群中流行的与主流社会流行有异的政治态度、信念、价值观等。亚文化多流行于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阶级和阶层(特别是小社会群体)中,它具有特殊的价值取向、生活目标、行为规范等。”在文化人类学中, 亚文化是指某些方面与社会主导性文化的价值体系有所不同的群体文化。总而言之,主流文化是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而亚文化是不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

作品图片

  • 青少年“非主流”文化现状调查研究
  • 青少年“非主流”文化现状调查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青少年是时代的主力军,是未来社会的缔造者,如何使道德精神内化为个人修养,使道德从他率走向自率,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今,青少年中的“非主流”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非主流”到底以何种形式表现,青少年自身对于“非主流”又有什么看法呢?为此我们设计了相关问卷来系统地调查这些问题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研究是针对当今普遍存在于青少年中间的“非主流”现象进行的调查,在济南市长清区内的两个学校的不同年级的中学生展开测查,样本代表性强,数据分析严谨,可以较为科学地阐述青少年“非主流”现象的相关问题。目前,还没有相关文献针对青少年的人格特征对其成长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这就说明了本次研究的迫切性,这是本文的独到之处。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随着“非主流”文化的盛行,国内外的相关学者做了不少关于非主流的研究,但主要是对非主流文化现状、非主流对青少年的影响(负面影响的研究居多)、对策等方面做的研究。本研究除了研究“非主流”文化在青少年中的现状,还对其与青少年性格的关系和对此应有的对策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研究从正反两方面出发,力求从客观立场来研究非主流的影响,客观说明当今青少年发展状况,并希望可以得到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结论。

作品摘要

青少年是一个身心发展处于特殊时期的群体,他们作为天然拥护社会变革的力量其健康成长与发展,有赖于社会的和谐进步和良性运行。但是,我们在享受社会进步所带来的丰硕果实的同时,在青少年群体中也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价值观念问题、文化素质问题甚至是着装打扮问题等。“非主流”是当下社会的一个热词,它在受到一部分青少年追捧的同时,在遭受到了来自社会和网络上的冷遇和批判然而青少年自己对“非主流”作何态度呢?他们的个性特质又与“非主流”有否必然的联系呢?因此我们设计了相关问卷来系统的调查这些问题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此次研究通过《“青少年非主流现状”调查问卷》,以来自中学共170位青少年作为被试,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家庭背景的青少年对“非主流”的看法、“非主流”流行的形式、“非主流”与90后的关系以及青少年的人格因素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青少年的“非主流”主要受网络上流传的图片文字等文化因素的影响,并且通过网络及穿着打扮表现出来。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对影响青少年产生“非主流”心理的内在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颇具针对性的干预对策。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获得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10年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一等奖; 获得山东师范大学第十二届挑战杯三等奖

参考文献

[1]张永红,2002,《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现象》,《合作经济与科技》,总第367期 [2]陈映芳,《在角色与非角色之间——中国的青年文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高中建,《当代青少年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4]陆玉林,《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5] 韦春北,《大学校园非主流文化与社会心理》,玉林师范学院学报,第一期 [6]李艳丽,何家伟,《非主流文化对美国政治制度的影响》,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7] 周晗,《解读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影响的原因与对策》 [8]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文集》,王嘉陵等编译,东方出版社, 1997年版 [9]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 [1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7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R].北京

调查方式

本小组主要采用走访、调查问卷、现场采访、借鉴书报刊物、浏览网页、制作统计报表、阅读相关文件等方式进行详细而缜密的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近年来,随着“非主流”文化的盛行,国内外的相关学者做了不少关于非主流的研究,但主要是对非主流文化现状、非主流对青少年的影响(负面影响的研究居多)、对策等方面做的研究,很少有涉及到青少年性格与非主流文化关系的研究。本研究除了关于“非主流”文化在青少年中的现状以外,还对其与青少年性格的关系和对此应有的对策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研究从正反两方面出发,力求从客观立场来研究非主流的影响,客观说明当今青少年发展状况,并希望可以得到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结论。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