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支气管舒张剂的肺功能改变及评估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生命科学
- 大类: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简介:
- 本研究对不同严重程度COPD患者的气道可逆性进行评估和比较,并探讨不同严重程度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的肺功能改变。
- 详细介绍:
-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气道可逆性存在不同的评估标准。这些评估标准在不同严重程度COPD患者之间的差异性尚未阐明。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不同气道可逆性评估标准的特点及差异性。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前COPD的气道可逆性存在不同的评估标准。这些评估标准在不同严重程度COPD患者之间的差异性尚未阐明。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FEV1基线值标准(ΔFEV1% > 12% and ΔFEV1 >200 ml)和预计值标准(ΔFEV1%pred > 10%)对不同严重程度COPD患者的气道可逆性进行评估和比较,并探讨不同严重程度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的肺功能改变。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按照2009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GOLD)诊断标准(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0.7),本研究回顾分析了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研究所2004年1月至2009年7月临床确诊为COPD稳定期的933例患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肺功能的改变,从不同严重程度对比了FEV1基线值标准和预计值标准应用的差异性,并比较COPD患者的流量反应及容量反应的改变,填补了国内外在此方面研究的空白。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FEV1基线值标准和预计值标准在COPD患者的应用有差异,且随着COPD严重度的增加,差异越来越大。在临床工作和临床试验中,应注意该差异的存在。在评价COPD患者的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时,只关注FEV1 的改变是不全面的评价,应同时结合肺容量的改变综合考虑,即FVC也应作为一个重要判断指标。
学术论文摘要
- 目的:是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不同气道可逆性评估标准的特点及差异性。 方法: 在933例COPD稳定期患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用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AST-ERS)所推荐的基线值标准(ΔFEV1%>12% and ΔFEV1>200ml)及FEV1预计值标准(ΔFEV1%pred > 10%)进行气道可逆性的评估。不同严重程度COPD患者的容量反应(F...(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
- 1、已向《Clinical Science》投稿(SCI, IF4.0) 2、2011-03-25,广东广州市,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广州国际COPD与睡眠呼吸疾病大会”
鉴定结果
- 简文华等同学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肺功能室开展长达两年的科学研究,圆满完成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严谨,不弄虚作假,其成果已向《Clinical Science》投稿(SCI, IF4.0)。
参考文献
- 1.Rabe KF, Hurd S, Anzueto A, Barnes PJ, Buist SA, Calverley P, Fukuchi Y, Jenkins C, Rodriguez-Roisin R, van Weel C, Zielinski J.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并呈进行性发展的疾病。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 FVC)< 70%表明存在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逆转。目前国际上有不少学者在进行COPD临床试验中以气道可逆性反应为阴性的患者作为其COPD患者的入选对象。在临床工作中,不少肺功能指标用于评估气道可逆性。然而,主流观点认为,FEV1和F...(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