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高效降解纤维素菌株的筛选与初步鉴定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生命科学
- 大类: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简介:
-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最廉价的可再生资源,具有转化为能源、食品、饲料、化工原料的巨大潜力,但目前制约纤维素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是纤维素酶活力不高和酶用量过大。因此,选育酶活力高、稳定性好的菌株不仅是降低纤维素酶生产成本的基本途径,也是解决纤维素有效利用的关键问题。本论文对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产酶条件的优化、酶学性质和菌株鉴定进行了初步研究.
- 详细介绍:
- 为了得到产酶性能好且稳定的菌株,利用CMC平板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从采自不同地区的样品中得到5株产酶较高的菌株。采用液体发酵方法对其中产酶最好的菌株A6产酶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产酶温度为32℃,初始pH值为5.5,接种量为5%,培养时间为4天,微晶纤维素与麸皮配比为7:3,氮源为复合氮源。 从湖北宜昌松滋棉花地的腐烂棉花中筛选出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W2...(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 的 1.筛选产酶能力较高且较稳定的菌株; 2.菌种的初步鉴定; 3.菌株培养条件的优化; 4.菌株酶学性质研究。 基本思路 样品采集--菌株初筛--菌株复筛--菌种鉴定--菌株酶学性质研究--菌株培养条件的优化--结果与分析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本作品主要阐述不同地区产纤维素酶菌株的分离筛选、纤维素生产中的培养基及摇瓶发酵各因子对产酶的影响和菌株酶学性质研究, 不仅分离出纤维素酶菌株,更关注产酶菌的稳定性,旨在寻找稳定性好,不易退化的产酶菌和高效纯化纤维素酶,从而为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制剂提供技术参考。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因为纤维素占植物干重的35%~50%,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含量最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对人类而言,它又是自然界中数量最大的可再生性物质,如果能顺利筛选出产酶能力高且稳定的菌种,将对解决目前世界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筛选产酶性能好且稳定的菌株将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学术论文摘要
- 论文1摘要 为了得到产酶性能好且稳定的菌株,利用CMC平板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从采自不同地区的样品中筛出5株产酶较高的菌株。采用液体发酵方法对其中产酶最好的菌株A6产酶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产酶温度为32℃,初始pH值为5.5,接种量为5%,培养时间为4天,微晶纤维素与麸皮配比为7:3,氮源为复合氮源。 论文2摘要 从湖北宜昌松滋棉花地的腐烂棉花中筛选...(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
-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优化[J].中国食品工业,2010(12):61-64.
鉴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1]沈萍,范秀荣,李广武等.微生物实验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2. [2]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3]ZANDONáFILHOA,SIIKA-AHOA,RAMOSLP.Method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enzyme profile and the determinati...(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1906年,Seillicre在蜗牛的消化液中发现有纤维素酶,能分解天然纤维素。1912年,Pringsheim首次从嗜热性纤维素细菌中分离出纤维素酶。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们对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进行了大量的分离筛选工作,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分离筛选方法。1950年,美国Natick研究发展中心的E.T. Reese博士提出了著名的Cl-Cx纤维素酶作用机制假说。之后,纤维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