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宁波特色国家创新型城市之目标内涵探究
小类:
经济
简介:
本文主要从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出发,分析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内部构成要素,从而构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内涵。一般性与特殊性结合,提出宁波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并剖析宁波的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详细介绍:
根据创新型城市的内涵,首先分析出一般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内部要素构成,包括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制度和创新文化。 通过分析其内部要素构成得出创新型城市可以由城市持续创新水平、城市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三者衡量。建立由I、G、S分别代表城市持续创新水平、城市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函数F=f(I,S,G),由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制度和创新文化形成的城市持续发展水平是核心。 之后,将这个内部要素和目标内涵落实到宁波,将一般性与特殊性结合具体分析宁波国家创新型城市,提出宁波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基本要求,即创新主体普及化、创新资源效率化、创新制度规范化、创新文化驱动化。 基于目标要求,从四个方面分析宁波国家创新型城市现状。创新主体上,企业科技投入不足,政府统筹能力不强,高校层次不高,推动能力不强。创新资源上,宁波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才素质和总量不断提高,专利和科技成果明显增加,港口发展能级不断提高,这些都有利于创新型城市建设。创新制度上,分析了有利的政策制度和不够完善的企业制度。创新文化上,宁波的创新氛围不足。 基于对宁波现状的分析,面对宁波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存在的不足而提出政策建议。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区域竞争和创新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使中国必然要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而建设具有宁波国家创新型城市,就是着眼于创新引领、支撑发展,紧紧围绕宁波市经济创新发展的现实矛盾和突出问题而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论文是基于创新型城市的要素及目标内涵的相关研究,本文从内涵出发,根据一般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特性,分析出创新型城市的构成要素,之后,将特殊性与一般性结合,落实到宁波,得出宁波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基本要求,对宁波目前创新型城市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宁波在建设中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完成2020年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予以理论支持。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对具有宁波特色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探索,分析其存在的薄弱环节,确立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战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营造创新环境等。 现实指导意义: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意义重大。

作品摘要

本文主要从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出发,分析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内部构成要素,从而构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内涵。一般性与特殊性结合,提出宁波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并剖析宁波的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本文主要利用学校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宁波市图书馆资源。主要数据有:宁波的高校和及研究生、博士的数目;宁波2005年以来的地区生产总值;2006~2009年的专利申请授权数目;宁波与上海、苏州等相关城市的科技投入数据。书籍资料主要从学校图书馆借阅。此外利用万方数字化期刊、Google 引擎搜素,宁波市图书馆等网络资源下载相关电子文献。 [1]Chung,S.,Building a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Through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Technovation,2002,22,485---491. [2]Honor Chapman,The London Innovation Strategy and Action Plan(2003--2006) [3]郑小平,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综述[期刊论文]-《科学管理研究》 2006(04) [4]宋河发,穆荣平,任中保,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10(3):20-25 [5]孔晓虹,王益澄,发挥地方高校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及途径探析, 《国家教育行政掌院掌报》,2007(9):71-74 [6]张晶,刘延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研究成果与不足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 2009, (08) . [7]包逸萍,张红辉,吴润青,试论宁波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8]许正权,潘雄峰,点-线-面-体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构架《科技与经济》,2008(10)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关于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目前在国内外都已取得了比较可喜的成绩。 尽管国内也有深圳等试点城市已着手建设,有些经验可供宁波参考,但由于背景与发展条件的差异,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特色各异,针对宁波的现实状况而提出的理论研究比较欠缺,在实践操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影响了宁波特色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城市综合实力的提高。 首先,从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学者为创新型城市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创新型城市的建设策略。其次,从国内的研究成果来看,许正权等相关学者(2008)提出点-线-面-体的创新城市的建设框架,把点-线-面-体的构建落实到城市创新生态的形成上。孔晓虹,王益澄(2007)年提出发挥地方高校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作用。郑小平(2006)提出创新型经济的内涵和路径选择。 第三,从宁波的理论研究来看,韩瑾(2007)提出创新型城市的发展路径,包逸萍等(2008)学者提出宁波市创新型城市的创新能力评价。而从目前宁波市发展的现状来看,宁波政府统筹协调机制不够完善,企业科技投入不足,所拥有的高校层次不高,创新的文化氛围不足等严重制约了宁波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从最新的统计数据上来看,虽然宁波的地区生产总值有了显著地提高,作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宁波的专利申请和人才素质都有了显著地提高,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仍具有很大的潜力,但和创新型城市的标准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最后,通过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我们分析了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内涵,得出结论: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科技园区相互协调,三者是创新的主体,其中企业又是重中之重。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中三者缺一不可,三方主体必须相互配合才能促进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设。 综上所述,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发展目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宁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本文正是基于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内涵和基本要求并针对宁波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为宁波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设贡献力量。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