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志愿者服务动机对服务效果影响的调查研究--以第十一届全运会志愿者为例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志愿者的社会服务是具有强烈利他特征的社会行为,背后有其独特而分化的社会动机。本研究以驻济高校十一运赛会志愿者为对象,随机抽取志愿者共133人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来研究服务动机与服务效果的关系,旨在了解大学生这一特定的志愿动机构成、影响因素,以提高志愿服务质量和运动员与观众的满意程度,以便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为建立高效优质的志愿服务质量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 详细介绍:
- 现代心理学认为,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直接推动或维持个体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以满足需要的内在动力。志愿者的社会服务行为是一种对个人开阔视野、展示社会成员精神风貌的社会性活动,这种具有强烈利他特征的社会行为,背后一定有其独特而分化的社会动机。本研究以驻济高校十一运赛会志愿者为对象,随机抽取志愿者共133人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来研究服务动机与服务效果的关系,旨在了解大学生这一特定的志愿动机构成、影响因素,以提高志愿服务质量和运动员与观众的满意程度,以便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为建立高效优质的志愿服务质量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研究发现:(1)女性志愿者的服务动机略高于男性志愿者。(2)男女志愿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上在0.05水平上接近显著差异。(3)男女志愿者在服务效果和日后发展的自评上相差很小.(4)志愿者服务动机中的自我奉献动机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服务效果与自我检验之间呈现低相关,自我效能感与服务效果之间具有显著相关。(5)志愿者服务动机中的自我奉献动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自我效能感;而服务动机中的自我检验动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自我对服务效果的评价。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1)研究志愿者服务动机的不同种类。 (2)探讨不同种类的服务动机与服务效果之间的相关关系。 (3)研究自我效能感与服务效果之间的关系。 (4)研究不同种类的服务动机对志愿者日后发展的影响。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本研究针对志愿者服务动机对服务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将当今心理学热点——动机问题与现在研究还较少涉及的志愿者问题相联系,立意新颖,反映了一部分群体的社会责任、主观效能感、主观满意度对行为的影响,社会价值性强。在学术研究方面,调研问卷使用专业动机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统计分析采用多自变量相关分析的方法,科学性高,能够确保研究结果的有效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志愿者服务动机在志愿者道德行为选择和道德评价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正确与否直接规定和影响着行为方向。不同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有不同的看法,这种对能力的潜在认识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对成就目标的选择。因此,志愿者的服务动机与服务效果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对充分发挥志愿者的能力、提高服务品质是十分重要的。该研究对志愿者选拔、培训,以及志愿者组织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作品摘要
- 志愿者的社会服务行为是一种对个人开阔视野、展示社会成员精神风貌的社会性活动,这种具有强烈利他特征的社会行为,背后一定有其独特而分化的社会动机。本研究以驻济高校十一运赛会志愿者为对象,随机抽取志愿者共133人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来研究服务动机与服务效果的关系,旨在了解大学生这一特定的志愿动机构成、影响因素,以提高志愿服务质量和运动员与观众的满意程度,以便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为建立高效优质的志愿服务质量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研究发现:(1)女性志愿者的服务动机略高于男性志愿者。(2)男女志愿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上在0.05水平上接近显著差异。(3)男女志愿者在服务效果和日后发展的自评上相差很小.(4)志愿者服务动机中的自我奉献动机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服务效果与自我检验之间呈现低相关,自我效能感与服务效果之间具有显著相关。(5)志愿者服务动机中的自我奉献动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自我效能感;而服务动机中的自我检验动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自我对服务效果的评价。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1】志愿者工作部.和谐中国 志愿全运——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志愿者读本.2009 【2】张俐俐,张茹.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服务动机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1) 【3】 殷小川,田惠芬.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的动机分析与2008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管理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1月 第18卷 第1期 【4】闫树妹,许尔忠.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满意度的调查研究——以第十一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2) 【5】张鼎昆,方俐洛,凌文辁.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心理科学进展,1999年3月7卷1期 【6】吴文琪.大学生参与大型运动会志愿者服务的动机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6 【7】顾远东,周文莉.工作满意度与人格的关系探讨[J].引进与咨询,2006,(4)
调查方式
-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亲临实践,图片、照片,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西方学者Smith(1981)和Prensky(1984)提出了志愿者动机的三项模式:功利动机(Utilitarian)、感情动机(Affective)和基准规范动机(Normative)。Harrington等(1997)研究的体育志愿者的动机有:社会交往、帮助他人、填补时间、获得认同、满足他人期望、帮助组织达成目标、丰富生活、发展技巧、享受愉悦、自我实现、自我表现与改善自我形象。 公共服务动机(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PSM)概念的明确提出来自于学者们对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员工工作价值观和需要的比较研究中。不少学者发现公共部门员工通常受一种私人部门员工身上所不具备的非功利性“服务感”的激励,最早时这种服务感被学者们称为公共服务道德(public service ethic),后来的研究则正式定义为公共服务动机。 Perry(1996)在明确了公共服务动机概念的内涵以后,又开始了对公共服务动机外延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他先借助于文献资料,从理论上分析了公共服务动机的构架,并通过实证研究合并了其中重复的成分。 自我效能感是Bandura,A.在1977年提出的概念。他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时发现,过去的理论和研究把主要注意力集中于人们的知识获取或行为的反应类型方面。结果支配这些知识和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却被忽视了。知识、转换性操作及其所组成的技能是完成行为绩效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一些人虽然很清楚应该做什么,但在行为表现上却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内部的自我参照因素调节着知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其中,人们如何判断其能力以及这种判断如何影响其动机和行为便是最为关键的因素。Bandura认为,人们对其能力的判断在其自我调节系统中起主要作用,并由此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 or sense of self-efficacy)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 因此,自我效能感可以作为志愿者服务对志愿者个人实现其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的重要指标,结合志愿者对自我服务的评价以及对日后自我发展的评价共同成为志愿者服务效果的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