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关于“城中村”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调查研究——基于济南市后龙村的调查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作品是以济南市后龙城中村为个案,通过对“城中村”内流动人口及其居住问题的调查研究,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等基础上,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和完善流动人口住房保障的可行性建议。希望能为推动城市化进程、解决我国城中村内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提供借鉴。
详细介绍:
本作品是以济南市后龙村为个案,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后龙村内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相关状况进行了比较科学的调查,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了影响城中村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因素和解决此问题所面临的困境。最终,我们提出了相关解决思路:通过多渠道保障流动人口良好的住房条件等途径分流城中村内流动人口及通过城中村改造解决流动人口居住问题。提出了解决流动人口住房问题的相关政策性举措及城中村改造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城中村地区对解决城中村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重视,建立解决城中村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长效机制。

作品图片

  • 关于“城中村”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调查研究——基于济南市后龙村的调查
  • 关于“城中村”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调查研究——基于济南市后龙村的调查
  • 关于“城中村”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调查研究——基于济南市后龙村的调查
  • 关于“城中村”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调查研究——基于济南市后龙村的调查
  • 关于“城中村”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调查研究——基于济南市后龙村的调查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撰写目的: 为了改善城中村流动人口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并完善流动人口住房保障制度,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特提出此研究课题。 基本思路: 利用社会调查的方法:采用个案调查法、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 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提出相关的制度设想,根据所调查城中村实际情况,进行可行性的分析。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 调查方法上,运用了实地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实证分析,保证了调查的科学性; 提出长效、可行的解决思路和制度设想。 先进性: 提出把分流城中村流动人口与城中村局部改造、城中村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结合解决问题的举措。 独特处: 提出推进城中村城市社区化管理及建立流动人口管理委员会的设想; 提出住房储蓄制度及“低碳城中村”的设想。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此作品对于我国城中村管理体制创新,实现向城市社区转型,从而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同时对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改善其居住条件具有实际价值; 对完善我国流动人口住房保障体制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正处于急速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边缘的农村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由此衍生出的一个典型的农村与城市社区相兼的“城中村”,由于特殊的地缘位置及其他因素影响,城中村内部流动人口的居住环境令人堪忧。无论是住房条件,还是“城中村”外部居住环境,都产生了重大的问题。本文结合社会调查统计结果,主要以济南后龙“城中村”为例,通过对其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调查,在了解后龙村流动人口居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等基础上,从而提出解决后龙城中村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可行性建议,进而为我国“城中村”流动人口住房保障、居住问题解决提供借鉴。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此作品曾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济南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参考文献

参考数据: 1995年,我国的流动人口达到8000万,2000年达到了1.2亿的规模,2005年的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表明全国流动人口总量已经达到1.47亿。据悉,2010年济南市人口规模为704.73万人,新登记办理暂住证100.3万人,再次突破百万大关,同时注销过期数据110万,登记暂住人口总量达178万。 参考文献: [1] 吴晓.城市中的“农村社区”——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和整合的研究[J].《城市规划》2001年第12期 [2] 敬东.“都市里的乡村”研究报告—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中心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对策[J].城市规划,1999.9:8-14 [3] 谢志岿.村落向城市社区的转型——制度、政策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问题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1:26-46 [4] 祝玮.城中村改造兼顾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必要性分析[J].湖北,科协论坛,2008.01.25:156-157 [5] 马光红.大都市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研究[J].江西:江西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1:185-188 [6] 季雪.北京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62-64 [7] 轩明飞.村(居)改制:城市化背景下的制度变迁——以济南市前屯改制为个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238-242

调查方式

走访 现场采访 个别交谈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问卷 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本国内学者已初步探讨了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型出现的一种不彻底的城市化问题——“城中村”问题,提出了对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化的政策性建议。如:谢志岿(2005)在《村落向城市社区的转型——制度、政策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针对城中村系统改造的具体的政策性措施。 然而,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推动城中村改造方面。此次社会调查课重心是在城中村流动人口居住问题上。目前,国内尚没有专门的流动人口住房保障方面的研究,而且我国相关部门也缺乏对流动人口聚居区定性的分析和系统的判断。目前,我国城中村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相似研究并不多见,较为零散,且只是集中于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上,并未提及关于外部居住环境。已有的研究:王瑞(2007)对武汉市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进行探讨,主要需求与供给角度分析了流动人口住房问题,发现流动人口的房产存在市场失灵现象,主张政府应该在此问题中发挥主导作用。马光红(2008)进一步分析了流动人口住房供给市场应该实行多元化供给。祝玮,对城中村改造中兼顾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并未提出具体的解决城中村内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举措。以上这些研究仅是一部分,但主要是从流动人口住房供需角度进行宏观的研究,而没有涉及流动人口聚集区——城中村进行思考,也没有提出兼顾城中村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的设想。对于流动人口居住环境缺乏考量,并未涉及结合城中村改造解决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思考。对流动人口如何融入城市社区的相关研究缺少研究。 作为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流动人口的概念为我国所特有,国外对于主要集中于对棚户区及其它聚居区的研究。这与此次调查研究的城中村相去甚远,而且对流动人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居住区位和混合居住模式的等研究。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