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成渝试验区的分析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调研组对土地流转具有代表性的重庆、成都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当地的土地流转情况以及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保护农民权益的具体做法;挖掘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结合调研提出我国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的一些建议。
详细介绍:
在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各地相继进行土地流转,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但是,由于农村缺乏集体土地的市场流转机制,土地流转价格低,相关配套措施不到位等各种原因,近年来因土地流转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加,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课题组实地调研了土地流转试验区重庆、成都。调查表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农村经济与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诸多问题也暴露出来。近年来因农村土地流转产生了系列问题如流转农地时出现的强转、低价流转;农民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无法兑现;相关法律法规、权益表达机制不健全;农民主体地位难以体现;基层信息不透明,政策执行不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缺乏有效调节;相关配套设施不到位等损害失地农民权益的情况。 在利益的诱导下出现的是土地流转对抗性冲突的发生,农民权益的受损,在这些困局之中只有通过探索从多渠道解决争端的路径,最终构建出一个融合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节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在内的科学有效的冲突调适机制,才能化解农村土地流转对抗性冲突。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尽管有体制方面的,有历史遗留方面的,但很大程度上与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不健全有关。综合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我们应从建立健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机制,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土地接包方接包资格的审查,形成土地接包资格审查、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全国统一和区域协调推进的土地流转市场,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配机制和土地收益分配比例逐年上升机制;利益协调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失地农民权益保护,实现农民增收;培育多种有效农村土地流转形式,试行并逐步推广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相关配套政策制度;将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纳入专门法规保护范畴,建议先行制定《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法》。

作品图片

  •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成渝试验区的分析
  •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成渝试验区的分析
  •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成渝试验区的分析
  •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成渝试验区的分析
  •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成渝试验区的分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撰写目的:本作品欲求通过实地调研的分析,深挖当前我国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保护出现的问题,进而探寻建立未来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机制。 基本思路:本作品通过走访调研提炼出重庆、成都两地在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方面的具体做法,同时挖掘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为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由于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未能得到全面保护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亟待完善有关制度、措施。本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选定的,具有先进性。 课题组实地调研了土地流转示范地区成都和重庆,参考有关文献资料,整合分析掌握的文件和采访记录,站在实证角度,通过研究比较重庆、成都两个案例的具体做法,提炼出土地流转中侵犯农民权益的具体表现,并提出我们关于保护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的建设性的观点。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农民权益保护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一些较有参考价值的结论和对策,研究成果能够为政府制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政策提供参考,一些数据分析结论和对策建议可以为有关部门和后继研究者提供思路。

作品摘要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发展的失衡问题日益突出,而如何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好失地农民的权益问题成为当下统筹我国城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课题组深入四川、重庆两省市三地调查发现,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存在着土地流转价格较低,政策执行扭曲,政府、开发商与失地农民利益分配非均衡,配套措施落实不到位等现象,且这些现象的存在极易成为农民群体性事件突发的导火索,不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本课题研究后认为,应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方式、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综合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机制及监督机制,同时,出台保护失地农民权益的相关法律,并在医疗、就业、子女教育等领域辅以有关配套政策,最终将其纳入共享国家经济发展、合理均衡利益分配的良性社会发展轨道。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第十一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2.“挑战杯”2010年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二等奖

参考文献

1.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文件《重庆市万州区10年第3季度耕地流转情况分析》 2.《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发展的意见(试行)》 3. 双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4. 都江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5. 都江堰市三木药材产业合作社文件「2007」09号 6.广西学习成都的《统筹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作会议 2010.8.24 7.郭晓鸣,蒋永穆,龙波.土地规模经营模式创新研究——来自成都市的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2007(1). 8.李 跃.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流转问题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4). 9.吴玉兰.关于失地农民的住房问题[J].中国城市经济,2005(2). 10.刘恩民.失地农民子女教育问题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8). 11.陈锡文.中国『三农』问题 理论、实证与对策:当前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中面临若干矛盾与问题[Z].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12.夏珺,梁小琴.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调研与思考[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03-02.

调查方式

1.问卷法:设计针对土地转出农民的问卷。 2.半结构访谈:用谈话方式与被访谈者就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进行交流。 3.观察法:课题组成员深入农村,了解当地土地流转工作情况。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 国外研究: 在国外土地经济学和法学的研究中,很少使用土地流转这个词。在土地流转的领域中,较多的集中于土地交易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产权关系清晰,土地就可以买卖、租赁、抵押等。马克思、恩格斯是较早对土地及土地流转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经济学家。马克思认为,土地流转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所流转的是经济价值,土地权利流转是整个经济流转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研究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学者,往往首先关注研究土地产权问题,认为土地产权的不确定性和外部性将会导致资源退化。很多国外学者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在内容上集中在土地使用制度方面,在方法上运用实地调查方法。美国学者罗伊•普罗斯特曼通过认真研究,认为我国的土地使用权权属不充分,权能不明确,这导致土地使用权流转无法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对于土地流转带来的效益方面,国外学者对我国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之后的农地流转市场进行比较,指出当前农地流转是农户为使生活状况变得更好的结果,流转不仅有助于规模经营,而且能够解放农村过剩劳动力,促进农地流转需要加强制度建设、信贷支持和完善流转中介。在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方面,有学者将我国非农劳动力市场与农村土地租赁市场结合分析,指出农村土地租赁市场主要受家庭特征、非农就业、制度和村庄特征影响。很多研究者将研究视角固定在土地上,采用的纯经济的方法,没有很好的考虑到土地流转之中每个个人具体利益的保护。 二、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内涵。2、关于土地流转机制的选择。3、关于土地流转的模式。4、关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5、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程序等。近年来由于人地矛盾激烈,土地集中加速,出现了很多因为征地而引发的社会冲突和恶劣的群体事件,因此很多学者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开始关注在征地过程中农民的权益维护。 通过对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研究的相关文献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外学者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很有意义的成果。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国外的研究不能从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当今中国特殊的经济制度角度出发,具有局限性;而国内的研究尚缺如何建立起一个合理有效的流转机制及相应配套措施的研究。在农民权益保护的研究还停留在宏观层面上,在微观的具体操作上还有待完善。这为我们以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